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浪莫斯科的少婦
由於受到蔣介石的排擠,宋慶齡深知在上海很難立足。她同樣擔心在上海待得過久會被蔣介石軟禁起來,暗中利用她的名字在華中和華南合法地進行屠殺。她決定遵照孫中山的遺願,去蘇聯拜訪一些革命人士,同時也是向全世界宣布她和蔣介石分道揚鑣。
1927年8月22日,宋慶齡發表了《赴莫斯科前的聲明》,嚴厲譴責國民黨冒牌領袖們背叛“三大政策”後對中國革命的危害,並堅信中國革命必定勝利。
對宋慶齡的做法,宋氏家族堅決反對。從母親倪老夫人到宋氏姐妹和兄弟,都表示隻要不去莫斯科,到任何一個西方國家,他們都全力支持。宋子文甚至拿出可以任意支取的支票本,誘惑姐姐去其他可以過上富足享樂生活的國家。但宋慶齡堅持,除了蘇聯她哪兒都不去。無奈之下,宋子文來到莫裏哀路,對宋慶齡說:“二姐,今天我不是來動員你,外麵風聲很緊,你要出去就趁早,而且要絕對保密。”宋慶齡立即著手辦理赴莫斯科的手續。
為保密起見,宋慶齡將出國手續交由密友美國人雷娜·普羅梅去辦。雷娜是武漢國民政府時期所辦的唯一英文報紙《人民論壇報》的主編。她悄悄來到上海的蘇聯總領事館為宋安排這次旅行。一同赴蘇的還有曾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陳友仁和他的兩個女兒,以及曾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長的吳之椿和普羅梅本人。在通常的情況下,辦六個人的手續要費些周折,但由於宋赴莫斯科得到蘇聯官方允諾,所以一切進行得很順當。
8月23日淩晨3點,上海法租界裏安靜下來了,樹蔭大街在樹影下一片漆黑。宋慶齡和雷娜都打扮成貧窮的婦女,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地來到黃浦江碼頭。她們的樣子看上去就像兩個逃難的乞丐,引不起任何注意。她們上了一條小舢板,搖進漂滿垃圾的黃浦江中。舢板搖搖晃晃地從停泊在那裏的幾十個國家的軍艦中穿過,擦過吱呀作響的木船,悄悄順流漂下。經過三個小時的緊張航行,才到了吳淞口一艘鏽跡斑駁的俄國貨船旁邊。天亮之前,陳友仁和兩個女兒也上了船,貨船借著清晨的潮水駛向海參崴。
據陳友仁的大女兒思蘭回憶,他們坐的船又小又舊。在長達七天的航程中,常有暴風雨,大家都暈船,受了不少罪。符拉迪沃斯托克隻是這次漫長的九千公裏旅程中的第一站。輪船穿過朝鮮海峽,橫渡日本海,於27日抵達符拉迪沃斯托克。隨後,他們轉乘火車。
對宋慶齡的來訪,蘇聯政府做了周密的安排。火車是特別調撥的專列,是一輛過去沙皇為要人們準備的豪華鍍金臥車,途中由護送小組精心照料。在從泰加森林到大草原的每一個小站上,陳友仁和宋慶齡都收到接待委員會送來的花束,以表示歡迎偉大的中國同誌。慶齡低聲向人群致謝,感謝他們對中國革命的幫助,對她已故丈夫的幫助。
宋慶齡一行於9月6日抵達莫斯科。到達時,車站站台上站滿了工人、農莊莊員、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生、婦女團體、共青團的代表和中國僑民的代表,歡迎人群中舉著用中文寫的“歡迎革命的領袖宋慶齡”等大橫幅。在車站迎接她的有外交部長季維諾夫等人。
宋慶齡發表聲明,重申了她此行的目的和背景。“我這次訪問蘇聯,是為了向蘇聯人民致謝,感謝他們給予中國革命的幫助……”“目前有人背叛了革命,有人開小差,還有人完全歪曲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真義。”“我今天訪蘇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全世界知道,那些盤踞在長江流域的人,雖然自命為中國國民黨的發言人,但他們並不能代表革命的國民黨,也不能代表中國的革命群眾。”
宋慶齡受到國賓待遇,蘇聯政府將她安排在“糖宮”,這是過去俄國糖業巨子的宅第。為照料宋的生活起居,蘇方專門安排了教育人民委員柯倫泰夫人擔任接待組組長。柯倫泰夫人是蘇聯有名的婦女領袖。她英語很好,與宋慶齡交流沒有語言障礙。在她的陪同下,宋莊齡參觀了紅場和克裏姆林宮,瞻仰了列寧陵墓。
盡管在莫斯科得到了良好的待遇,但宋慶齡還是遭遇到她人生中難以想象的困難。她的錢已經逐漸告罄。她聚斂豐厚的家庭沒有給她資助,而孫中山留給她的不過是上海莫裏哀路的一棟房子。她從武漢方麵得到的微薄津貼已經用完。但她仍不願向克裏姆林宮求援。因為她到莫斯科是為了重新評估和肯定中國的革命,並加強與社會主義蘇聯的親密關係。但她碰到的卻是一場評價中國革命的激烈爭吵。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都說自己在中國問題上的意見是對的,因此中國革命慘敗的責任不在自己。他們相互攻擊,將中國當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卻認為是對方把皮球踢破。
而宋慶齡的密友雷娜在長途跋涉中染上了重病,此刻健康每況愈下,成天昏迷不醒,頭疼難忍。宋慶齡守在她的病床邊,憂心忡忡。
她很快發現另一個革命同誌鄧演達將軍因為敦促克裏姆林宮澄清對中國的含糊立場或者停止幹預中國的事務,而被斯大林通緝。鄧演達正在俄國朋友的幫助下連夜逃出莫斯科,穿過高加索,越境前往土耳其。幾個星期以來,宋慶齡始終沒有得到他的消息。
宋慶齡已經筋疲力盡了。兩年之中,她由第一夫人變成流亡的寡婦,還要麵對亡夫的三民主義被革命叛徒的獨裁夢利用的陰謀。雖然宋慶齡能對付中外右派對她政治立場的攻擊,但當有人企圖用有關她的私生活的謠言來損害她的聲譽時,她差點被擊垮。10月間,《紐約時報》報道,前國民黨外交部長陳友仁和國民黨之父孫中山的遺孀已在莫斯科結婚,克林姆林宮安排他們度蜜月。宋慶齡原本不知道這件事,直到莫斯科的一個英國人恭喜她“再結良緣”之後,她才憤怒地猜想這是她的宋氏姐妹的陰謀——按照中國的傳統,寡婦再嫁便是失節,是對一個女人的人格的極大侮辱。她的家庭已經決心破壞她的聲譽。
