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兒童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如何教育孩子正確地使用和管理他們的這筆小小積蓄成為很多家長談論的話題。
理財專家劉彥斌說,如果孩子很小,隻有三四歲,可以用壓歲錢做基金定投,這是不錯的選擇。每個月投一定數量的錢,年年這樣投。如果連續投5~10年,賠錢的概率是極低的,賺多少就要看市場,基金的收益是靠時間積累的,這種方法為孩子存未來的教育基金,是最好的方法。
事實上,壓歲錢的管理為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提供了好時機。將壓歲錢合理規劃,是向孩子灌輸理財意識的好機會,不可以掉以輕心。一方麵,由於孩子缺少自製力和計劃性,壓歲錢是不能完全交給孩子處理的,他們很可能因為一些新鮮而無用的物品而揮霍掉;另一方麵,如果完全不信任孩子,家長代替孩子接受了壓歲錢,那麼對孩子金錢觀的樹立也沒有意義。所以就要綜合這些問題,合理地考慮壓歲錢的管理。那麼如何才叫合理呢?就是家長把部分金錢的行使權保留給孩子,在家長的監督和引導下,讓孩子自行管理這筆錢的流向,使壓歲錢的管理成為孩子理財教育的第一步。
如今很多家長針對孩子的壓歲錢問題采取的是儲蓄政策:他們會在銀行專門開一個賬戶,把這些錢存起來,以將來成為孩子的教育資金。當然這種做法是比較保守和消極的,積極的做法是讓孩子自身接觸到部分壓歲錢,然後自主決定這些錢的分配。
國際金融理財師王韶華對於兒童理財的教育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認為,教孩子理財,就如同幫孩子規劃自己的前途一樣,一方麵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消費,另一方麵可以教孩子用壓歲錢進行理財。當孩子真正擁有這筆錢後,首要的是啟發他們去管理這些錢,並且教給他們一些理財工具和理財技巧,讓孩子建立理財意識。例如,用靈活儲蓄的形式把壓歲錢給孩子,教育孩子可以隨時支取,但是注意的是支取得越晚利息就會越多,孩子有了利息概念,就會刺激其積累意識。另外,引導孩子用壓歲錢作一些投資,讓他們接觸一些簡單的投資渠道,不但可能會有一筆收入,而且讓孩子們盡早地了解投資內容。
部分壓歲錢用來教育孩子,剩下的部分壓歲錢還可以尋求一些科學的投資方式。隨著物價的上漲,如何“保值”成為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
當孩子的壓歲錢賬戶已積累到一定數目時,為了保證它的價值不隨著物價而浮動,家長應該考慮進行投資了。然而,這一部分錢的投資應該選擇穩定的基金渠道,而不是那些風險大的股票。
投資專家認為,針對孩子的理財計劃,不能像購買普通理財產品那樣,重點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和快進快出的資金靈活度。對於壓歲錢的理財應更強調本金安全、長期穩定的收益,從而能夠抵禦通貨膨脹等長期風險。
所以對兒童的理財教育,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那就是給他木柴,不如給他一把砍柴刀教他砍柴。
如果當孩子需要錢時,父母就掏出錢讓他使用,他隻知道錢的好用,不會知道錢來之不易。所以給他一把砍柴刀,讓他自己去掙錢,讓他切身體會錢的來源和不易,他才能珍惜錢,才能在理財的過程中用心、用腦。
投資大師的提醒是:不要因為專注投資,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家長的希望,更是社會發展的希望,所以孩子的教育包括知識教育、才藝教育、品質教育、理財教育等缺一不可。由於金錢和人的一生都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又是重中之重。無論是事業還是個人生活,具有正確的金錢觀的孩子才能在人類道德的約束上實現資源的合理運用。所以如果你還沒有規劃,那麼現在就要開始了。
作好稅務籌劃,保護收益
當前中國的稅收製度飽受爭議。由於名義稅率高,企業和工薪階層負擔沉重;逃稅、逃費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企業和個人違反稅收監管的報道不斷見諸各大媒體。盡管政府相繼出台一些調整政策,但是如何盡量安全、合法地“自我減負”,仍為共識。
美國有一個開旅館的女大亨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隻有小人物才交稅”。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中國富人占有國民存款的至少80%,但到目前為止,普通工薪階層仍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力軍。2004年,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65%來自工薪階層,這一比例比2000年的42.86%又增長20多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