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馬上任南贛汀漳
正德十年(1515年)八月,王陽明向朝廷遞交了第二封奏請停職回鄉休養的上疏,此次上疏與前一封上疏同樣的結果——泥牛入海,音信全無。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時光又緩緩地滑過了一年。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十九日,朝廷的回複終於下來了,不過,不是準奏書,而是一紙新的任命——王陽明被任命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同時擔任南贛及汀漳等地區的巡撫。那道任命來得太過突然,王陽明直接就傻了眼。平心而論,這是個既掌地方政權又掌控軍政大權的要職。王陽明奇怪的是,自己早已無心仕途,三番兩次上奏請求致仕回鄉,朝廷卻在這樣的時刻把這樣一道任命下來,還外放了一個南贛九府的巡撫。王陽明心裏明白,朝廷給他的絕對不是什麼肥缺,而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南、贛、汀、漳四個府地處江西、福建、廣東、湖廣四省交界處,那裏山高林密,地少人稠,近年來盜賊橫行。那些盜賊各據山頭又互通有無,彼此勾連相結,又仗著地勢之利,到處燒殺搶掠,全然不把剿匪的官軍放在眼裏,嚴重影響了當地的民眾生活。近幾年來,朝廷每年都派軍隊前去剿匪,卻是越剿越多,最後連那些原本是良民的窮苦人家也被逼到盜賊的隊伍裏去了——他們看朝廷剿匪屢剿不止,幹脆就跑到賊人那邊去了。總要想辦法活下去。至於那裏的巡撫,也不過是個兩頭受氣的受氣包,上討不了上司的好,下討不了民眾的好,搞不好就成為眾矢之的。
王陽明做過官不差,在廬陵任縣令時,他的政治才華已經顯露,但他畢竟是一介書生,一個隻熱衷於講學做學問卻對官場不感興趣的書生。現在,朝廷竟然把如此重要又棘手的一個職位交給王陽明來做,分明就是讓他去剿匪的。他不願去,他更不明白自己怎麼就稀裏糊塗被派遣到那裏去。
這其中真的暗藏軍機。
原來,在把第二道奏請停職回家休養的上疏交上去之後,王陽明便著手收拾行裝,準備一接到朝廷的準奏就起程回家,他哪裏想到,彼時的京城,有兩個人正在豹房裏商量著一件事關王陽明未來前途、也事關大明朝前途的軍機大事。
懶洋洋半臥在榻上的是武宗朱厚照,現在的他,基本上把豹房當成自己的常駐之地,臣子們的奏折都被直接擋在豹房之外,他是連看也不想看一眼了。看什麼?看了隻會心煩。到處都是災害,到處都是憂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明朝就像一個走進暮年的老人,渾身都是病。他索性把耳朵堵了,把眼睛閉了,眼不見耳不聞,也就不煩了。
偏偏那個討人嫌的兵部尚書王瓊,他千方百計地混進豹房來,來跟他講什麼南、贛、汀、漳等地盜賊橫行屢破不止,現在情況已相當危急。朝廷原本任命一位叫文森的官員為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南、贛、汀、漳等地的,可他一再找借口拖延到任時間,現在南、贛、汀、漳等地的賊情越發嚴重。
朱厚照再昏也還分得清輕重緩急,聽到那文森一再拖延,早就火了,他立命王瓊把那個文森給換了,並下旨對其嚴厲斥責。見王瓊一個勁兒埋怨幾省官員破賊不力,朱厚照心下就已明白了幾分,他王瓊是心中有了合適的人選了。
王瓊正是來向朱厚照推薦王陽明的——王陽明那道乞疏哪裏還會有回音。
王瓊(1459—1532),字德華,號晉溪。正德初年,王瓊任戶部侍郎,後升任兵部尚書。世宗時,王瓊出任陝西省三邊軍務提督,他通曉國家各項法律條文,也極有軍事才華,在治理地方財政、運輸及軍務等方麵均有建樹。王瓊曆事成化、弘治、正德直至後來的嘉靖,前後一共四朝,由工部主事六品官職一直做到戶部、兵部、吏部尚書一品大員。
王陽明的才能,王瓊早有耳聞,所以這次他極力舉薦王陽明負責南贛破賊剿匪事宜。應該說,王陽明此後能建立破賊剿匪、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這樣的偉業大功,都與王瓊的大力舉薦和支持分不開。這個人,是王陽明人生路上的一位貴人。
正德十一年九月十四日,王陽明卸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一職,出任南、贛、汀、漳等地巡撫。但他依舊放不下致仕的心思,這年十月,王陽明再上《辭新任乞以舊職致仕疏》(《王文成公全書》卷九),乞求去職回鄉休養,這已是王陽明的第三封上疏,疏中他寫道:
臣原任南京鴻臚寺卿,去歲四月嚐以不職自劾求退,後至八月,又以舊疾交作,複乞天恩赦回調理,皆未蒙準允。黽勉屍素,因循日月,至今年九月十四日,忽接吏部谘文,蒙恩升授前職。聞命驚惶感泣之餘,莫知攸措。
竊念臣才本庸劣,性複迂疏,兼以疾病多端,氣體羸弱,待罪鴻臚閑散之地,猶懼不稱,況茲巡撫重任,其將何才以堪!夫因才器使,朝廷之大政也;量力受任,人臣之大分也。膴仕顯官,臣心豈獨不願?一時貪幸苟受,後至潰政僨事,臣一身戮辱,亦奚足惜,
其如陛下之事何?況臣疾病未已,精力益衰,平居無事,尚爾奄奄;軍旅驅馳,豈複堪任!
臣在少年,粗心浮氣,狂誕自居,自後涉曆漸久,稍知慚沮;逮今思之,悔創靡及。人或未考其實,臣之自知,則既審矣,又何敢崇飾舊惡,以誤國事?
