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妾顏未改君心改(2 / 3)

沒過幾天,張作霖就托人正式向於家提親,定下了這門親事。

1910年底,因張作霖剿匪再立大功,清政府依例要賞他功名,張作霖不要。朝廷就將功名分開,賞給張作霖母親一個誥封,賞給張作霖長子張學良一個五品戶部郎中,類似於今天財政部科員的待遇。張學良11歲就戴上了紅頂子,這大概是清王朝賞給東北人的最後一個紅頂子。第二年,清朝就滅亡了,張作霖旋任陸軍第27師師長,成為奉天最有實力的人物。他告訴了張學良自己給他定親的消息。

張學良一聽是鄭家屯的,嘟囔了一句:“人也不熟,麵都沒見過,這麼大個奉天城就沒有個漂亮姑娘?非要去村裏找?”

張作霖把火盆裏的黏豆包翻了個兒。慢悠悠地說:“我是過來的人,這男女的事兒嘛,和火盆裏的黏豆包,沒他媽什麼兩樣,開始時豆包是凍的,放在火盆裏,慢慢就化了,最後不就熱乎了?人哪,都是由生變熟的,過了年兒,你自己去鄭家屯看一看就知道了。”

在張家,張作霖吐口唾沫都是釘兒,張學良哪裏不知道?1913年春節剛過,張學良在父親的催促下,帶著一肚子的不滿和一臉的無奈來到鄭家屯相親。

一下車,張學良心就涼了,這哪裏是什麼古鎮,就是個荒涼破爛的大屯子。到處白雪皚皚,馬路上看不見幾個人影,街兩旁矮矮的房子沒幾間像樣的。最顯眼的是腳下厚厚的白雪上麵有幾個凍硬了的驢糞蛋子,被呼呼的北風吹得滿街滾。他不相信這地方還能有“秀氣的女孩”,便不急著登門求親,而是肆意玩了幾天。

於家天天等張學良來相親卻等不到,於鳳至已經有些心寒。她勸母親:“高攀必定會帶來輕慢,不可貪慕虛榮。”

母親卻勸她說:“小六子年齡小,長大就好了,既然這門婚事是兩家家長做主,小孩子耍點兒脾氣算不得什麼,隻要張家家長不提出來,我們就沒有理由毀婚。”於鳳至是個非常孝順、文靜的女孩,聽母親這麼一說,也隻能再次低頭不語。

張學良從鄭家屯回到奉天,做好了挨罵的準備。可政壇風雲變化,張作霖顧不上家庭瑣事,好長時間也沒有和張學良再提於鳳至的事兒。

到了1915年底,張作霖因對袁世凱封他為二等子爵不滿,請假在家,並閉門謝客。門前清靜下來了,距離張學良生母趙氏逝世也已經三年多,大喪之期已過,張作霖把張學良叫到跟前,重提和於鳳至的婚事。

父子倆一進入正式話題,就爭論得很激烈。張作霖強調自古以來,父母就有為子女選擇配偶的權力,隻有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的婚姻才算是明媒正娶。另外,於家有恩於張家,知恩不報還算得上有情有義的人嗎?

張學良進入省城後,結交了許多英美朋友,也接觸了一些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所以對婚姻方麵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分反感。張學良強調婚姻應該以感情為基礎,報恩他不反對,但用兒女婚姻大事來報恩,他不理解。

交鋒多次後,張作霖也覺得兒子說的有點兒道理,但他認準的事兒誰也改變不了。張作霖最後像法官斷案一樣給這場爭論畫上了句號:“這個家現在是我說了算,你的話留著等你說了算的時候再說吧!”

說完這些話後,他下麵幾句話打動了張學良:“你的正室原配非聽我的不可,這是我答應於家的事情,如果鳳至的爸爸還活著,這件事還有商量的餘地。現在鳳至的爸爸死了,剩下她們孤孀弱女,從哪方麵講,這‘不’字都不能從我們張家嘴裏說出來。”

停了一會兒,張作霖又加上一句:“如果你同意這門親事,你和鳳至成親後,你在外麵找別的女人,我可以不管。”

在張作霖的一再堅持下,張學良回到鄭家屯再次提親。剛一登門,張學良和於鳳至打了個照麵,就驚訝得呆住了。他一直以為於鳳至是個粗俗普通的村姑,但沒想到於鳳至竟然是個標準的古典美人,眉清目秀,身材纖瘦,就像是一朵雨後的蓮花一樣亭亭玉立。回去後,張學良就給於鳳至寫了封信,寄了一首《臨江仙》:

臨江仙

古鎮相親結奇緣,

秋波一轉消魂。

千花百卉不是春,

厭倦粉黛群,

無意覓佳人。

芳蘭幽挺獨一枝,

見麵方知是真。

平生難得一知音,

從今日始,

與姊結秦晉。

可是沒想到幾天之後,他就收到了於鳳至的回信:

臨江仙

古鎮親赴為聯姻,

難怪滿腹驚魂。

千枝百朵處處春,

卑亢怎成群,

目中無麗人。

山盟海誓心輕許,

誰知此言偽真?

