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三賢之蘇格拉底:我家有隻(2 / 3)

那時,蘇妻正辛苦地洗著衣,蘇格拉底正辛苦地滿大街追求著“善”:

蘇格拉底問學生:偷盜欺騙賣人為奴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回答:惡行。

蘇:那欺騙敵人,賣俘虜的敵人為奴就是惡行了?

學生:這是善行,我說的是朋友,並非敵人。

蘇:如你所說,偷竊朋友是惡行,可是你朋友假設要自殺,你偷竊他準備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學生:是善行。

蘇:對朋友欺騙是惡行。在戰爭中,軍事統帥為了鼓舞士氣會對士兵說援軍即刻就到,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關於“善”是什麼,學生被蘇格拉底成功地攪糊塗了。

蘇格拉底這種利用言說產生辯論、導向真理的方法被後世稱為“辯證法”。“辯證法”的希臘文原意是“通過談話交流看法”。不過,辯證法並非蘇格拉底的原創,辯證法最早的創始人是蘇格拉底的對頭——芝諾。芝諾後來被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點名誇獎:“芝諾是辯證法的創始人……他主要是客觀地辯證地考察了運動。”

在此,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芝諾的貢獻:關於烏龜賽跑的大名鼎鼎的芝諾悖論。

從前,有隻跑得很快的烏龜和飛毛腿阿克琉斯比賽賽跑,烏龜領先100米時,阿克琉斯開始起跑,請問,誰能贏了這次比賽?

芝諾的答案:烏龜,且阿克琉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阿克琉斯追上100米時,烏龜已經向前挪到了A點;當阿克琉斯追上這段距離到達A點時,烏龜又前行一小段距離到了B點;當阿克琉斯到了B點,烏龜則到了C點,以此類推,無論時間長短,烏龜總是可以前進一些距離,因此,阿克琉斯永遠趕不上烏龜。

但現實中,阿克琉斯很快就會捉住烏龜。

芝諾悖論的本質是探討運動是否連續,時空是否無限可分。

蘇格拉底的反詰式方法正是來源於芝諾方法的啟發。就這樣,蘇格拉底整天在城邦裏唾液橫飛地和人們討論著什麼是正義,什麼是美德,什麼是幸福……蘇格拉底的反詰充滿了智慧的戲謔,他會牽著你的鼻子,讓一個原本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了的人,繞了一大圈之後,否定了自己,也得不到任何結論,而此時,蘇格拉底也不會下任何結論。

蘇格拉底認為自己的這種方法就是“思想助產術”,自己是“思想接生婆”,通過自己的啟發和誘導,幫助人們重新把握正確的知識。接生婆照料嬰兒,思想接生婆照料靈魂。芝諾曾有個比喻,人的知識是一個圓圈,無知是圓圈外的空白,一個人的知識越多,他的圓圈就越大,他所接觸的外部空白也就越大。蘇格拉底同意芝諾的說法,在他看來,一個越有知的人才能自知無知。蘇格拉底經常說:“我隻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本是德爾斐智慧神廟上的箴言,蘇格拉底將它作為哲學問題重新提出。在蘇格拉底看來,隻有了解了人自己,認識人自己的德性,審視人自己的心靈,才能真正把握宇宙和自然界。蘇格拉底批判地繼承了智者學派,將哲學從研究自然的角度,轉向研究人本身。從蘇格拉底開始,人的知識以及倫理問題開始普遍成為哲學家的研究領域,在此意義上,蘇格拉底是第一個把哲學從天上拉回人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