伏願陛下念朝廷之大政不可輕,地方之重寄不可苟;體物情之有短長,憫凡愚之所不逮;別選賢能,委以茲任。憫臣之愚,不加謫逐,容令仍以鴻臚寺卿退歸田裏,以免負乖之誅。臣雖顛殞,敢忘銜結!
臣自幼失慈,鞠於祖母岑,今年九十有七,旦暮思臣一見為訣。去歲乞休,雖追疾病,實亦因此。臣敢輒以螻蟻苦切之情控於陛下,冀得便道先歸省視岑疾,少伸反哺之私,以俟矜允之命。臣衷情迫切,不自知其觸昧條憲。臣不勝受恩感激,瀆冒戰懼,哀懇祈望之至!
盡管此疏中,王陽明詳細向朝廷奏明自己的身體狀況實在不適合擔此重任,也情真意切地講述了自己與祖母的那份情意,然而,此時的朝廷已經鐵了心要王陽明前去剿匪,怎會同意他的致仕要求。這年十月二十四日,王陽明接到上諭:
特命爾前去巡撫江西南安(今江西大餘縣)、贛州、福建汀州(今長汀縣)、漳州、廣東南雄、韶州(今韶關市)、惠州、潮州各府及湖廣郴州等地,安撫軍民,修理城池,禁革奸弊。一應地方賊情、軍馬、錢糧事宜,小則徑自區畫,大則奏請定奪,欽此。
接此上諭不足一月,正德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兵部再下諭令:
為緊急賊情事,內開都禦史文森遷延誤事,見奉敕書切責:“乃敢托疾避難,奏回養病。見今盜賊劫掠,民遭荼毒。萬一王守仁因見地方有事,假托辭免,不無愈加誤事?”該本部題:“奉聖旨,既地方有事,王守仁著上緊去,不許辭避遲誤,欽此。”
朝廷步步緊逼,王陽明再無退路。接到諭令後,王陽明隻得抱病前往浙江省杭州府以待上命。
因思念祖母心切,這年十月,王陽明悄悄返回老家餘姚,與家人小聚了一次。
正德十一年十二月二日,吏部再發上諭,命王陽明前往南贛剿匪。接到諭令,王陽明再次上疏請辭,並懇請以原職退養。一而再,再而三,這已是王陽明第四次上疏要求退職休養了,也足見彼時王陽明對官場的厭倦之深、對家鄉的思戀之切——他可不是做樣子給朝廷看。朱厚照這次可真火了,不準奏!同時下旨明令:“王守仁不得辭官休養,今南贛賊勢多發,朕心甚焦,望卿盡巡撫之責。”想那朱厚照平日裏對誰都是頤指氣使,稍不如他意非打即砍,對王陽明他能做到如此地步也真是不容易了。他深知,大明朝,他們朱家王朝,此刻是真的急需王陽明這個人才。
王陽明再不願意去,也經不住這皇上恩威並施,正德十一年十二月三日,王陽明從杭州起程,趕往贛州,開始他生命中那一段傳奇般的剿匪歲月。
2.赴任途中勇破流寇
正德十一年十二月三日,王陽明帶了大小官船數條、書辦扈從幾十餘人,從杭州起程,又走水路從長江入贛江,往江西省府南昌而來。
日夜兼行,不幾日工夫,王陽明的官船就到了江蘇萬安縣境內。萬安縣地段江麵狹窄,水流湍急,險灘亂石奇多,王陽明的船隊走得很是艱辛,但因萬安縣令提前得知新上任的江西巡撫即將赴任經過本縣,早已和人在岸邊碼頭等候,又是酒又是宴,弄得王陽明不勝其煩,顧不得天黑路險,王陽明謝卻萬安縣令的好意,催促船隊連夜出發了。
船隊離開萬安縣碼頭,不久即進入一段寬闊平坦的江麵。這一夜,天公也作美,風平浪靜,寒星滿天。連日來行程匆匆,穿亂石過險灘,如今忽行至這平緩的江麵,船上的人包括王陽明在內,早都累了倦了,也把那顆警惕的心放鬆了。
那夜,王陽明早早就回船艙內休息去了。
那樣子不知睡了多久,王陽明被一陣輕輕地叩擊艙板的聲音喚醒了,睜開蒙矓睡眼,但見一隨從正滿麵憂色地站在自己麵前:“先生,看前麵江麵上漁火點點,像是停了不少船呢。”王陽明走出船艙,前麵江麵上果真是燈火閃爍,還隱隱有嘈雜的人聲從江邊傳來,再看那橫七豎八停在江麵上的船,王陽明的心不由“咯噔”一下沉了下去。看數量,怕有一二百條船不止。無風無浪的夜晚,江麵上忽然聚集了如此眾多的船隻,定是有什麼情況發生。
王陽明急急派手下前去打探。
不一會兒工夫,前去探聽消息的人回來了,帶回來的消息讓王陽明倒抽涼氣:原來,那些船隻都是到福建一帶去做生意的商船,行到此段江麵卻被前麵幾個江匪攔住,那些江匪把幾條船橫在江麵,又在岸上聚集了數百人,見人就搶,見船就劫,弄得從江麵上遊下遊來的船隻都停在這裏不敢過去,所以此處的船越聚越多,有好多船隻已經被堵了好幾天了。
再問,王陽明就怒了,一幫江賊在此處為非作歹,商船們報案報到萬安府去,萬安府竟然以人手不夠、賊力太盛為由拒不接受,讓他們來找新上任的南贛巡撫。
被問的那個商家隻管在那裏唉聲歎氣,把王陽明他們也當成了過路的客商,哪承想他們今天遇到的這位就是新上任的巡撫大人。
“在下便是新任南贛巡撫王守仁,請問眼下我們商家共有多少條船隻、多少人手?”王陽明聽那商家哀哀哭訴,心裏已經打定了主意。莫說這萬安縣還在他的轄製之內,就算不歸他直接管,這事他遇上了,也管定了。
王陽明此言一出,那位商家先是不敢相信,等王陽明身邊的侍從又前來解釋一番,那商家撲通一下就跪倒在王陽明麵前:“青天大老爺,請為小民做主。我這就回去清點一下我們的船隻人手……”
