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十一章第六節 曆史上的馬文才與梁祝相隔千年
開心一刻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和牛郎織女、孟薑女哭長城以及白蛇傳被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說,梁祝故事又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據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裏遺址現有梁祝墓、梁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裏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雖然史學家給出了這樣的觀點,但是梁祝的故裏究竟在哪裏引發了全國多座城市的爭奪。現在,全國至少有七座梁祝墳墓,包括寧波鄞縣高橋梁祝墓、江蘇宜興祝英台琴劍之塚、山東濟寧梁祝墓等。目前共有寧波、宜興、曲阜、清水等十幾處地方和梁祝有關。
由此不難看出梁祝故事的流傳範圍之廣。在梁祝的愛情悲劇中,從中作梗的馬文才曆來遭到人們的唾棄與痛恨,但很少有人知道,曆史上的馬文才根本就不可能認識梁山伯。
開心學國學
馬文才這個人物在曆史上是存在的,但他並非梁祝悲劇的始作俑者,他生活在魏晉時期,本是一介書生,後來北魏伐梁,馬文才毅然投筆從戎保衛梁朝,並得到白袍將軍陳慶之的賞識,在《梁書?陳慶之列傳》中有關於他的文字記載。
後來,馬文才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卻在大軍班師回朝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溺斃,年僅34歲。梁武帝為了表彰馬文才的卓越功勳,追封他為博陽侯。將軍陳慶之也曾經稱讚他“文比班仲升,才超趙子龍”。
而根據史料記載,梁山伯本是明朝人,因此兩人相隔千年,根本不可能認識。其實,曆史上的梁山伯不僅不可能認識馬文才,也不可能與祝英台相識。傳說祝英台本與馬文才生於同一個時代,她是一位女俠,曾經多次到馬府偷盜銀兩接濟百姓。後來,祝英台被馬文才殺死,百姓們才開始醜化馬文才的形象,以至於在塑造梁祝愛情故事的同時,將馬文才牽連其中,讓他成為襯托梁山伯和拆散梁祝的卑劣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