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通向哲學之路的人都要經過一座橋,這座橋的名字叫作伊曼紐爾·康德,這座橋通向了古典哲學。
所有通向哲學之路的人都要翻過一座山,這座山的名字叫作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翻過這座山,你就會邂逅現代主義或者後現代主義哲學。
所有通向哲學之路的人還要蹚過一條河,這條河的名字叫作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這條河通向了哲學的沒落。
那一天,雲淡風輕,天藍藍;
那一天,奧地利林茨中學迎來了小正太維特根斯坦;
那一天,低年級留級生阿道夫·希特勒正忙著玩音樂玩美術幻想著變身蘿莉殺手變身文藝男青年;
那一天之後,曆史已經蓄勢待發悄悄準備著被改變。
不錯,你我都向往名校,名校之名,不僅有大師大樓大課大作業,還有著牛叉閃閃的大人物——那些令人豔羨的校友資源。林茨中學的學生打死估計都想不到,當年那兩個差等生:孤僻猶太佬維特根斯坦,土包子鄉下佬希特勒竟然有一天也可以改變曆史:前者遊戲般改變了哲學史,後者血腥地改變了人類曆史。
維特根斯坦與希特勒是同學,在這一點上,所有正史,以及所有稗官野史都已供認不諱。但兩者的區別就在於:野史永遠充滿了愛恨情仇,它牽強無聊地把希特勒的反猶主義歸結為:矮窮矬希特勒對高富帥維特根斯坦的羨慕嫉妒恨。更有野史作者,緊緊抓住維特根斯坦是同性戀的小辮子,充分發揮狗血想象力添油加醋,演繹歸納推理,最後得出個令人發指的結論:希特勒恨猶太人,那是因為某一天,維特根斯坦曾粗暴地摁倒了希特勒。
此等言論,純屬謬論。
用腳指頭想想也覺得奇怪,既然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是對維特根斯坦羨慕嫉妒恨的升華,那麼希屠夫幹嗎不先殺了猶太佬維特根斯坦順便毀掉維特根斯坦富庶的家族呢?
不過,說實在的,維特根斯坦也的確有太多地方值得希特勒嫉妒。維特根斯坦家族極其富有,維特他父親是當時有名的鋼鐵大亨,幾乎是歐洲最有錢的人。維特家的豪華房子堪比宮殿,經常名流雲集,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土包子希特勒玩藝術那會兒,心中的偶像是鋼琴大師勃拉姆斯,當可憐的希特勒下學回家被自己那個酗酒又有家庭暴力的爹揍得吱哇亂叫時,勃拉姆斯正在維特根斯坦家的高檔客廳裏優雅地教維特兄弟們彈鋼琴。然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維特根斯坦家族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不禁讓人心慌慌。果不其然,這個被上帝給了太多眷顧的家族,也被撒旦下了惡毒的詛咒:維特根斯坦的三個哥哥相繼自殺。於是乎,維特根斯坦的童年記憶則是一場接一場黑色悲涼的喪禮。從那時起,這個可憐的娃兒心裏就有了一個怎麼也抹不掉的念頭——自殺。
維特根斯坦的存在實在讓我等凡人滿心羞愧,雖然同樣被打上made_by_God的標簽,但估計製造商上帝親自製造了他,而我們,顯然被上帝批發承包給了別人。維特根斯坦不僅富貴,而且還是個天才。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要維特根斯坦想碰哪行,他就必定是那行的狀元:工科男維特根斯坦10歲時自己做出了縫紉機,自己比萊特兄弟還早地研發成功過飛機的發動機;理科男維特根斯坦數學和邏輯學一流;建築師維特根斯坦自己設計建造過一棟房子,這房子包豪斯的設計風格,供暖和散熱係統的完美到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藝術生維特根斯坦會演奏多種樂器,他的單簧管雖自學成才,卻堪稱專業水平;醫科生維特根斯坦一步一個腳印,從醫院看大門的,晉升為護士,再到醫院實驗研究員,他對一些醫學問題的見解令專業醫生都瞠目結舌;國防生維特根斯坦作戰勇敢,又具有工程技術的才能,很快就被升為炮兵中尉;文科生維特根斯坦把哲學玩得風生水起,使得哲學在20世紀發生了轉向。
天賦異稟、氣質凜然、家財萬貫、龍章鳳姿。當維特根斯坦擁有足夠的優勢,進而可以精英般俯視芸芸眾生時,我們卻發現,這個孩子,他一直不快樂。導致他不快樂的原因有很多:父親的暴君專製,哥哥們的自殺等,但他不快樂的根源隻有一個:他有個難以啟齒的秘密。
1903年,偏執天才魏寧格出了一本暢銷書《性與性格》。《性與性格》這本書,看得我好氣又好笑,但我強烈推薦大家一看。這本書雖不科學卻瘋癲。《性與性格》一書的觀點,我可以為大家簡單地總結為:世上無絕對男女,性格分雌雄兩類。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著積極的男性性格與消極的女性性格,最完美的莫過於摒棄女性性格,成為一個充滿邏輯的徹底男性,然而,猶太人的性格卻屬於女性性格。女人們根本成不了天才,她們的指導原則就是xing欲,女人被分為兩種類型:母親型與妓女型,女人中聰明者大都男人氣頗濃。同性戀、自戀狂兼大男子主義魏寧格,在《性與性格》出版沒多久後,就飲彈自殺了。然而,維特根斯坦卻買了這本暢銷書,別的讀者估計也就看個熱鬧,維特根斯坦卻把這本書從內容看到思想,並自覺地把思想內化為行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維特根斯坦自殺的那三個哥哥,大哥和三哥都是同性戀。行文至此,恐怕大家都已經猜到維特根斯坦的那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了:維特根斯坦是個同性戀!如果說《性與性格》是維特根斯坦的強大思想指導武器,那哥哥們是同性戀的不爭事實再次證明這個家族的X染色體的確發生了異常,生理上的變異是造物主的安排。
當然有人會問,同性戀就同性戀,至於那麼諱莫如深嗎?不錯,如果維特根斯坦穿越到今天,那他的身份隻會讓他人氣暴增:女生們對此感興趣,那是因為女人天生熱衷於聊和男人有關的一切話題,歸根到底她們還是對男人感興趣;而男人們喜歡聊基友情,那是因為在男人心中,基友情早已是兄弟情的嬗變異化。然而,維特根斯坦到底生錯了年代,他那個年代,同性戀在人們心中猶如洪水猛獸,肮髒齷齪。且不說維特根斯坦正統天主教徒的身份和同性戀不兼容,隻消看看“二戰”中納粹對同性戀實行的殘酷迫害政策,我們就足夠理解維特為何如此這般遮遮掩掩。比方說,曾有一部名為《隱藏的戀情》法國電影,這部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就因為同性戀的身份,被納粹殘忍地摘除了腦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