“新任南贛巡撫王守仁王大人來了……”消息很快風一樣傳遍了江麵上大大小小的船隻,這真是天降救星啊,幾百號被困無助的商家們忽然覺得有了主心骨,精神頭兒也來了。他們依著王陽明的指點,迅速自報家門,清點船隻。還真不少,大大小小的船隻有三百多條,商人水手共一千多人,其中青壯勞力也過千。這麼多人,這麼多船,竟然被幾條賊船、幾百號蟊賊給擋在這裏數日動不得。可見,群龍無首,不過一條條的僵蟲。
王陽明聽完彙報,當下就做出部署:
官船上掛起“欽命巡撫南贛汀漳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的官旗,他則身著官服,搬一張椅子在甲板上親自坐鎮指揮,數名隨從,全副武裝站在王陽明左右,另外兩條官船,一左一右分列王陽明坐鎮指揮的大船兩邊,船上各有隨從十幾名,把那“巡撫南贛”“肅靜回避”的大旗都舉出來了。為怕驚擾沿岸百姓,一路上,這些東西王陽明都不讓打出來,但此刻非比尋常,官家氣勢必須要顯露出來。
再回頭看那些商船,也都早已依照王陽明的要求部署完畢,三百多條商船列成一個雁陣,排在三條官船後麵,大船在中間,小船在兩側,船上的水手商人也早已脫了長袍換作一身利落的短衣打扮,船篙、鐵鉤、棍棒,總之船上能找到的可以當武器的工具都用上了。與先前雜亂無序的商家船隊相比,現在的船隊儼然是一支訓練有素的水軍。
王陽明的官船在前,商家船隊在後,王陽明又令官船上的隨從軍士們把軍鼓鳴起來,火銃架起來,後麵商船上一千多人齊齊把口號喊起來。正是人心齊,泰山移,聲壯人威。一時之間,江麵上戰鼓齊鳴,人聲呐喊,三條官船帶領著三百多條商船,以排山倒海之勢往前衝去。那區區幾隻賊船、幾百名賊人原本就是一些流民草寇,多日來也不過是狐假虎威,靠著那點惡名愣是把幾百條商船、一千多號人給唬住了。其實,他們就是一隻紙老虎。如今見這打著官旗的幾條官船帶領幾百條船直殺過來,早已嚇得傻掉了,連反抗還擊也顧不上了,飛快劃著船從江心逃往江岸去了,到得江邊,棄船登岸,四散奔逃。王陽明率領的人卻是越殺越勇,直追到岸上把那幫人殺個落花流水。
賊人終於吃不消了,派人來找王陽明求情。王陽明這才發現,跪倒在他麵前叩頭如搗蒜的是一幫什麼人。這些人,個個兒破衣爛衫,衣不蔽體,一臉菜色,其中竟然還夾些老人婦女和孩子。這哪是什麼江洋大盜,不過是江西省內一些流民。
近年來江西境內災禍頻頻,又加上官府橫征暴斂,把百姓硬生生逼上絕路,淪落為江賊流寇。王陽明還沒到任上,江西境內的黎民百姓就給他實實在在地上了一課——一堂讓王陽明終生難忘又心如刀割的課。在書院與門人講學,他講“心即理”,講“知行合一”,講仁講義,原來那些離活生生的現實都很遠。眼下的“理”是,這幫男女老少要活著,要吃飯。
當時的三百多條商船中,有運糧的,有運茶的,也有運各種日雜用品的。王陽明當即就去與商家們商定,請他們分撥一些食糧器物給這些苦難百姓,讓他們暫時糊口度日,至於商家的損失,等他日後到贛州府定會想辦法如數補償。
這一番下來,商家們早已把王陽明視若他們的貴人,哪有個不應的理?於是,卸貨的,送糧的,場麵熱鬧又熱烈。
“至贛後,即差官撫插。各安生理,毋作非為,自取戮滅。”王陽明又作一諭下發給那些流民百姓。那些接受了賑濟的流民,則唯有喊“青天大老爺”謝恩的份兒了。
眼見著他們領了救濟之物,紛紛叩謝而去,王陽明這才回頭吩咐眾商船依次通過。
一度風雲湧動的江麵再次平靜下來,王陽明的官船繼續沿江而下,往贛州府而來。
經曆了萬安縣內的一場虛驚,王陽明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下來。平心而論,在這件事上,他處理得不可謂不順利,可他內心裏卻並無半點歡喜與輕快。眼下這些人,都懷著良善本性的,可他們竟然也公開搶劫了,公開棄了自己內心的良善,隻為一個“活下去”。民以食為天,沒有了最基本的生之保障,也就無從談什麼人心教化。而今大明朝的天穹下,又有多少這樣的黎民百姓被迫落草為寇?他將要前去剿匪的南、贛、汀、漳四地,賊匪橫行,其間又有多少是真正的惡人,有多少是落難的好人?此行實在是責任重大啊。
3.巡撫贛州下發訓令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十六日,元宵節剛剛過完,王陽明即抵達贛州府走馬上任了。盡管此前他數次三番地向朝廷遞交辭呈,但真正決定要接下這個巡撫之職時,王陽明就下決心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毫無疑問,對王陽明這個九府巡撫來說,眼下最要緊的就是平定四省交界處的匪患。
事實上,還在起程贛州之前,王陽明就已介入贛州軍政事務。正德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兵備僉事胡璉致信王陽明,請準訓練漳南道各縣民兵一事,王陽明作《批漳南道教練民兵呈》(《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予以答複:
