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四兩撥千斤的金融衍生品(2)(3 / 3)

有這麼一個專業投機原理的故事:路易斯安那州有兩位農夫,一位叫皮埃,另一位叫沙頌。一天,皮埃到沙頌的農場去玩,看見沙頌的馬後讚美說:“這真是一匹好馬,我一定要買下它。”沙頌回答道:“皮埃,我不能賣它,我已經擁有這匹馬好多年了,而且我非常喜歡它。”“我願意付出10美元的代價買下它!”皮埃說道。沙頌說:“好吧。”於是他們簽下一份合約。一個星期以後,沙頌去皮埃的農場對他說:“皮埃,我一定要收回我的馬,我實在太想它了。”皮埃說道:“可是我不能這麼做,因為我已經花費5美元買了一部拖車。”“我願意付20美元買下這匹馬和拖車。”沙頌說。皮埃默默地盤算著:15美元的投資在一個星期賺了5美元,折合年收益率超過30%!因此,他說:“就這麼辦。”於是,皮埃與沙頌不斷地交易這匹馬、拖車及其他附屬配件。最後,他們終於沒有足夠的現金來交易。於是,他們便去找當地的銀行。銀行家首先查明他們的信用狀況,以及這匹馬的價格演變曆史,於是放款給他們兩個人,而馬匹的價格在每輪的交易中也在不斷地上漲。每當完成一次交易,銀行家可以回收全部的放款與利息,而皮埃與沙頌的現金流量也呈幾何級數地增加。這種情況不斷地進行,直到數年之後,皮埃以1500美元的價格買下馬匹。然後,有一個哈佛大學的MBA商學碩士聽說這匹神奇的馬,並根據曆史價格作了一些精密的計算,而後來到路易斯安那州,以2700美元的價格向皮埃買下這匹馬。沙頌聽到這個消息後很生氣,他來到皮埃的農場責怪道:“皮埃!你這個笨蛋!你怎麼能以2700美元的價格賣掉馬匹呢!我們的生活都靠這匹馬啊!”這個故事雖然很簡單,但其涉及的經濟學現象卻比較複雜,將故事中的馬換成股票,幾乎就是真實生活的翻版,它如同炒股具有投機的成分。股票市場生來就有投機的成分,股指期貨更是如此。

股票指數基本代表了整個市場股票價格變動的趨勢和幅度,與整個市場股票價格存在正相關關係,因此可以通過股票指數期貨對股票進行套期保值,從而降低係統性風險。套期保值就是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或將來買進)、今後售出的商品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投資者隻要在期貨市場建立與股票現貨市場相反的股指期貨持倉,在股票市場價格發生變化時,可以達到股票與期貨合約盈虧的大致平衡,從而實現資產保值的目的。

期貨套期保值分為賣出套期保值和買入套期保值兩種方式。如果保值者持有一籃子股票現貨,他認為股票市場將會下跌,可以在股指期貨市場建立空頭,在股票市場下跌時,股指期貨可以獲利,以此彌補了股票下跌的損失,這就是賣出保值。當做了賣出套期保值以後,無論股票價格如何變動,投資者最終的收益基本保持不變,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如果一個投資者因幾個月後才有一筆資金投資股票市場,但他覺得目前的股票市場很有吸引力,若要等上幾個月的話,可能會錯失建倉良機,那麼他就可以在股指期貨上先建立多頭頭寸,等到未來資金到位後,雖然股票市場上漲使得建倉成本提高,但股指期貨平倉獲得的盈利大致可以彌補提高了的建倉成本,從而達到通過股指期貨鎖定股票市場成本的目的,這就是買入套期保值。需要強調的兩點,一是進行套期保值一定要在兩個市場同步交易,交易價值相當,方向相反,防止演變成投機交易。二是利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在通常情況下能實現規避大盤下跌的風險,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它也有可能失效。比如在某些特定時期由於市場預期或者資金實力等原因,使得期貨與股指的走勢出現背離、不能同漲同跌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