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順著“問題本性”去解決(1 / 2)

很多員工在問題麵前顯得很積極,可是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也就是問題的本性,問題的根本。其實,如果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解決問題並不難,否則於事無補。

有一個人,他瞎了,但是個大哲學家。整個村子都被他攪亂了,因為他邏輯地證明了沒有光這東西。他說:“我有手,我能觸摸和感覺,所以給我顯示一下光在哪裏。如果有什麼東西存在,它就能被觸摸到;如果有什麼東西存在,它就能被嚐到;如果有什麼東西存在,你用什麼東西敲打它時,我就能聽見聲音。”

村民們被攪得很心煩,因為他們不能收集到任何證據。哲學家說:“我有4個感官。你把光帶到我麵前,我能通過我的4個感官看見它是不是在那兒。”

村民們說:“因為你是瞎的,所以你不能看見。”

他大笑,說:“這看上去你們好像在做夢。眼睛是什麼?你怎麼能證明你有眼睛而我沒有?你們告訴我你們的光,它是什麼,解釋給我聽。”

他們不能那麼做,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他們覺得很沮喪,這個人是瞎的,而他們有眼睛,他們知道光是什麼。但是怎樣跟一個瞎子解釋呢?在這裏村民和瞎子都違反了一個“本性原則”,所以他們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對於問題的解決是沒有效果的。作為瞎子,要求隻用眼睛去證明一個現實的世界,那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假設。作為村民,試圖去說服一個瞎子隻能用眼睛才能感知的光明,那本身就是一種荒唐。

後來,佛陀到了這個鎮子。他們把這個瘋哲學家、瘋瞎子帶到佛陀這兒,請求佛陀說:“你試著給他解釋吧,我們已經失敗了。這個人有兩下子,他證明了光不在那兒,因為它不能被摸到,不能被聞到,不能被嚐到,不能被聽到。所以它怎麼能存在?現在你來了,你能給他解釋。”

佛陀說:“你們是大傻瓜!光是不能被解釋給一個盲人聽的。這個努力本身就是荒唐的。但是我認識一個人,他是一個了不起的醫生。你們把他帶到他那兒,他會治療他的眼睛的。”

那人被帶到了那個醫生那兒,他的眼睛得到了治療。6個月後,他看得見了。然後他跑到佛陀這兒來,跪下來說:“是的,現在我知道了,光存在。現在我知道了為什麼那些可憐的村民們不能證明它,現在我也知道了,你做得很對,送我到一個醫生那兒去。我需要治療——而不是哲學,不是關於光的理論。”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猶如盲人的邏輯,很多員工在問題麵前顯得很積極,可是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也就是問題的本性,問題的根本。其實,如果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解決問題並不難,否則於事無補。

有這樣一個故事:智利是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麓的國家,由於曆史的原因,一度外債高舉、經濟滯後,連糧食也要依賴進口供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人決定派遣一個農業考察團前往智利,為那裏的人們提供必要的農業技術指導,以提高當地農業作物生產水平。安第斯山脈盛產馬鈴薯,幾千年來是智利人的主要食品。但是,經過實地考察後農業專家發現,盡管已經積累了如此之久的種植經驗,當地的農民好像還沒有發展出現代化的量產技術。例如,產地位處貧瘠的高地,每塊田地的形狀並不規則,而且布滿了大石頭,種植的品種高達十餘種,各品種的馬鈴薯產量不一。收割馬鈴薯時,農民對於藏在地處偏僻、地形崎嶇的馬鈴薯,並沒有采收,隻是任憑它生長,缺乏完整的收成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