據兵備僉事胡璉呈:“將各縣民快,操練教習頗成。”看得事苟庇民,豈吝小費;功有實效,何恤浮言!參據呈詞,區畫允當,仰該道依擬施行。再照兵不在多,惟貴精練。事欲可久,尤須簡嚴。所募打手等項,更宜逐一校閱。必皆技藝絕倫,驍勇出眾,因能別隊,量材分等,使將有餘勇,兵有餘資,庶平居不至於冗食,臨難可免於敗師。批呈繳。
在這篇批示中,王陽明傑出的軍事思想已表現一二:“兵不在多,惟貴精練。”“事欲可久,尤須簡嚴。”這些都被王陽明很好地貫徹到他日後的剿匪行動中。
由於彼時盜匪活動甚是猖狂,胡璉又給王陽明發來第二次請示,與他商討討賊之略。十一月二十六日,王陽明再作《批漳南道進剿呈》(《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給予批示:
看得兵難遙度,事貴乘時。今打手民快等兵既已募集,仰該道上緊密切相機剿撲。惟在殲取渠魁,毋致橫加平善。其大舉夾攻行詳議。呈繳。
由此不難看出,在起身趕赴贛州上任之前,王陽明已經對當地的賊情做了一定的調查與了解,對未來的剿匪平亂,王陽明已有了自己的初步計劃。所以王陽明到達贛州府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贛州成立了軍機處,然後向所轄的全體官員發布了第一道訓令,其訓令如下(《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
照得撫屬地方,界連四省;山溪峻險,林木茂深,盜賊潛處其間,不時出沒剽劫;東追則西竄,南捕則北奔,各省巡捕等官,彼此推調觀望,不肯協力追剿;遂至延蔓日多。當職猥以菲才,濫膺重寄,大懼職業鰥廢,仰負朝廷委托。為照前項地方,延袤廣遠,未能遍曆其間;綏撫之方,隨時殊製;攻守之策,因地異宜;若非的確詢訪,難以臆見裁度。為此仰鈔案回司,著落當該官吏,照依案驗內事理,即行本司該道分巡、分守、兵備、守備等官,並所屬大小衙門各該官吏,公同逐一會議:要見即今各處城堡關隘,有無堅完;軍兵民快,曾否操練;某處賊方猖獗,作何擒剿;某處賊已退散,作何撫緝;某賊怙終,必須撲滅;某賊被誘,尚可招徠;何等人役,堪為鄉導;何等大戶,可令追襲;軍不足恃,或須別募精強;財不足用,或可別為經畫;某處或有閑田,可興屯以足食;某處或多浮費,可節省以供軍;何地須添寨堡,以斷賊之往來;何地堪建城邑,以扼賊之要害;姑息隱忍,固非久安之圖;會舉夾攻,果得萬全之策;一應足財養兵弭寇安民之術,皆宜心悉計慮,折衷推求。山川道路之險易,必須親切畫圖;賊壘民居之錯雜,皆可按實開注;近者一月以裏,遠者一月以外,凡有所見,備寫揭帖,各另呈來,以憑采擇。非獨以匡當職之不逮,亦將以驗各官之所存,務求實用,毋事虛言。
各該官吏俱要守法奉公,長廉遠恥,祛患衛民,竭誠報國。毋以各省而分彼此,務須協力以濟艱難,果有忠勇清勤績行顯著者,旌勸自有常典,當職不敢蔽賢;其或奸貪畏縮誌行卑汙者,黜罰亦有明條,當職亦不敢同惡。深惟昧劣,庶賴匡襄,凡我有官,各宜知悉。
此訓令的簽署日期為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二十日,此時據王陽明到贛州上任僅僅四天。四天時間裏,王陽明就製定出如此詳細周密的策略,他的軍政才華確實驚人。在這篇訓令中,王陽明詳細分析了此地盜匪橫行、屢禁不止的原因。在王陽明看來,地勢險要、山高林密是一大原因;各省官員互相推諉、不能同心協力也是一大原因。為此,王陽明向各級官員部署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要求各官員對自己轄區內的城堡關隘等軍事設施進行檢修,對兵士數量及其訓練情況、作戰能力等做出切實評估;
第二,詳細勘察賊情,哪些盜賊特別猖獗必要殲剿,哪些已經散去要作安撫,哪個賊人怙惡不悛必要撲滅,哪個尚可誘降招徠……對各地盜賊的具體活動情況要詳盡了解;
第三,對各地民眾狀況進行了解,其中包括:誰人對地形熟悉可用為向導,哪些富戶人家能出錢出糧,哪些閑田可用作軍屯,哪裏還有浮費,可節省以供軍。這些情況,都要摸清並開出具體的名錄;
第四,對各地的交通狀況賊情分布,要繪圖記錄,確保真實可靠。
另外,鑒於前番官員們互相推諉導致破賊不力的情形,在訓令的最後,王陽明尤其強調要求各地官員們守法奉公,齊心協力,共同剿匪,為百姓謀福。
這篇訓令裏,王陽明剿滅賊匪的戰略思想及思路都已很是明晰,他那雷厲風行的氣魄也一覽無餘。嚴密部署之後,他要求各級官員在一個月內把上述情況摸清上報,不可敷衍,“務求實用,毋事虛言”。