11月21日,雷娜因患腦炎去世。宋慶齡也一病不起。等到身體略微有些起色,新聞又傳來她的妹妹宋美齡要嫁給蔣介石的消息。宋慶齡在病床上強忍著憤怒和病痛的折磨。現在事情已經一清二楚了。原來中傷她和陳友仁,是為了給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姻鋪路,通過貶損家族中一個女人的形象,來抬高另一個女人和婚事的意義。現在人們可以不再尊敬她這個孫中山的遺孀,而去膜拜南京委員長的夫人。
感恩節那天,宋慶齡抱病參加了雷娜的葬禮。所有來自武漢的流亡者冒著暴風雪,經過數小時的跋涉,穿過莫斯科,到達新建的火葬場。宋慶齡連件冬大衣都沒有,隻裹著一件單薄的黑鬥篷,在陰冷刺骨、冰雪粼粼的街道上緩慢地走著。蘇聯外交部借給她的一輛轎車就跟在送葬者隊伍的後麵。好友們都勸她上車暖和一下,她卻堅決不肯。隻見她兩臂交叉,低垂著端莊秀麗的臉,一步一步地走過這個嚴寒的國度。
透過飄忽不定的薄霧,她蒼白的麵孔和單薄的身影,都讓她看起來是所有流亡者中最孤獨的人。而她沒有退縮,仍然在提早降臨的夜幕中,緊緊跟隨她的革命同誌的靈柩戰栗前進。
2.回國參加亡夫的葬禮
逗留蘇聯六個月給了宋慶齡極大的鼓舞,但也遇到了複雜形勢。她希望加強中國革命力量的團結並獲得蘇聯的支持,但實際情況是,在蘇聯黨內、共產國際以及在蘇的中國人之間都出現了不團結現象。此時一個讓她高興的消息傳來,鄧演達已經平安抵達柏林。宋慶齡與鄧演達和陳友仁達成共識,工作隻能在莫斯科以外的地方開展。莫斯科醫生沒能讓她的疾病痊愈,她希望德國醫生會更高明一些,因此,宋慶齡把旅途的下一站定在德國。
陳友仁沒有同去,他去了巴黎,部分原因是以此反擊“結婚”的謠言。
1927年12月,宋慶齡以參加布魯塞爾的國際反帝大會為借口,匆匆離開了莫斯科。1928年5月4日她來到德國首都柏林。作為在柏林的政治流亡者中的一員,宋慶齡全力投入日益壯大的國際反法西斯運動和反帝聯盟的活動之中。1927年12月,她被選為反帝聯盟的名譽主席,並於二十個月後再次當選。但她始終過著一種簡樸,甚至是清苦的生活。她曾被邀請去美國,以每晚五百美元的報酬進行三十次講演。但她始終沒有接受。
此刻在南京,正在進行一場誘使宋慶齡回國,讓她加入蔣介石的圈子的策劃。按照孫中山的遺願,蔣介石計劃將他的遺體從北京西山移至南京郊外紫金山上一個永久性的陵墓中。為此,他花了一百多萬在紫金山建立了一座大理石陵墓,裝點南京這座被他視為首都的城市。
這座大理石陵墓占地八萬平方米。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過牌坊沿墓道前行為陵門,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再進為碑亭,碑亭平麵近似方形,寬約12米,高約17米,一塊高約9米的碑石上刻著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黨內四大書法家之一譚延闓手書的“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字為顏體。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華表兩座,後為祭堂。祭堂是仿宮殿式的建築。長30米,寬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崗石建造。堂頂是中國傳統的重簷歇山式,上蓋藍色琉璃瓦。祭堂建有三道拱門,門額上刻有國民黨元老張靜江手書的“民主,民權,民生”橫額。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的“天地正氣”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朗特斯基在法國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像座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的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全文,穹頂上繪有巨幅國民黨黨徽。堂後有墓門兩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浩氣長存”橫額。後一重為獨扇銅製,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處,與起點平麵距離700米,上下落差73米。頂部用彩色馬賽克鑲嵌成國民黨黨徽,地麵用白色大理石鋪砌。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麵是中山先生漢白玉紀念碑臥像,此像係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遺體形象雕刻的。下麵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用一具美國製造的銅棺盛殮。墓穴直徑4米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圓形墓室內圍繞漢白玉欄杆俯視靈柩上的臥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