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三賢之柏拉圖:逃出囚徒洞(3 / 3)

柏拉圖將靈魂分為三個等級,與此相對應的理想國中的人們也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等級:統治者

他們代表著靈魂中的理性,統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擁有的美德是智慧;

第二等級:武士

他們代表著靈魂中的激情,是神用銀子做成的,擁有的美德是勇敢;

第三等級:生產者

包括農民、手工業者等,他們是神用銅做成的,擁有的美德是節製。

三個等級各司其職,各自實現自己的美德,國家便有了統一的美德:正義。

正義就是柏拉圖理想國的倫理基礎和治國原則。柏拉圖曾說:“正義就是注意自己的事而不要幹涉別人的事……商人、輔助者、監護者這三個階級在國家裏麵各做各的事情而不相互幹擾的時候,便是有了正義。”柏拉圖為正義的理想國提出了製度設計:第一,不允許擁有私有財產,財產公有製;第二,男女平等,共產共妻;第三,依靠至善至美的教育來培養人才,治理國家。柏拉圖的理想國可以說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烏托邦。

關於理想國中的人們采取什麼樣的政體才最令人滿意,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展開了討論:

斯巴達政體?NO!

斯巴達政體是軍人掌握政權,這必將帶來好勇狠鬥,爭名奪利,流血犧牲。

寡頭政體?NO!

私有製產生,富人掌權,財富崇拜,貧富懸殊,世風日下,窮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民主政體?NO!

窮人不堪壓迫,起義推翻富人,口號人人平等,卻無法消除貧富差距,國家落入無知民眾手中,最終導致無政府狀態。

僭主政體?NO!

窮人在民主製下日子依舊不好過,他們繼續革命,一些自稱是窮人保護者的人民領袖趁機而出,他們利用民眾的力量打倒富人,攫取政權,他們上位後卻拋棄曾許給人民的諾言,開始魚肉人民,當人民意識到他們的真麵目後,卻沒有力量將他們趕走了。

斯巴達、寡頭、民主、僭主這四種政體的不完美的確使人心灰意冷、憂心忡忡。柏拉圖沒有在《理想國》裏提出解決方案,但是在《法律篇》,他思考出了完美的政體形式應該是混合政體:君主製和民主製的混合。混合製通過力量的製約實現權力的均衡,既有君主製的德性又有民主製的自由。

今天,“柏拉圖”三個字於普通人而言,不僅僅指一位哲學家,還代指著“柏拉圖之愛”,一種象征著戀愛雙方之間超越肉體的精神戀愛。柏拉圖在《會飲篇》裏曾詳細描述了自己的愛情觀:愛是雙方對美德的共同追求。不過,愛情的雙方僅限於男人和男人。

柏拉圖是哲學家圈子裏有名的同性戀,一生未婚,但這一消息並不能使人瞠目結舌。中國古代關於男同性戀的成語有:餘桃之癖、龍陽之好、斷袖之好等,這三則成語背後的主人公分別是:衛靈公VS彌子瑕、魏王VS龍陽君、漢哀帝VS董賢。我們細心地發現,成語故事的男豬腳全是君王貴族。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古希臘,政治家君王貴族喜歡俊美男子正是當時的高雅時尚。柏拉圖之愛不僅符合當時的潮流,還與柏拉圖的理念論密切相關:愛是對感官追求的節製,是對美的理念的熱情追求。蘇格拉底就曾和當時雅典公認的帥哥卡米德斯柏拉圖之愛過。

2012年,瑪雅人曾預言世界末日。如果末日逃亡隻準攜帶一本哲學書,那《理想國》絕對是不二之選。《理想國》可謂是一本哲學的百科全書,它幾乎囊括了哲學的一切:倫理學、政治哲學、形而上學、教育學、美學、神學、心理學。在《理想國》裏你會發現中世紀的實在論、奧古斯丁的光照說、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尼采的道德譜係、盧梭的自然教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了一本《理想國》,人類逃生後的哲學思想將在這本書的基礎上生根發芽,重新建構。

柏拉圖的“學園”開創了歐洲自由學術的傳統,培養出一位能與柏拉圖本人齊名的學生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這位柏拉圖曾經的小馬駒,後來成為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裏“一切哲學家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