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三賢之柏拉圖:逃出囚徒洞(1 / 3)

精英是這樣煉成的:

受精卵以及胚胎時期:胎教

嬰兒時期:早教

兒童時期:雙語幼兒園

小學時期:各種輔導班

中學時期:黃岡密卷

大學時期:GRE、托福、雅思

碩士及博士時期:憋paper

這麼多年苦讀下來,有人好不容易成了金融才俊,結果因壓力太大一不小心過勞猝死了;有人好不容易在政界嶄露頭角,結果因飯局太多體檢出酒精肝、脂肪肝。

當然,以上情形僅限於中國大陸地區。

如果你有幸能成為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公民,那麼你彪悍的精英人生將會這樣:

前提:城邦中強健的男女在開具健康證明後方可繁衍後代,無健康證明者所生的嬰兒,以及天生殘廢的嬰兒將被拋至野外,自然淘汰。健康的嬰兒則由國家機構統一培養。

0~3歲:托兒所教育,女仆專職伺候;

3~6歲:遊樂場教育,必修課:聽故事、學音樂、做遊戲,女仆繼續負責;

6~16歲:男女分校,普通教育階段,根據興趣特長可選擇音樂、文法、計算、唱歌、體操、騎馬、射箭等。如果你是農民手工業者的孩子,畢業後,你將進入社會成為一名普通勞動者,如果你是奴隸主的孩子,那麼恭喜你,你將有資格繼續下一階段的學習;

17~20歲:軍事訓練,必修課:“後四藝”;畢業後大部分學生成為軍人,少數優秀者進入下一階段;

20~30歲:哲學研究兼“後四藝”教育;畢業後成為國家高級公務員,少數優秀者進入下一階段;

30~50歲:哲學教育,辯證法學習;

50歲後:哲學王,國家最高統治者。

以上就是柏拉圖為“理想國”中勾勒出的城邦完美教育體係。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他名字的希臘語原意是“寬肩膀”。當柏拉圖曾經的一腔政治熱情和抱負因雅典貪汙腐敗的民主政治現實而幻滅,當柏拉圖的恩師蘇格拉底又被雅典的民主不公正地處死,柏拉圖對民主深惡痛絕,民主不過是“暴民”與“烏合之眾”。國家必須由最聰明、最優秀的人來統治,而這些人正是站在柏拉圖完美教育體係金字塔尖的哲學家。人類要想免除災禍,追求善與正義的哲學家必須掌握政權,成為哲學王!

目睹了老師蘇格拉底慘死後,柏拉圖肝腸寸斷,憤而出走,踏上征途。柏拉圖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相當於孔子於中國思想史,他二人在經曆上也有著相似之處:孔子曾周遊列國,柏拉圖則浪跡天涯;孔子杏壇講學,柏拉圖則創建“學園”,到現在為止,西方的學術研究機構都叫“academy”。孔子留下了對話體的《論語》,柏拉圖一生中的絕大部分著作都是對話體……

每一個哲學家都努力地解釋世界,為哲學提供自己的真知灼見,形成體係,並排斥其他哲學家。諸位哲學家各顯神通,世界在他們頭腦中各不相同。比方說,我們曾講到過的康德的“自在世界”、黑格爾的“理性世界”、叔本華的“意誌世界”、弗洛伊德的“潛意識世界”、薩特的“荒謬世界”……在柏拉圖這裏,則是“理念世界”。每個剛從電影院走出來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剛剛還沉浸在電影院幽暗的環境裏,感受著幕布上呈現出的人物和故事,而走出電影院的一刹那,現實世界裏的光線和嘈雜如此冰冷陌生以致人們難以適應,仿佛幕布上的那個世界才更加真實。

究竟哪個世界是真實的?柏拉圖用了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世界和現實世界:

有一個漆黑幽暗的洞穴,裏麵住著一群囚徒,囚徒們從未出過洞穴,他們背對著洞口,雙手被束縛著,鎖在洞穴裏。囚徒的身後升起了一堆火,於是洞外的花花草草,人來人往通過火光在洞壁上投射出影子來,洞外的聲音通過洞壁引發回音,囚徒們以為影子和回音就是真實的世界,從未出過洞的他們對此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其中一個囚徒掙脫了鎖鏈,溜出了洞外,出洞後他生平第一次看見了太陽,感受到洞外的大千世界,鳥語花香。這個囚徒茅塞頓開,激動萬分地跑回洞裏,迫不及待地向其他囚徒解釋著自己看到的一切。沒想到的是,其他囚徒聽了後,竟然哄堂大笑,嘲笑他癡人說夢,並認為他出去一圈竟然得了失心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