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場場不落地看顧正秋的演出,蔣經國在永樂戲院還長期包了個位子。每出戲畢,蔣經國就打著盛宴款待劇團的名義接近顧正秋。漸漸的,他就從喜歡戲台上那個虛擬的美人,變成喜歡顧正秋本人了。
但是顧正秋卻根本不把蔣經國放在心上。那時追求顧正秋的達官貴人不知多少,有的甚至送她一套豪宅做見麵禮,顧正秋根本看都不看一眼。她心中隻有一個喜歡的男人,那就是台灣的財政廳長任顯群。每次散戲,從後台出來,她就坐上任顯群的車子離去,把一群追求者都拋在身後。這讓蔣經國心裏很是不痛快。
蔣經國心想自己跟任顯群都已經有了家室,雖然比相貌自己比不上對方,但是要比仕途前程,自己將來肯定要比任顯群輝煌。就算顧正秋現在意識不到這一點,但是相信假以時日,一定會讓顧正秋認識到自己的優秀。
但是女人的芳心並不是權貴就可以輕易收買的。任顯群不僅英俊,而且很懂得怎麼討好女人。他把顧正秋捧在手心,讓她感覺到做公主一般的尊貴。可惜蔣經國是最後才明白這一點的那個人。
為了追求顧正秋,蔣經國和任顯群都打算離婚。但是蔣介石和宋美齡都堅決不同意蔣經國拋棄蔣方良。而任顯群則順利地與原配夫人離了婚,娶了顧正秋。
蔣經國怎會想到他一心苦追的女子竟然成了任顯群的女人。這種愛戀失敗的恥辱更讓他憤怒。一氣之下,他就派人將任顯群抓了起來,理由是任顯群有通匪嫌疑。任顯群堅決不肯承認,最後在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下,也隻得屈打成招,一判就是5年。
蔣經國認為顧正秋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可能守得住五年的孤獨?此時自己剛好可以乘虛而入。但他沒有預料到顧正秋一個女流之輩,卻有著鋼鐵般的意誌。她不顧事業的大好年華,脫掉戲衣,告別了舞台,也告別了花團錦簇、前呼後擁的生活。
不再唱戲的她一直固守在台北,等任顯群被釋放的那天。那些日子,顧正秋幾乎足不出戶,隻在每個探監的日子去監獄看望任顯群,為他送飯。就算蔣經國派人把她“綁架”到飯桌上,她也是一直沉默著不說一句話,也不收任何一件禮物。她把漂亮的衣服和精美的首飾都變賣了,也不再注重保養自己的容貌。就這樣,時光熬過了5年,讓她從一個風華正茂的麗人變成了一個容貌普通的家庭婦女,卻沒有讓她對任顯群的癡情減弱。
任顯群終於被釋放了。出來後的任顯群,再也不想踏進官場上的政治鬥爭了。於是,他便與顧正秋來到遠離台北的金山農場,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過著看似簡單實則幸福的普通百姓生活。這裏沒有電燈,也沒有戲曲,但卻有數不盡的農家趣味供彼此流連。後來,他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種草莓上,再把收獲的果實做成草莓醬,出口國外。除了一起種草莓,他們還為複興劇校的學生義務教戲。日子平平淡淡,卻有滋有味。
蔣經國再見到顧正秋的時候,幾乎認不出她是幾年前永樂戲院那個一笑傾城的美人。她頭發蓬鬆,穿著粗布旗袍,粗布長褲,習慣在地裏做農活。蔣經國對她的興趣消失了,他們的感情終於得到了清淨。
現在的蔣方良遇到這樣的狀況已經不會再有難過和痛苦了。她似乎心如止水,不但原諒了丈夫,還辭去了一切社會工作,不再拋頭露麵,不再招待賓客,把自己關在家裏,一心照料家務和孩子。傳統的中國家庭,就是她的全部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
中間一度,她還喜歡上了麻將,用桌上遊戲打發無聊的時間。但是在蔣經國提倡廉政、禁毒、禁賭之後,蔣方良便放棄了這樣她生活中的最後一項娛樂活動,從此再也不靠近牌桌。有人傳說,1968年蔣方良曾秘密回蘇聯老家訪問,但是可信度極低。因為半個世紀以來,大她十七歲的大姐安娜早已離開人世,在蘇聯已沒有她的親人。她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和蔣經國繼續做夫妻。
3.拒絕“第一夫人”的帽子
19世紀50到60年代期間,美日兩國,尤其是日本右翼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向台灣當局施壓,要求蔣介石將台灣省長一職交由台灣人做,以緩和矛盾。由於一心想培養兒子接班,蔣介石一直找種種借口推脫。到了1971年年底,老謀深算的蔣介石覺得兒子接班的阻力已基本清除,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兒子蔣經國也已60歲了,於是決定將接班之事提上議事日程。
