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出現,思想界也開始有了一定的新變化與新主張。原來的地主階級改革派開始要求變法以及學習西方以抵禦侵略,這些思想在光緒年間發展成為維新思潮,其早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韜、薛福成、馬建忠以及鄭觀應等。王韜的主要著作有《弢園文錄外編》,薛福成的著作被後人編為《庸盦全集》,馬建忠著作有《適可齋記言》等書,鄭觀應著作有《盛世危言》等書。
這些早期的維新思想家們雖然已經從洋務派中逐漸分化出來,但依然沒有形成係統的理論或政治運動,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還不能擺脫與洋務派的聯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社會裏,中國也出現過個別優秀的科學家,但由於缺少近代工業的支持,他們對曆史的前進並沒有起到較大的影響。
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瓜分
在同治帝以後,世界各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爭奪商品市場以及原料產地,已經逐步開始將黑手深入了中國。
1867年,美國借口失事船隻“羅佛”號的水手在台灣遇害,派遣艦隊侵略台灣,在台灣原住民的頑強反抗下敗走。1874年,日本在美國幫助下派遣陸軍5000餘人部隊侵略台灣,受到當地原住民和漢族人民的頑強抵禦而無法前進。後清朝廷在英、美等國的“調停”下,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台事專條》即中日《北京專約》,賠款日本白銀50萬兩作為日本退兵的條件。
在同治年間,英國曾不斷派遣人以遊曆及探險等名義進入中國的雲南以及西藏等地區進行偵查。1875年,英國翻譯官馬嘉理率領武裝部隊進入雲南省騰越地區,當地人民予以阻攔,馬嘉理開槍行凶,群眾激憤,殺死馬嘉理,並將侵略軍趕出雲南。英國以此為由對清朝廷提出種種勒索。清朝廷在英國脅迫下派遣李鴻章與英國代表在山東煙台簽訂了《煙台條約》以及《入藏探路專條》,除了賠款以及道歉等外,英國人得以自由派人到雲南“調查”通商情況,並能夠自由地進入西藏,探訪路程,等等,並增開了宜昌、蕪湖、溫州以及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
條約簽訂之後,英國一再派人進入西藏進行侵略活動,遭到了西藏人民以及部分地方官員的抵製,1888年,英國悍然發動了對西藏的侵略戰爭,清朝廷一再妥協求和,禁止官民進行反抗,並罷黜了支持抗英鬥爭的駐藏大臣。1893年,中英又訂立了《藏印續約》,使得英國勢力得以侵入西藏。
與此同時,俄國也積極向中國新疆地區開始擴張,並於1871年,出兵占領了伊犁地區。1878年,清朝廷派遣禮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國談判伊犁問題,崇厚在俄國脅迫下於次年擅自簽訂了《交收伊犁條約》,即《裏瓦幾亞條約》,清朝廷下令將崇厚革職查問,並向俄國聲明拒絕承認此條約。經過反複交涉之後,1881年,雙方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伊犁條約》。此後俄國繼續加緊侵略中國的帕米爾地區,並於1895年,背著中國與英國立約,私自瓜分了中國的帕米爾地區。
在鹹豐年間,法國侵略了越南,並強迫其簽訂了《西貢條約》,將南圻變為其殖民地。1873年,法軍再次侵略北部的河內地區,企圖以越南為基地入侵中國。1882年,法軍攻陷河內,後又攻陷越南首都順化,逼迫越南簽訂了《順化條約》,條約簽訂之後,法國要求清朝廷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撤出越南北部的清軍,開放雲南邊界。
清朝廷妥協退讓,期望能與法國和談。1883年,法軍發動對駐守越南北部清軍的進攻,開始了中法戰爭。法國連連得勝,清朝廷獲悉前線戰事潰敗之後做出了重大人事變動,企圖掩飾敗績,並派李鴻章與法國和談。1884年李鴻章與法國海軍軍官福祿諾在天津進行談判,簽訂了《中法簡明條約》,承認了法國與越南之間的所有條約。
在條約簽訂之後,法軍隨即向諒山推進,要求接管諒山,並擅自開槍打死清軍代表,炮擊清軍陣地,清軍被迫還擊,打退法軍。法國以此為由,指中國違反條約協定,企圖將戰火擴展到中國領土上。1884年,法國艦隊向台灣基隆炮台發動進攻,強行登陸,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指揮作戰,將法軍趕回戰艦。後法軍轉而進攻福州,大敗福建水師。清朝廷被迫對法宣戰。1885年,在中國軍民萬眾一心的抗擊下,法軍全麵潰敗,這一次的失敗使得法國軍事和政治上都陷入一片混亂,抗法形勢一片大好。然而清朝廷卻依然一心求和,並由英籍海關職員金登幹代替清朝廷與法國簽訂了停戰協定。在勝利中,清朝廷不顧有關官員將領們的反對,授權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締結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