正文 第50章 找準贏利模式(1 / 1)

找準贏利模式是紮克伯格給創業者的教導之一,他曾說:“當你在運營一個網站,你們幾個人圍坐在餐桌旁工作時,因為運營費比較低,銷售團隊規模比較小,隻靠廣告賺錢。在網站上可以看到,我們一直保持低成本運營,這樣可以使得現金流的流入大於流出,自公司創辦以來都是這樣做的。當風險投資資金到位之後,有幾個月現金流出現負值也可以接受,但其實我們早期並沒有什麼現金流。有段時間一個月隻有10萬而不是幾百萬美元,不過現在情況好轉,頁麵訪問量猛增,每天的頁麵訪問量都超過兩億,最近更是上升到2億3000萬,這樣算來,僅需兩周便能超過穀歌的訪問量。很驚人的訪問量,對吧?人們可能從來沒有想過這種網站會如此受歡迎。說實話,我對此也感到非常吃驚。當擁有那麼大的訪問量,當人們花大把時間在你的網站上時,僅靠投放廣告就能輕鬆賺錢。現在,每個月的營業收入都超過100萬或者更多,這大大超過了開支,我們什麼都沒做就已經收到了豐厚的回報。”

紮克伯格確實做得夠好,在網站壯大以後,不僅度過了資金短缺的危機,而且使公司有了盈利,雖然時間比較緩慢,但紮克伯格卻用時間換來了分量最重的盈利模式。

所關於贏利模式,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四處尋找食物的猴子,它從一個岩石的縫隙中看到在岩石那邊有一棵結滿果子的果樹,於是拚命想從岩石狹小的縫隙中鑽過去。對於猴子來說,那果實就是它希望得到的利潤。猴子選擇的是一直使勁鑽,結果身體被岩石磨傷了,又因為勞累和饑餓,猴子瘦了。三天後,它竟然很鑽了過去,並美美地吃上了果子。等樹上的果子全部吃完後,猴子準備繼續尋找食物,這時他才發現,因為太飽了,它鑽不出來了。這隻可憐的猴子因為沒有找到贏利模式,結局很悲慘。因為,當它終於饑餓、疲憊地從岩石的縫隙中鑽出來後,已經無力再去尋找新的食物了。其實它可以選擇這樣的贏利模式:在自己辛苦鑽過去後,把果子先搬到岩石的那一邊,然後再鑽出來,邊吃邊尋找下一棵果樹;他也可以叫一個小一點的猴子鑽過縫隙,把果子運出來一起分享。顯然,尋找到了贏利模式,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

創業者應該以紮克伯格為榜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贏利模式。贏利模式不僅決定著企業的生死、發展的快慢、財富的等級,甚至決定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高低,決定了企業能否在市場上領先一步,牢牢占據主導地位。

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後,就要經營企業,尋找一種適合的運作模式來讓企業不斷發展。對一個創業者而言,一個真正好的贏利模式,應該是適合自己的,即有能力操作而且能把現有的資源有效整合進入的。

創業初期,個人經驗和資源都不會麵麵俱到,紮克伯格也是在對市場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起家的。因此創業者需要從自己的情況出發,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經驗,像紮克伯格向格雷厄姆學習一樣,盡可能地掌握相關的資源和信息。初創階段的技術型企業,要不要直接麵向用戶市場是件需要斟酌的事。如果一開始不能把技術和市場幾方麵的工作同時做好的話,那就得放棄那些看起來附加值更高的模式,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小企業一開始不要跟在大企業後麵轉,應該把經營方向選在大企業認為“不起眼”而不願生產的產品上。市場競爭中的種種“空子”,都是時隱時現的,需要自己去尋覓。要知道,市場上絕不存在沒有“空子”的時候。

毋庸置疑,創業是要賺錢的。找準贏利模式至少需要把握三點:

首先,成功的商業模式要能提供獨特價值。這個獨特的價值往往是產品和服務獨特性的組合。這種組合要麼可以向客戶提供額外的價值,要麼使得客戶能用更低的價格獲得同樣的利益,或者用同樣的價格獲得更多的利益。

其次,勝人一籌的贏利模式是難以模仿的。企業通過確立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如對客戶的悉心照顧、無與倫比的實施能力等,來建立利潤屏障,提高行業的進入門檻,從而保證利潤來源不受侵犯。

再次,成功的贏利模式是腳踏實地的。腳踏實地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贏利模式建立在對客戶行為的準確理解和設定上。

總之,成功的贏利模式必須能夠突出一個企業不同於別的企業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表現在它怎樣界定顧客、界定客戶需求、界定競爭者、界定產品和服務、界定業務內容吸引客戶以創造利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