門第懸殊難知音,

勸君休孟浪,

三思訂秦晉。

張學良一看於鳳至的文筆極好,性格又穩重,不是趨炎附勢之徒,不由得更加喜愛。他也不管信中的拒絕之意,執意舉行婚禮。於鳳至素來柔順,便從了母親的意見。

1916年8月8日,張學良和於鳳至結為夫婦。當時張學良15歲,於鳳至18歲。張學良一直管於鳳至叫大姐。但張學良對她的熱情並沒有持續太久。

3.衣帶漸寬終不悔

在帥府院內,於鳳至當屬小字輩,可她的彬彬有禮、博學多才、好善樂施和善解人意,卻很快為自己樹立起威信。她不但對親屬畢恭畢敬,盡心竭力,對下人亦不擺少奶奶架子,平易近人,帥府的下人都願意接近她。

而張作霖對於鳳至也十分喜愛,這不僅是由於她的品貌出眾,還因為他十分珍視同於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的舊誼。張作霖娶於鳳至為兒媳,當初想法很簡單,一是想以這種方式回報於文鬥的救命之恩,二是希望於家女兒能給兒子帶來好運。不曾料到兒媳竟然還具有諸多美德:尊老愛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聰明睿智。他覺得,張學良能娶到這麼好的媳婦,真是他的福分。可自己當初還應允他在外找女人,張作霖覺得多少有些對不住於鳳至,所以在後來的日子裏對於鳳至格外關照。

在小輩中間,隻有於鳳至頗有“特權”。張作霖發怒的時候,別人都不敢上前,隻有於鳳至一勸即可消氣。但是張學良卻不如張作霖這樣包容她。張學良喜歡的是年輕的、活潑好動的女生。於鳳至沉穩賢淑有餘,但是活潑靈動不足。雖然她也陪張學良去打打高爾夫球,去騎騎馬,但是終究她還是喜歡在家寫字練畫。

一開始於鳳至在家持家,而張學良卻常在外風流。於鳳至總是顯得很大度包容,張作霖心裏卻過意不去,總要張學良多回家。張學良幹脆實話跟於鳳至說:“你是個賢妻良母,隻可惜嫁錯人了呀。我張學良恰好不要賢妻良母啊。”

於鳳至依然掛著淡淡的笑容,看不出她心裏在想什麼。她半垂著眼睛,像是在自責地說:“是我太醜了,配不上你。”

張學良說:“不是這個緣故,你長得很美。隻是因為我是個上戰場的人,打起仗來,真不知道誰能回來、誰回不來。你一切都太好了,萬一我出什麼事,真是委屈你了。”

於鳳至沉默了一會兒,最後說:“不管你出什麼事我都跟你一起。我隻需要你記得,任何事我都會支持你的。”

雖然張學良和於鳳至性格不合,但是他還是盡到了丈夫的義務。婚後第二年,長女張閭瑛出生。隨後三年,他們的三個兒子相繼出世。但是就在第四個孩子降臨之後,於鳳至卻得了很重的不治之症,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中醫和西醫都來看過,但是全都束手無策,醫生們都認為於鳳至絕對活不長了。

眼看著最心愛的兒媳婦快要不行了,張作霖連忙請來於鳳至的母親商量怎麼辦。於鳳至的母親心疼女兒,也心疼女兒留下的四個子女沒人照料。她提議,讓張學良娶了於鳳至的侄女,以便她日後能照料四個小孩子。

張作霖也認為可行。這樣既算是給了於家交代,又算是給了於鳳至一點安慰,讓她不會因為留下的子女和對後人的嫉妒而難以安息。於鳳至此刻已經陷入了昏迷,當然也不會反對。等商量好了,他們叫來了張學良。

一聽到親家和父親在策劃他的新婚禮,張學良立刻拍著桌子站起來說:“我反對!我太太她現在病得這麼重,你們真的要我現在就娶她的侄女,那不是我這邊結婚,那邊催她死嗎?那叫她心裏多難過呀?”

一聽這話,幾位老人都安靜下來,於鳳至的母親甚至欣慰地露出了一絲笑容。張作霖似乎有點不相信自己風流的兒子竟然會這麼專一而癡情,於是又問一句:“你的太太病得很重,也許很快會有我們不願意的事情發生。難道就算她離開了你都不願意再娶嗎?”

張學良很確定地說:“那就這樣吧,我答應你們,如果她真的死了,我一定娶她的侄女。但你們應該告訴她,如果她自己要願意她侄女將來給她帶孩子、管孩子,我也不會虧待她的侄女。但是結婚,現在暫時先不要。”

聽了張學良如此明確的表態,大家的心都放下了。

也許是聽到了張學良如此真誠的表達,也許是上天不忍這麼早就帶走這一個出色的女子,於鳳至的病竟然奇跡般的好了。從這之後,她對張學良更加忠心,凡事不再約束他。而對於張學良在外麵拈花惹草,她也一概不管。

從1920年起,年僅20歲的張學良晉升陸軍少將,率軍赴吉林剿匪。1922年他參加了直奉戰爭。7月,張作霖宣布東三省獨立,設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張學良任參謀長,進行“整軍經武”。9月兼任東三省航空處督辦。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張學良任鎮威軍第三軍軍長,與第一軍組成“一、三聯軍”,擔任山海關一線的主攻任務,打敗直軍主力,從此,一舉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