王陽明從來都是一個務實的人,這也該算是他“知行合一”說的一種踐行。
吃水不忘挖井人,雖然王陽明對這個九府巡撫一職並不熱衷,但對王瓊的賞識舉薦之恩,王陽明還是深銘在心的。來贛州成立軍機處後,王陽明隨即致信王瓊,向他彙報並向他表示感謝:
伏惟明公德學政事高一世,守仁晚進,雖未獲親炙,而私淑之心已非一日。
乃者承乏鴻臚,自以迂腐多疾,無複可用於世,思得退歸田野,苟存餘息。乃蒙大賢君子不遺葑菲,拔置重地,適承前官謝病之後,地方亦複多事,遂不敢固以疾辭。
已於正月十六日抵贛,扶疾蒞任。雖感恩圖報之心無不欲盡,而精力智慮有所不及,恐不免終為舉薦之累耳。
伏惟仁人君子,器使曲成,責人以其所可勉,而不強人以其所不能,則守仁羈鳥故林之想,必將有日可遂矣。因遣官詣闕陳謝,敬附申謝私於門下,伏冀尊照。
——《與王晉溪司馬》(《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七)
彼時,王陽明與王瓊並未謀麵,但二人卻是肝膽相照、惺惺相惜。在後來的南贛剿匪戰場上,除了正式的公文之外,王陽明還經常寫信向王瓊彙報剿匪情況和自己的思想近況,這樣的書信總共有十五封之多。在王瓊的兵部尚書府內,每有王陽明的書信或者公文到,王瓊都忍不住邊讀邊向周圍的人大大稱讚王陽明的奇才。據說,有一次有一門客將王陽明的畫像送給王瓊,王瓊得此畫像竟是喜不自禁,他讓人把畫像掛於堂屋正中,並親自焚香敬拜。有時候,王瓊左手抱幼孫,右手持王陽明的疏文書信高聲誦讀。每讀至精彩處,王瓊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年幼的孫子:“生子當如王守仁。”
王陽明與王瓊的這份情誼,也是他在戰場上破賊殺敵的一份巨大動力。王瓊對王陽明的賞識之心,一方麵成就了王陽明,一方麵也給他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所謂樹大招風,朝中重臣楊廷和就曾經因王陽明多次向王瓊書信彙報而覺得自己受冷落,對王陽明大加彈劾阻撓,這些還是後話。
4.刺探賊情巧定戰略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王陽明深諳孫子兵法的這一精髓,要徹底根除匪患,就必須徹底了解匪患的情況。王陽明來贛州上任之前,已經對四省交界的賊匪情況做了基本的調查。
自正德三年以來,大明朝內憂外患不斷加劇,天災人禍連連,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四省交界處,盜賊蜂起。這些盜賊憑據著有利的天險地勢,各立門戶,獨霸一方,又互通聲氣,彼此勾結,共同對付官府。官府派出的狼達土兵(彼時廣東、廣西並沒設省,而設有土司一般稱士兵為狼達兵,而湖、湘等少數民族地區對士兵則稱為土兵),不但沒能剿滅匪患,反而由於管理鬆散、軍紀不嚴,狼達土兵對所過之處的百姓燒殺搶掠,其危害竟然比匪患還要大,硬生生把一些良民逼到賊窩裏去了。他們隻求一活,心甘情願投靠了賊匪。
如此一來,朝廷每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剿匪,卻是越剿越多,到正德十年左右,在四省交界處,已經形成四股最為強大的賊匪勢力:在福建漳州府境內,以詹師富、溫火燒兩大賊頭為主要首領,他們以象湖山、箭灌為據點;在江西的南安府、贛州府境內,以謝誌珊、藍天鳳為首,以橫水、桶岡為主要據點;三是在廣東龍川,以盧軻、鄭誌高為首;第四也是眾賊首中最為厲害的,廣東惠州府境內的池仲容、池仲安兄弟二人有勇有謀,手下嘍囉眾多,他們以浰頭為主要據點,是方圓千裏之內的山賊總領。這四股勢力各自聚眾千人占山為王,打家劫舍攻掠州縣,給當地民眾生活及社會治安帶來嚴重擾亂。
賊情嚴重,不容輕視,但王陽明也深知這些賊匪雖然氣勢唬人,也有短板。有人把這些人定性為“農民起義軍”,把王陽明的剿匪活動定性為“鎮壓農民起義軍”,這其實是不妥當的。這幫占山為王的賊匪,充其量隻能算作為一己之私打家劫持舍的土匪,他們彼此間雖時常溝通有無,但在整體的行動中,卻是各懷心計,各自為戰,行動上並不能統一起來。對付這樣一幫烏合之眾,對王陽明來說並不算難事。但還有一句俗話,叫強龍不壓地頭蛇。王陽明不遠千裏從外地趕來,雖也對此地種種情況做了摸底了解,但對其中更為詳細隱秘的布局還是難以掌握,他隻能更好地利用當地民眾的力量。
通過多方了解,王陽明得知兵營中有一老兵,此人行事陰險狡詐,數年來暗通賊匪,給當地剿匪行動帶來極大危害。然可恨之人也有可用之處,通匪的老兵對賊匪情況肯定也極為了解。於是,王陽明很快便把這位老兵招至帳下,對其嚴加盤問:“有人揭發你暗中通匪,按大明律例,此罪是死罪當斬。若你能改過自新戴罪立功,將你所掌握的賊人情況悉數告知本官,本官可赦免你的罪行!”
