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興酷吏除酷吏(1 / 2)

武則天:興酷吏除酷吏

故事回放

武則天,山西文水人,在李世民時代入宮作了宮人。她勾搭上了太子李治,在李世民死後通過李治登上了皇後的寶座。後來又自己稱帝,國號大周。但是李唐王朝還深得人心,對於武則天的統治並不認可,時常有反對的聲音出現。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武則天下定決心要壓倒這些反對的勢力。這個時候,政權在她的手裏,她就堂而皇之的任用了一批聽她話的官員,讓他們去完成監督人們,排除異己的任務,這些人就是後人所稱的“酷吏”。

唐代審訊犯人的地方是大理寺和刑部,武則天是皇帝,不可能事必躬親。而且一些棘手的案件也不能太過張揚,為此,她隻是把接見告密者的權力牢牢地抓到自己手中,即使這樣,她的工作量也相當繁重。武則天於是親自挑選出來一批秉承她的意誌辦事的人來擔任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員;這些人無疑成了她的私人法官,讓她想要推行的恐怖政治得以實施和發展。

這些人天性殘酷冷血,奸詐狡猾,他們靠告密而升官後,審案、判案的手段極為殘酷。他們體會了女皇的心思,根本沒有什麼秉公審理的概念。完全是動用大刑,發明了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刑具。

在這些小人和五花八門的殘酷刑具麵前,犯人們個個望而生畏,聞之喪膽,哪裏還敢分辯半句?沒有罪的人如果不招,還沒等有機會分辯就被折磨死了,還不如招了,省得皮肉受苦。所以沒罪的也自稱有罪。這些酷吏們並不停留在對犯人的審判上,他們采用一種新的審訊法“牽連法”,就是盡可能的多加牽連。此法得到了武則天的讚賞,於是刑殺之風大開,酷吏們重設嚴刑,許多人受刑不過,便誣告他人,以保性命,以至於社會上人心惶惶。

做這樣的事情,士大夫很少有願意的,所以這些酷吏多是些閭巷、市井小人,既無文才,又無武功。對武則天來說,這些酷吏們隻是她為了鞏固統治,實施恐怖政策時必需的工具。但是這樣的人畢竟不得力,因此,武則天格外重視有背景的人來幹這個工作。

酷吏周興,雍州長安人,年少時明習法律,做了尚書省都事,後來被武則天升為司刑少卿,秋官侍郎。武則天見他有才能,多次讓他處理案件,尤其是李氏家族的成員。

被周興殺死的李唐成員有:越王李貞之子刺史李衝和刺史李貞兩王,然後,周興在武則天的暗中授意下,開始對李唐皇室及整個家族進行大屠殺。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四月,誅殺道王元慶、徐王元禮,曹王明等李氏諸王的子孫,並把他們的家屬流放宜州。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周興又殺死了南安王李穎等宗室子弟十二人,鞭殺了已故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

至此,唐廷的宗室子弟被斬殺一空,幸存下來的幼弱者流放嶺南。宗室子弟的親黨數百家也被誅殺,李唐王朝的勢力大大削弱。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十一月,周興又上疏請除唐親屬籍,就是把唐皇室成員從門閥士族體係中清除出去,下降為地位低微的庶人。武則天很高興,立即批準。這樣,周興幫助武則天基本上完成了摧毀李唐皇室的任務。

周興幫助武則天除掉了李氏宗族的大部分成員後,自以為功勞很大,有些不聽調動,而且,由於周興殺人過多,民怨很大。武則天感到他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再用下去可能引起更大的不滿,就借助新興起的又一位酷吏來俊臣,除掉了周興。

有一個叫丘神績的酷吏因罪被殺,有人告發周興與丘神績通謀,武則天讓來俊臣審理此案。來俊臣請周興到自己的家中赴宴,宴席間,來俊臣對周興說:“近來審訊犯人,用盡了各種酷刑,犯人就是不招,不知周兄有什麼妙法?”周興回答說:“那還不容易,取一隻大甕,四麵烤上炭火,讓犯人入甕,他還能不招?”來俊臣馬上命人抬來一隻大甕,按周興的說法,四周烤上火,然後對周興說:“皇上叫我審訊周兄謀反一事,就請周兄入甕吧。”周興無奈,隻有叩頭認罪。這就是成語“請君入甕”的由來。周興招供之後,武則天授意來俊臣除掉了一批酷吏,一時間朝野大為高興,以為從此可以擺脫酷吏的陰影了。但是,武則天覺得還沒有完全鞏固自己的統治,就又讓來俊臣代替了周興的位置。

來俊臣比周興更有頭腦,殺人更多,人們切齒痛恨。幾年的高壓恐怖統治後,該殺的也殺了,該留的也留了。武則天的地位已經十分穩固,沒有人敢出來反對她了。酷吏成為了眾矢之的,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宏大度,武則天改變了自己的統治方針,開始以寬治國,而幫她殺了許多人的來俊臣不可避免的要大禍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