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佛理。
這些話自然是更加印證了玄藏所說不差。因此韋瑜就上了折子給皇帝,請他決斷此事。畢竟像是玄藏這一樣一位有聲望的大德高僧,東廠的番子們也不能對他用大刑,硬逼他招供什麼,怕到時候傳出去犯眾怒。
皇帝看了折子,卻是讓韋瑜將此人押著去見他,說等他見了這人,就知道他到底是不是謀刺先皇的凶手了。
☆、69|4.02
韋瑜得了旨意,就親自帶著人押著玄藏去見了皇帝。皇帝問了他一些話,此人回答得頭頭是道。接著皇帝就有了點兒興趣,又問了他一些佛經裏的話,玄藏侃侃而談,最後竟然讓皇帝十分折服。
“朕初登大寶,聞法師之言頓覺醍醐灌頂。法師絕對不是謀刺我父皇的凶手。這樣吧,朕既然大赦天下,那些有罪的囚徒也能得到寬宥出獄回家。感恩寺的僧眾們朕也赦免了,他們也可以回寺了。”
“貧僧多謝皇帝陛下仁慈。”
“法師,朕這就派人送你回寺。若是以後朕有甚麼疑惑,還請法師能幫朕釋疑。”
“貧僧多謝皇帝陛下信任。”
在一邊伺立著的韋瑜暗覺愕然,心想,甚麼時候皇帝竟然成了佛弟子?看來,這位新即位的皇帝是越來越讓人看不穿了。
但是想起玄藏這位大德高僧學識過人,深具智慧,皇帝跟他談了話之後折服也是情理中事。
所以,韋瑜便依照皇帝的吩咐派人送了玄藏出宮,還派了人去通知錦衣衛那裏,傳達了皇帝的旨意,叫把其他感恩寺的僧眾都給放了,感恩寺也解了封,重新成為了皇家寺院。
做完了這一切,韋瑜想起了皇帝的遺詔,突然覺得遺詔裏頭的許多條都已經被新皇帝給篡改了,還是用的正大光明的理由,任何人指不出這中間的錯,也不敢去指責新皇帝忤逆了先皇的旨意。
新皇帝的這種做事的手法,真不像是他一個剛登上帝位,且從來沒有什麼理政經驗的人能做得出來的。況且他還隻有十八歲,要不是天賦過人,就是身後有一個極厲害的謀臣。韋瑜開始去想原先的二皇子身邊都有些什麼人,可是想了半天,抱歉得很,她還真沒有發現他身邊有什麼能幹人。
在大夏朝,一般的皇子和太子是不一樣的。皇子除了沒有好的老師教他外,也沒有可能去接觸到外官,更不可能有理政的機會。甚至,大夏的皇帝們還有些根本就不讓皇子們好好讀書,隻要他們長大了封王去藩地就藩,做個會吃喝玩樂的閑散王爺就好。一切都是為了皇位的穩固著想,不想讓宗室王爺們有出息,構不成對皇帝的威脅。
而作為皇太子就不一樣了,身邊的老師差不多也是外朝的閣臣,還是有能力有學問的名臣居多。他們教給皇太子的除了學問,還有理政的經驗,這些經驗還是他們為官幾十年實幹得出來的經驗。另外,皇太子還有機會去幫著皇帝巡查天下,還有機會在皇帝親征或者巡視天下的時候留京代行皇權,這樣一來,皇太子的能力自然是一般皇子無法比較的。
要是二皇子當了幾年的皇太子,他這麼行事,韋瑜自然是一點兒不驚訝。可是二皇子可是在先皇崩殂當日才立的,先前他隻不過是一般的皇子,還是先皇不喜歡的皇子,他這能力是從何而來?
在皇宮裏呆了十來年的韋瑜越發懷疑這位新皇帝了,而且還暗暗升起了警惕之心。她覺得還是帶著紀錦越快離開越好,所謂伴君如伴虎,在她這個位置,免不了是要常常跟皇帝打交道的。先皇雖然也聰明,疑心重,可是他對自己是絕對信任的。而新皇帝紀文楷跟自己沒什麼交情不說,還讓韋瑜心中沒譜,總覺得他有些陰險,這樣一個人,她是不想在他身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