那老兵被王陽明一身剛正之氣給震懾住了,早已嚇得麵無人色,聽王陽明此言,老兵撲通跪地,把前番剿匪中的一些隱秘全部都招了:原來民眾中還隱藏著大量的通匪之人,每次官府的狼達土兵到達之前,他們就已經把情況提前報與賊人。如此一來,賊匪在暗,官軍在明,哪有個不敗之理?再加上那些狼達土軍作戰不力,所以那賊就越剿越多。
針對這種情況,也鑒於前幾次剿匪失利的教訓,王陽明很快就製定了更為具體詳盡的戰略戰術:
一,為徹底消除狼達土軍剿匪不力卻危害重重的不利局麵,王陽明決定棄狼達土兵不用,創建自己精悍的軍隊,以剿匪平亂;
二,剿匪過程中孤立敵人,各個擊破;
三,在民間建立起反間諜的保安機構;
四,妥善處理戰後各種事務,加強對民眾的教化,以確保社會民生平穩過渡。
剿匪平亂,必定要有軍隊。現在,王陽明決定不用狼達土兵,就必須建立起一支自己的軍隊,並要有嚴格的軍規軍紀。在他上任後第十天,王陽明即頒發了《選揀民兵》的布告(《王文成公全書》卷十六),全文如下:
照得府屬地方,界連四省;山穀險隘,林木茂深,盜賊所盤,三居其一,乘間劫掠,大為民害。本院繆當巡撫,專以弭盜安民為職。欽奉敕諭,一應軍馬錢糧事宜,得以徑自區畫。蒞任以來,甫及旬日,雖未偏曆各屬,且就贛州一府觀之,財用耗竭,兵力脆寡,衛所軍丁,止存故籍;府縣機快,半應虛文;禦寇之方,百無足恃,以此例彼,餘亦可知。夫以羸卒而當強寇,猶驅群羊而攻猛虎,必有所不敢矣。是以每遇盜賊猖獗,輒複會奏請兵;非調土軍,即倩狼達,往返之際,輒已經年;糜費所須,動逾數萬;逮至集兵舉事,即已魍魎潛形,曾無可剿之賊;稍俟班師旋旅,則又鼠狐聚黨,複皆不軌之群。良由素不練兵,倚人成事;是以機宜屢失,備禦益弛,征發無救乎瘡痍,供饋適增其荼毒,群盜習知其然,愈肆無憚。百姓謂莫可恃,競亦從非。夫事緩則坐縱烏合,勢急乃動調狼兵,一皆苟且之謀,此豈可常之策?古之善用兵者,驅市人而使戰,假呂戍以興師。豈以一州八府之地,遂無奮勇敢戰之夫?事豫則立,人存政舉。近據江西分巡嶺北道兵備副使楊璋呈,將所屬各縣機快,通行揀選,委官統領操練,即其處分,當亦漸勝於前。但此等機快,止可護守城郭,堤備關隘;至於搗巢深入,摧鋒陷陣,恐亦未堪。為此案仰四省各兵備官,於各屬弩手、打手、機快等項,挑選驍勇絕群,膽力出眾之士,每縣多或十餘人,少或八九輩;務求魁傑異材,缺則懸賞召募。大約江西、福建二兵備,各以五六百名為率;廣東、湖廣二兵備,各以四五百名為率。中間若有力能扛鼎,勇敵千人者,優其廩餼,署為將領。召募犒賞等費,皆查各屬商稅贓罰等銀支給。各縣機快,除南贛兵備已行編選外;餘四兵備仍於每縣原額數內揀選精壯可用者,量留三分之二;就委該縣能官統練,專以守城防隘為事;其餘一分揀退疲弱不堪者,免其著役,止出工食,追解該道,以益召募犒賞之費。所募精兵,專隨各兵備官屯紮,別選素有膽略屬官員分隊統押。教習之方,隨材異技;器械之備,因地異宜;日逐操演,聽候征調。各官常加考校,以核其進止金鼓之節。本院間一調遣,以習其往來道途之勤。資裝素具,遇警即發,聲東擊西,舉動由己;運機設伏,呼吸從心。如此,則各縣屯戍之兵,既足以護防守截;而兵備募召之士,又可以應變出奇。盜賊漸知所畏而格心,平良益有所恃而無恐,然後聲罪之義克振,撫綏之仁可施,弭盜之方,斯惟其要。本院所見如此,其間尚有知慮未周,措置猶缺者,又在各官酌量潤色,務在盡善,期於可久;亮愛民憂國之心既無不同,則拯溺救焚之圖自不容緩。案至,即便舉行,或有政務相妨,未能一一親詣,先行各屬,精為選發。先將召募所得姓名,及措置支費銀糧,陸續呈報。事完之日,通造文冊,以憑查考。
在這篇布告中,王陽明首先分析了當前贛州的治安狀況,並對前麵剿匪不利的原因再加詳細通報。對於以往被征調來剿匪的狼達土兵,王陽明堅決不予使用,對如何建立起一支強悍有力的剿匪部隊,王陽明也做出周密部署。
加強民兵訓練,解決了剿匪的兵力問題,但有一個問題比訓練兵力還重要,就是民眾通匪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那麼他們所做的所有的努力也許都會付諸東流。還在廬陵縣任縣令時,為解決當地的治安問題,王陽明就曾借用保甲法,現在,他又把這一方法運用到贛州剿匪中來。
正德十二年正月,王陽明上任不久,就頒布了公文《十家牌法告諭各府父老子弟》(《王文成公全書》卷十六):
本院奉命巡撫是方,惟欲剪除盜賊,安養小民。所限才力短淺,智慮不及,雖挾愛民之心,未有愛民之政。父老子弟,凡可以匡我之不逮,苟有益於民者,皆有以告我,我當商度其可,以次舉行。今為此牌,似亦煩勞。爾眾中間固多詩書禮義之家,吾亦豈忍以狡詐待爾良民。便欲防奸革弊,以保安爾良善,則又不得不然,父老子弟,其體此意。
自今各家務要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婦隨,長惠幼順;小心以奉官法,勤謹以辦國課;恭儉以守家業,謙和以處鄉裏。心要平恕,毋得輕意忿爭;事要含忍,毋得輒興詞訟。見善互相勸勉,有惡互相懲戒,務興禮讓之風,以成敦厚之俗。
吾愧德政未敷,而徒以言教,父老子弟,其勉體吾意,毋忽!
