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克伯格眼中,一直認為增長比贏利更重要,他以前並不看好要掙多少錢,而是怎麼去贏得更多的用戶。紮克伯格在德國接受大衛·柯克帕裏特采訪時說:“增長是最重要的,盈利隻排在第二位。”
在另外一次采訪中,紮克伯格將自己的觀點說得更加透徹,他稱他們對金錢持有非常實用主義的觀點。有時候,有的人會將此理解為他們對金錢漠不關心,這顯然是不正確的。他認為創建公司是改變世界的一種最佳方式,因為創建公司,可以通過協調優秀人才和合作夥伴的觀點與利益,從而創造出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一個人不可能單獨完成這些,因為必須要有多個人才能談所謂的合作。而如果是一個非盈利機構,那麼也無法完成這些,因為你沒有足夠的資源,總是在募集資金而不是自己創造資金,自給自足。
在Facebook發展的關鍵時期,紮克伯格並不認為公司必須創造怎樣巨額的盈利。因為他相信,他可以為用戶、開發者和廣告商創造更多價值,將盈餘的資金重新投入產品開發,那麼他們將使社交網絡與市場獲得更快增長,那麼長期看來他們會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如果在發展初期就想著利益最大化,那麼分到的隻是小蛋糕裏的一大塊而已。總之,紮克伯格認為網絡社交化才剛剛起步。
紮克伯格透露,他最初創辦Facebook就不是為了盈利。就是現在,紮克伯格依舊堅稱他的目標不是為了賺取財富,Facebook關注的是怎樣獲得新的用戶和提高用戶的體驗,其他富餘資金再次投入到產品開發之中。紮克伯格解釋這就是為什麼Facebook處於“收支平衡”的原因。紮克伯格表示:“現在獲取巨額利潤沒有任何意義。”
紮克伯格眼中,隻有等公司足夠大以後,才會將下一個目標定為盈利。“一度,我們的戰略是擴張網站,使更多人使用Facebook。Facebook的最主要價值在於使其他人也使用它。用戶數對我們來說很關鍵,這意味著我們沒有對營收給予足夠多的關注,有可能無法支撐自身發展。不過,更多用戶意味著更多營收。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將提升盈利能力。”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在桑德伯格加盟Facebook之前,這個公司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其實它盈利寥寥,資金總是“有進無出”。Facebook經曆了幾次融資,每次融資後,公司的高管們都會感到巨大的壓力,什麼時候公司才能盈利呢?為了提高收入,很多公司高管讚成在網頁的頂部插入橫幅圖片廣告,沒想到遭到了紮克伯格的堅決反對。他稱這會嚴重影響用戶的上網體驗,他能接受的廣告是文字型的,還不能太突出,而這樣的廣告點擊率又非常低,又因為紮克伯格對公司有著絕對控製權,公司的高管無奈隻有默默忍受。
後來,紮克伯格迎來了桑德伯格,桑德伯格又為紮克伯格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廣告模式,這才改變了Facebook的營收狀況,使Facebook走上了順暢的盈利軌道。
2009年5月,紮克伯格得到了俄羅斯數字天空科技公司2億美元的投資。數字天空是一個專門投資互聯網的控股公司,也是Facebook在俄羅斯的仿效者Vkontake的主要擁有者。現在,Vkontake是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絡,且盈利頗豐。Vkontake常務董事尤瑞·米爾納說:“當市場已經成熟,你將可以在用戶數量基礎上賺到很多錢。如果Facebook能達到我們在俄羅斯獲得的這樣的成績,將會非常好。”正是這種認為Facebook會大規模贏利的信心促使了米爾納的投資,米爾納甚至自掏3億美元從Facebook雇員和外部投資者手中購買股權。
增長比盈利更重要,紮克伯格說這話的主要原因是,在美國以外的區域性競爭對手的力量並不算多強大。紮克伯格僅有的擔憂是國家主義和封閉的文化會讓穀歌的Orkut這樣的網站在某些地方主導場,壓倒Facebook。而這一點困難,紮克伯格正在想辦法應對。
對於未知的未來,紮克伯格顯得很有自信。“很多公司經營的網站都聲稱立足於社交網絡,他們的網站大同小異,提供的都是約會地點、媒體信息集萃,或者交流社區類似的信息,但是Facebook旨在幫助人們理解這個世界。我們肯定不會效仿門戶網站,讓用戶盡可能多地在網站上消耗時間。我相信Facebook未來一定有盈利的。”
從長遠來講,紮克伯格的觀點應該是對的,良好的用戶體驗提升的是用戶對網站的忠誠度,這是Facebook能調整發展的隱形動力。因此,我們在創業時,想的也不應該是怎麼去賺大錢,而是要先找好發展模式,獲得更多用戶的信任,用戶的忠誠度上來了,盈利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