1972年2月底,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帶著蔣經國到台灣南部的日月潭休息。他們一家在日月潭涵碧樓住了兩天後,蔣介石便叫侍從通知台灣省議會議長、台籍政客謝東閔和南投縣長林洋港到日月潭,他要召見他們。
蔣介石的召見,表麵是聽取地方工作彙報,實際上是考察兩人對蔣家是否忠誠。最後,蔣介石特別問到,蔣經國隨他來台工作了一二十年,社會上對蔣經國的看法怎麼樣。
謝東閔在地方政壇摸爬滾打多年,練就了一副好口才,對蔣介石所提問題,特別是蔣經國的問題,謝東閔回答得比較得體,還借機對蔣介石和蔣經國大大歌頌了一番,使在場的蔣氏父子十分高興。
過了一段時間,蔣介石召見了與蔣經國關係極好的總政戰部副主任王升上將,告訴他說,這段時間,社會各界紛紛要求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還有千餘名“國大代表”聯名上書(實際上是蔣介石在背後策劃的),台灣省議會議長謝東閔的願望尤其強烈,他在多個高層會議上推薦蔣經國,說他可擔大任。
他還對王升說:“既然社會上對經國如此推崇,你到霧峰去找一下謝東閔,讓他正式寫一封舉薦信給黨中央,使大家都感到經國做‘院長’是人心所向。為了使信寫得有力,你可先找人草擬好帶去,但不要說是我指示的。”
王升係特務出身,跟蔣氏父子打了二三十年的交道,老蔣的意思,他一聽就明白,於是馬上說:“‘總統’放心,我馬上就去找謝東閔,隻要他在舉薦信上簽字蓋章,我就急速帶回來。”
王升立即找來一個筆杆子,以謝東閔的名義草擬了一封舉薦信。信中稱蔣經國“才德兼備,智勇雙全,確為多難興邦的輔弼俊秀”,還說“經國先生既然眾望所歸,為全‘國’上下所共舉,即是民意之所趨,是故順應民意,以安民心,就是大智大愛,實為萬民稱頌之豐功偉業”。
王升將信帶到霧峰,先向謝東閔說明來意,然後將舉薦信給謝東閔過目。謝東閔看後,知道是蔣介石授意的,當即表示願為“國家”舉薦人才,並同意在信上簽名蓋章。
王升接著說:“你如同意,還得在你們當地找一個毛筆字寫得好的人將這封信重抄一遍。”謝東閔馬上拿出省議會的公用信箋,讓他的秘書抄了一遍,最後蓋上自己的印章。
臨別,王升囑咐謝東閔:此事重大,要高度保密。他還說:“謝議長今天與我配合得很好,我回去一定向‘總統’和經國如實報告。我想,此事如達成,‘總統’和經國將來不會虧待你的。”
1972年5月26日,國民黨舉行中常委會議。會前,中央黨部未向各位常委告知會議內容。會議開始前半小時,蔣介石示意張寶樹將謝東閔的舉薦信遞給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看。
嚴家淦看了信,知道這是蔣介石要兒子接班。雖然心裏有點不高興,但他想,這種事自己想擋也擋不住,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主動讓出職位,以滿足蔣氏父子的欲望,反正自己年事已高,再無他求。
想到這裏,他走到蔣介石身邊低聲說:“‘總統’,那我今天就在會上辭去副‘總統’和‘行政院長’,並力薦經國先生接替我的職務。”
蔣介石見嚴把話說明了,就說:“副‘總統’就職才6天,不能辭,你隻辭‘行政院長’。”
於是,中常會在會前搞了一個臨時議程,提名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按規定,“行政院長”本應由“總統”提名,蔣介石怕外麵議論,改讓嚴家淦提議。
張寶樹宣讀舉薦信後,會上鴉雀無聲。因事情來得太突然,與會者不知如何應對。嚴家淦講完後,會上仍然沒有人表態。蔣介石見冷了場,便提議說:“讚同嚴副‘總統’提議的,請站起來!”
與會的中常委懾於蔣介石的權勢,都站了起來。
這樣,在台灣曆史上,首次出現了老子做“總統”,兒子做“行政院長”的特殊的政治架構。
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了蔣經國的任命後,蔣介石接著又采取了兩個舉措:一是指示國民黨中宣部在《中央日報》、《中華日報》和《聯合報》上刊登文章,稱頌蔣經國的才德;二是策動國民黨“立法委員”吳春晴在“立法院”搞了一個書麵宣傳稿,對嚴家淦辭去“行政院長”稱讚了一番,以平息部分“立法委員”的不滿。結果在“立法院”通過蔣經國的任命時,在408票中,蔣得了381票,順利通過了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