王陽明向來注重以仁愛之心、以真誠之舉來感化民眾,在這篇告諭中,王陽明也不掩自己對贛州百姓的一片深情,推行十家牌法,並非是與民眾為敵,而是為讓他能互相監督,彼此友愛,和睦鄉裏,敦厚民風。
這十家牌法,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製度?簡單直白說來,這就是北宋王安石變法中保甲法的一種延伸與拓展,是王陽明根據贛州當地實情進行了改進的一種戶籍登記和查驗製度:十家為一組,每戶人家都在門口懸掛一塊木牌,木牌上要寫清本戶戶口人數、戶籍、姓名、年齡、性別、體貌特征、技能特長等,同時還要標明家中是否有病患者、是否有為官者。這十戶人家中,每天抽出一戶負責檢查驗收,十家輪流收掌。每天傍晚時分,由負責當值的人家持牌上門對照粉牌查驗:某家今夜少某人,往某處,幹某事,某日當回;某家今夜多某人,是某姓名,從某處來,幹某事,務要審問明確,乃通報各家知會。若事有可疑,即行報官;如或隱蔽,事發,十家同罪。
“十家牌法”的推行,讓王陽明在贛州聲名大震,此法果真有效遏製了先前民匪暗結相通的不利局麵。這種曾為王安石新法重要內容之一的“保甲法”,因在推行的過程中方式不當,後來出現種種弊端,至南宋時已基本被廢除。王陽明卻大膽重新啟用,讓民眾聯防自治。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注重對民眾的道德教化,隻一味強調彼此監督聯防的話,很容易就會導致另一種惡果:鄰裏之間彼此不信任,互相攻訐,繼而導致關係惡化。很顯然,王陽明在推行“十家牌法”之時也想到了這一點,為此,他又在推行“十家牌法”的同時發布《告諭各府父老子弟》(《王文成公全書》卷十六)來勸誡民眾,以提高民眾的道德水平:
告諭父老子弟,今兵荒之餘,困苦良甚,其各休養生息,相勉於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從,長惠幼順,勤儉以守家業,謙和以處鄉裏,心要平恕,毋懷險譎,事貴含忍,毋輕門爭。
父老子弟曾見有溫良遜讓、卑己尊人而人不敬愛者乎?曾見有凶狠貪暴、利己侵人而人不疾怨者乎?夫囂訟之人爭利而未必得利,求伸而未必能伸,外見疾於官府,內破敗其家業,上辱父祖,下累兒孫,何苦而為此乎?
此邦之俗,爭利健訟,故吾言懇懇於此。吾愧無德政,而徒以言教,父老其勉聽吾言,各訓戒其子弟,毋忽!
民兵訓練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民眾自治初見成效,民風民俗已大有改觀,官府民間,漸同一心。王陽明到贛州不過月餘,在當地推行的這一係列措施就收到了極不錯的成效。現在,王陽明覺得剿匪的時機已經成熟。
幾大賊首,哪一個會成為王陽明第一個刀下之鬼,眾人將拭目以待。
5.雷厲風行平定漳寇
正德十二年二月,王陽明感到各種戰前準備都已做得差不多,他決定先對漳州南部地區以詹師富、溫火燒為首的賊匪進行軍事打擊。這是他來贛州上任以來發動的第一場戰役,戰役主戰場就在福建漳州南部,以及福建與廣東省東北部交界地區。
擒賊先擒王,要想剿滅象湖山一帶的山賊,必先擒住他們的賊首詹師富、溫火燒。這詹師富是一什麼人,王陽明也打聽得差不多了。他就是一殺人如麻的惡狼,這些年燒殺搶掠不知害了多少人了。近年來,詹師富的人馬越來越囂張,漸漸從山上流竄下來,一直逼近漳州城外不遠的長富村,幾乎把整個漳州城門都給堵住了。平日裏,不管是官還是民,隻要讓詹師富遇上了就性命難保,當地老百姓一提起他來恨不得敲他的骨食他的髓。可想要剿滅他卻絕非易事。詹師富的賊巢在象湖山上,那裏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天險之地,隻一條險路通上山,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幾年,朝廷數次派兵圍剿卻動不了他的分毫,常常是朝廷官軍未到,他就事先截獲消息。若是官兵人少力單,他就率兵出來搏擊;若聽說官兵人多力壯,他就回山中躲起來了,官軍一走,繼續出來作惡。詹師富在這一帶為非作歹這些年,山下眼線極多,這是朝廷屢剿不力的最大原因。
對於這樣惡貫滿盈的大惡賊,王陽明當然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有半點心慈手軟。他首先派人去偵探敵情,得知詹師富現在正據守在長富村一帶。同時,去刺探敵情的人還帶回來一個消息:除了象湖山,詹師富在象湖山下還有三處據點:一是他的老家蘆溪,一是大傘,一是蓮花石。
摸清了詹師富等人的老底,王陽明很快就製定出了一套剿匪方案。彼時,王陽明雖名義是四省九府的巡撫,但湖廣方麵的巡按禦史卻是位高權重的陳金,他獨攬一省兵權,根本不把王陽明放在眼裏,也就是說,王陽明無法調動湖廣的兵。現在,他能調動的唯江西、福建、廣東的兵力。王陽明很快就給廣東、福建兩省官軍發去公文,著令指揮官必須服從命令互相配合,集中優勢兵力,迅速出兵,直奔漳州。
按照王陽明的部署,廣東方麵的軍隊,集中兵力向東推進,把守住各主要道路的關隘,以防賊匪向西逃竄進入廣東省內與廣東境內的賊匪接頭聯手。福建方麵,則由東向西進逼,同樣要嚴格控製各交通關隘,切斷賊匪與江西、福建方麵的聯係。贛州方麵,挑選新訓的精兵良將,由贛州府趕往漳州長富村,埋伏於長富村周圍的險要之處,等到廣東、福建的官兵一到,三方夾擊,將詹師富等眾賊一舉殲滅。
不能不說,王陽明的這個作戰計劃是周密而又穩妥的,可王陽明卻獨獨忽略了一點:他調用的是三省兵力,這些官軍平素就紀律鬆散、素無操練,而今讓他們長途跋涉趕到漳州來剿匪,更是充滿無限變數。
