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明清封建時期及封建帝國的崩潰(13)(1 / 3)

清朝禁海閉關政策的內容大體上來說有三個方麵:一是對商人出海貿易的禁止以及限製;二是通商口岸的關閉以及限製;三是對出口商品的禁止以及限製。這三方麵的限製主要著重於國防的安全,防止外國的侵略。而這一切的限製能夠實現,主要是由於當時中國仍然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社會,中國人即使被限製在自己的國度,也依然能夠有足夠的東西來維持生活。因此,西方侵略者想要打開中國的大門,僅僅依靠商品是注定會失敗的。於是,在商品之外,他們加上了大炮,對中國市場的大門采取暴力強行突破。而中國一直停滯不前,除了禁海閉關政策之外,卻沒有相應的軍事力量來進行支撐,終究不能將西方侵略者一直拒之門外。

清王朝除了禁海閉關之外,對於對外貿易的管理上也采取了種種限製。對外國商隊、商船以及商人的管理主要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方麵:一是外國商人隻能夠和中國官方所指定的商人進行貿易,不得與指定商人以外的任何商人進行任何交易;二是外國商人不能夠私自和中國內地商人進行任何的聯係,在這方麵,朝廷控製得更加嚴格;三是外國商人不能夠和中國商人之間有任何資金上的借貸關係,以免橫生事端。但這些規定限製並不是都能夠得到認真的執行。

中西方的貿易無論是海上還是陸地上都逐漸在擴大,而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擁有一定的抵抗力,西方國家對中國市場的開拓一直達不到滿意的程度,而西方的商人則把這一切歸咎於清王朝統治者的阻礙。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填補貿易逆差,西方侵略者不擇手段,走私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輸入中國的鴉片主要來自於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七十年代初期,英國殖民政府在印度實行鴉片專賣,實際上,這些鴉片都專門銷往中國。走私鴉片給英美兩國帶來了巨額的利潤,並改變了對外貿易中的白銀流向,大批的白銀開始從中國流往西方。而鴉片的泛濫,也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同時也埋下了此後鴉片戰爭的隱患。

三、封建政權的潰滅——清末至民國建立

以1840年的鴉片戰爭為標誌,中國曆史進入了近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開始逐漸潰滅,而中國也即將在變革的大浪潮中走向一個新的方向。

第一次鴉片戰爭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前,清皇朝的封建統治就已經開始腐朽衰落了,而英國則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英國開始了對中國的鴉片貿易,使得英國迅速由入超變為了出超,並取得了驚人的暴利。

鴉片的大量輸入對中國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吸食鴉片的人上至皇宮裏的太監貴族,下至底層的勞動人民,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的健康和意誌都磨滅在了鴉片煙之中。雖然道光帝一再下令禁煙,但仍然難以抑製鴉片的輸入與消費。

1836年,太常寺少卿許乃濟曾上疏《鴉片煙例禁愈嚴流弊愈大亟請變通辦理折》,提出放鬆對鴉片煙的禁令的主張,認為越是嚴禁,隻會越取得反效果,應該弛禁,準許鴉片煙入關,但是不能用白銀來購買,隻能以貨易貨,而禁煙的對象則縮小為官員兵丁等,並且準許百姓栽種罌粟。這一切的主張實際上就是取消禁煙,這一主張得到了廣東大吏和一部分士紳的支持,但同時也遭到了一些官員的反對。

1838年6月,鴻臚寺卿黃爵滋上疏道光帝,提出要重治鴉片吸食。朝廷中的官員們此時雖然已經沒有人公開主張弛禁,但是讚成對吸食鴉片者處以死罪的人也非常少,隻有湖廣總督林則徐、兩江總督陶澍以及四川總督蘇廷玉等人。此後,林則徐又多次上疏道光帝,極力讚成黃爵滋的主張,重治吸食鴉片。12月,道光帝派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統領廣東水師,前往廣州進行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下令捉拿煙販,懲辦受賄官吏,並限期令外國商人交出鴉片。6月3日至6月25日期間,林則徐將繳獲的鴉片全部在虎門灘進行當眾銷毀。在虎門銷煙之後,林則徐宣布恢複中英之間的貿易,但依然嚴禁鴉片的輸入。

英國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蓄謀已久,曾在乾隆帝期間就曾以祝賀乾隆帝壽辰為名,派遣使團到北京向乾隆帝提出開放商埠和減輕稅率等要求,後遭到了清朝廷的拒絕。此後又在嘉慶帝期間多次對中國海域進行滋擾。尤其是在1837年至1838年間,英國發生了經濟危機,為了擺脫困境,英國資產階級進一步加緊了對外擴張。在中國禁煙之後,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於1840年正式發動了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林則徐被任命為兩廣總督之後就一直積極備戰,加強了虎門一帶的防守,添置炮台炮位,並購買西洋大炮船隻,督促水陸官兵進行操練。林則徐同時還尤其注意了解外國的情況,根據中英雙方軍事力量的特點提出了“以守為戰,以逸待勞”的作戰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