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四兩撥千斤的金融衍生品(3)(3 / 3)

認購比率是買賣每一單位標的證券所需要的權證數。如果購買股票XYZ的認購比率是3∶1的話,那麼權證持有人為了購買1股XYZ的股票就需要3份權證。通常認購比率高,股價就會低,反之亦然。(就指數權證而言,指數倍數會標明在權證上,這個數據是用來決定在到期日應付給持有人金額數目的。)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解釋權證的投資策略。比如說股票XYZ現在的市場價格是每股1.5美元。如果一名投資者想買1000股的話,他需要投入1500美元。然而,如果投資者選擇投資該股的權證(認購比率為1∶1)而且權證價格是每份0.5美元的話,同樣投入1500美元,投資者卻有可能擁有3000股。

因為權證價格低,所以它是一種高杠杆性的產品。在權證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者既可能獲得巨大收益也可能遭受巨大損失。股價和權證價格通常會平行運動,然而由於兩者初始價格上的差別,它們所帶來的收益或損失也會呈現顯著差異。若以百分比計算的話,權證價值的波動往往會在股價波動的基礎上被放大。讓我們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解釋這一點。比如說股票XYZ上漲0.3美元到每股1.8美元,那麼收益率就是20%。然而,如果權證價格上漲0.3美元,即從0.5美元到0.8美元,收益率則是60%。在這個例子中,放大因子可以由初始股價除以初始權證價格計算而來,即1.5美元÷0.5美元=3美元。“3”是放大的倍數,這個數字越大,潛在的資本增值或者損失也會變得越大。

人們可以通過選擇購買不同價格股的權證,但由於其選擇的不一樣,其最終獲利的大小也不會一樣,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權證為投資者所帶來的利益也是不一樣的,如在牛市,權證會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而在熊市,權證會減低投資者麵對的風險。這是因為標的股票的權證價格相對其本身的價格已經很低,權證價格下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沒有股票價格下跌的損失大。

但同任何其他的投資品種一樣,權證自然也存在其特有的缺陷和風險,如權證的高杠杆性,可能會使投資者處於不利的境地,試想想,如果我們把上麵例子的結果反過來,即股票價格及其權證的價格都下跌0.3美元的話,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是20%,而權證造成的損失則是60%。而還有一種不利條件即權證的價值可以跌為零,如果在行權之前發生這樣的事,權證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最後,權證持有人不像普通股票持有人一樣享有股票,分配股息等權利。盡管權證持有人會被上市公司的任何經營決定所影響,但是他們對公司的運作沒有任何發言權。

20世紀80年代初期發生過一件很著名的事件,當克萊斯勒公司為獲得總額大約為12億美元政府擔保貸款時,權證對這家公司及其投資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克萊斯勒公司用了1440萬份權證為代價來吸引聯邦政府為其貸款作擔保。因為這些貸款可以讓這一汽車巨人避免破產的危險,所以管理層毫不猶豫地發行了這些權證。他們認為這些獎金可能是不必支付的空頭支票。在發行權證的時候,克萊斯勒的股票停滯在5美元左右,因而發行執行價格在13美元的權證看起來不是個壞點子。然而,最後克萊斯勒用了3.11億美元來交割這些權證,因為這時候它的股價飆升到近30美元。對聯邦政府而言,收益是巨大的;但是對克萊斯勒公司而言,這個代價太昂貴了。

由此可見,權證可以補充成為投資組合中有用的投資品種。但是由於其高風險的特征,投資者要密切留意市場的波動。但是從更大的程度上看,這樣一種投資工具隻要使用得當,可以獲得比其他投資方法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