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240)涮新政治(2 / 2)

這樣的見識,張之‘洞’自然也有,不過總沒有李鴻章說的透徹,於是李鴻章雖然說的唾沫橫飛,張之‘洞’不停躲閃,總還是心悅臣服的說一聲:“高明之至,佩服佩服。”

“哪裏。”李鴻章謙虛一句,也不敢太過得意。現在他是顯達了,不過張之‘洞’也不是池中之物,不必在這個後生麵前顯的太沒有城府。於是定一定神,又接著道:“孝達你想,天下大勢是這樣。隻要北方戰事一了,淮軍至多留兩三個鎮在北方,現在的五鎮兵力,可以從容調兩個鎮回來,然後配合淮安正編成的第八鎮和十一鎮,再有第一鎮‘精’銳與第三鎮,六鎮之力全部向南,政治先聲奪人了,兵力再如此雄厚,得湖北,我估計不過是今年秋末冬初,或是明年開‘春’地事情。而湖北、皖南、江西,特別是安慶和九江一到手,上遊之勢在我,然後全師合圍而攻南京,南京一下,除石達開石逆到處流竄有些棘手外,南方也可以沒有戰事了。”

“石逆流竄倒並不怕。他沒有根基,現在這個局勢,各省自保有餘,想有根基也難。湘軍各部和各省地駐軍,都容他不得。這樣,越是流竄,則越疲弊,我看,一兩年內,他也就流竄不得,要俯首伏誅的。”

“孝達此見地確!”李鴻章又讚一句,然後笑道:“這樣,兵事大約就是這樣了。總之明年之內,可能就沒有仗打了。而且,打的也都是些沒味道的仗。比如大清兵入關,最緊要的是一片石一仗,然後就是潼關一仗,這兩仗打完,下頭的也實在沒有什麼好說了。當年還有李定國保著桂王掙紮了十幾二十年,現在,孝達你看,就算是有李定國,可有桂王保?”

張之‘洞’搖頭道:“無趣的很。看來果然老哥所說,淮軍的任務,北京一戰後,其實都是掃尾了,乏善可陳。”

“是的。”李鴻章確切一答,又殷切道:“所以孝達你總歸不要不把湖北布政當一回事。如你所說,地方政權分割又是一副新景像了。不設總督和巡撫,政務就總歸是布政使一個人的責任,湖北是魚米之鄉,是好地方,孝達你可以專心政務,做出一番事業來。”

張之‘洞’年輕,最容易受到‘激’勵,滿臉慨然,卻是說不出話來。

李鴻章見他如此,索‘性’更親切一些,拍肩鼓勵:“孝達,以後就是政治上的事情了,我看,大帥的意思是地方上多掣肘,大家各自對上司衙‘門’負責。比如你這個布政使,沒有旁的上官,隻有一個內閣總理大臣管你,再有,就是海關、稅務、警察各部‘門’的協調,也是你的責任。”

張之‘洞’疑道:“這般做法,明太祖朱洪武似乎也做過。當年也是分權,布政按察各領其政,結果,最後還要有個巡撫出來統領大權,方能成事。”

“現在淮軍的情形,與當初不同了。”

李鴻章‘精’心研究過淮安新內閣與地方政治,所以說起來還不算是完全的不通,於是他口說指劃,向著張之‘洞’解釋道:“此時是此時,彼時是彼時。那時候消息傳遞極慢,地方政務千頭百緒,京師裏就指望個六部,六部裏有多少司官,有多少能做事的,咱們心裏豈不是清楚的很?現在,海關有海關部遙製,稅務有稅務部,警察有警察部,法院也與以前不同,不是以地方政區而設,而是設各級法院,都設在通衢要鎮,便於百姓訴訟,而地方基層法院之上,則又有高等巡回法院,直到最高法院,而內閣總其政務,對法院的事情竟是不能幹涉。據人說,這也是泰西常法,不足奇怪。這樣你想,孝達你肩頭的擔子,是不是輕了許多?這樣的情形,還需要加派巡撫嗎?況且,當年是什麼景況,現在淮安與各地都鋪設線路,過不多時就可以互通電報,比如你在湖北武昌,早晨遇著難事不能自決,到了晚間,內閣的回電已經到了,這樣的官還做不得,那就是庸才了。”

說到這裏,李鴻章自覺話說的太重,於是歉然道:“自然,孝達你不是這樣的無能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