王陽明親自挑選的一班精兵強將從贛州出發,星夜兼程,不幾日就抵達長富村,設好埋伏。另兩路福建兵與廣東兵也在不日間抵達長富村。按原定方針,一場剿匪戰很快就打響了。
戰爭前半段打得極是順利。三省官軍都能奮勇殺敵,尤其是福建兵,更是英勇善戰,他們嚴格遵從王陽明的部署,一路向西,步步緊逼,多次重創賊匪。一切如王陽明最初的預料,三省兵力合圍,詹師富很快就招架不住,他們不敢正麵應戰,轉而向西逃竄,這時正需要廣東軍隊的緊密配合。情況卻在這時發生了讓人無法預料的逆轉:麵對逃奔而來的賊兵,廣東軍隊竟然產生了畏敵情緒,他們臨陣膽怯,攔截不力,竟然讓那原本陷入鐵桶合圍的賊兵突破防線,逃到象湖山、箭灌一帶的天險,並迅速占據了有利的地形。那無異於是縱虎歸山,一場原本勝利在望的剿匪戰陷入了僵局。
在那次賊匪突圍戰中,廣東將領覃桓率部前來增援卻深陷泥淖,落馬被殺;縣丞紀鏞也戰死沙場。這給廣東將士們帶來極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陷入僵局。在如何采取進一步的軍事行動上,福建、廣東兩省官軍將領也發生了極大的分歧。福建方麵堅持,此時的賊人雖已逃到山中,卻如驚弓之鳥,宜趁他們驚魂未定之時再次向他們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爭取一舉殲滅;廣東方麵卻堅決不同意此舉,他們認為賊匪已占據了有利地形,強攻隻能換來更大的犧牲,他們建議先放緩剿匪步伐,等秋後再調狼達土兵來戰。
戰場上親曆覃桓、紀鏞的犧牲,已讓王陽明心痛不已,如今又見兩省領兵將領心不能往一處想,勁兒不能往一處使,王陽明更是心急如焚。但心急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眼下最為要緊的是統一兩省官軍的思想,依據形勢的變化重新部署。在王陽明看來,福建、廣東兩方麵的意見都不可取。福建方麵屬於不顧後果的輕敵冒險行為,廣東方麵則是明顯的畏敵情緒,把剿匪的希望寄托於狼達土兵身上更不可取。為此,他對雙方將領都進行了批評,尤其是廣東方麵,前番戰爭中廣東軍失利,他希望在日後的戰爭中,他們能消除那種畏難情緒,奮勇殺敵,將功折罪。
王陽明向來是個有心之人,廣東方麵提出讓狼達土兵秋後剿匪的建議雖然遭到了他的嚴厲批評,但那個建議卻提醒了王陽明。如今,賊兵已逃到山中,前番交戰中,他們已領略了三省兵力的厲害,要麼短時期內不會再輕易出山了,要麼就是加強兵力來對付官軍,兩種結局,都是王陽明不願意看到的。而王陽明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持久戰,那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說,時間越久,兵士們的情緒越容易出現問題。王陽明要的是速戰速決。
廣東軍不是說等秋後讓狼達土兵來剿匪嗎?王陽明幹脆將計就計,立即派人四處散發消息:賊人已逃進象湖山天險,官軍已毫無辦法,而眼下又到了春耕時節,隻好撤軍等秋後再剿。
僅散布消息肯定不能讓賊匪相信,王陽明還命人做出撤兵假象,將各部官軍遣散,同時卻命他們在暗中加緊備戰,一旦發現戰機,就要迅速集結。同時,王陽明還派出大量眼線,了解敵人動向,及時回來彙報於他。
在具體的作戰措施中,王陽明又重申軍紀,鼓勵將士們在作戰過程中要有舍身精神,不得畏敵不前,否則軍法處置。在剿匪過程中,以殺敵首為主,不得多所殺傷。
做好這一切部署之後,王陽明隨即親自率領一支軍隊,自汀州進駐上杭,大張旗鼓犒勞軍隊退師,並揚言要等秋後再戰。
王陽明的新部署很快就見成效,尤其是他做出的罷兵假象,賊匪們先是滿懷狐疑,試試探探不相信;後來又過了數日,見王陽明的軍隊仍然是毫無動靜,走到大街上,到處是軍安民樂,都在忙碌著準備春耕春種,那些賊匪們也便不再懷疑,逐漸放鬆了警惕之心。
王陽明這一邊卻時刻沒有鬆懈過,他一邊暗中讓各部官軍加緊操練,隨時待命,一邊不時派出眼線深入敵人內部刺探消息。
時間一晃就到了二月十九日這一天,據眼線傳回的消息得知,新的戰機來了。王陽明毫不遲疑,立即對各部官軍做出部署,命令三省軍隊迅速集結,分三路連夜向象湖山挺進。
夜深人靜,山高林密,早已把那一帶地形路線摸熟的三省官兵,悄無聲息、神兵天降一般,很快就摸到象湖山下,把賊匪們通往外界的主要關隘鐵桶一般圍起來了。幾十個精挑細選的勇士,帶著繩索砍刀等武器,像敏捷的猿猴一樣,趁著茫茫夜色攀上絕壁,摸向賊匪的老巢。可笑那幫山賊流寇,此刻還在暖床上呼呼大睡,做著春秋大夢。
辰時,先行攀上有利地形的勇士們吹響衝鋒的號角,四麵官兵同時發起總攻。象湖山老賊窩裏這才炸了鍋,他們喊爹罵娘,衣衫不整,倉促爬起來應戰。這象湖山畢竟是賊匪老巢,盡管突遭襲擊,可他們有天險可依,那場總攻戰也打得並不那麼輕鬆。等賊人們反應過來,一時之間,滾木壘石齊發,喊殺聲震天。賊人們頑命抵抗,三省官兵卻是越戰越勇。一場激烈的鏖戰將是夜的象湖山攪動得如一鍋沸水,火光衝天。鏖戰雙方,一方有備而來,集結了三省兩萬兩千多兵力;一方倉促應戰,原本就是一幫無組織無秩序的烏合之眾。眼看著山下的官兵們一路路衝破關隘,天險失守,賊匪們的膽早就被嚇破了,丟盔棄甲,四散逃去。
這一次,王陽明沒再有絲毫猶豫,命令官兵們乘勝追擊。
得令的各省官兵,越殺越勇,不幾日就把詹師富的各處據點都給端了。福建方麵攻破長富村等賊巢三十餘所,廣東兵攻破水竹、大重坑等賊巢十三所,並把賊首詹師富、溫火燒等七千餘騎盡數剿滅。群賊無首,瞬時沒頭蒼蠅一樣,紛紛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