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困長春(5)(1 / 3)

新七軍是由新一軍分出來的,算是蔣軍嫡係,他們覺得應當聽鄭洞國的,和鄭洞國一道行動。鄭洞國不發話,他們總覺得不便首先采取行動。史說和龍國鈞在與鄭洞國的副參謀長楊友梅商議之後,決定去請鄭洞國到新七軍來參加營級以上軍官會議,在會上大家懇請鄭洞國為了大家的身家性命,帶領大家起義。為了顧全鄭的麵子,對外就說是受了新七軍的脅迫。可是,當17日下午龍國鈞到鄭洞國處請鄭到新七軍開會時,鄭洞國不但不願去開會,反而厲聲斥責龍國鈞說:“龍國鈞,你和史說隨我做了幾年事(史說和龍國鈞過去在印度新一軍時曾任過鄭洞國的參謀長和副參謀長),我沒有虧待過你們。你們今日為什麼學張學良、楊虎城賣我求榮呢?”龍國鈞知道了鄭洞國的態度後,就未敢堅持請鄭洞國去開會,急忙退出。這樣,新七軍希望鄭洞國領頭起義的計劃落空。

可以算是意外,也可說是必然,就是這時,由於一個記者的好意,將新七軍的想法促成了現實。17日的晚上,和鄭洞國十分接近的一個名叫楊治興的記者到史說家做客。楊問史:“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否有意率領新七軍退出國共間的戰鬥與解放軍商議停戰?”史問楊:“鄭司令官意下如何?”楊說:“有此意,他不便明說。”事後得知,鄭洞國並未授意楊治興前來與史說談話,但史說卻認為這是鄭洞國有意派楊治興來間接表態的。18日一早,史說就派出新七軍的炮兵指揮官王及人等三人出城,與圍城部隊接觸。我軍要新七軍派出正式代表進行正式談判。

當天晚上,史說在征得軍長李鴻的意見後,派出三十八師副師長彭克立、暫編六十一師副師長寧偉等五人為正式代表出城,我圍城指揮所派解方參謀長為我方代表,雙方進行了正式談判。

經過雙方代表的談判,共同認為,新七軍現今要按起義的要求處理各種問題,有很多困難(主要是新七軍主力三十八師是孫立人的老部隊,不少軍官對孫立人頗為迷信。這時孫立人已去台灣,如果要宣布起義,可能會發生動亂),隻能以放下武器投誠的形式。雙方還就放下武器之後若幹問題的處理達成了一致意見。當雙方代表簽字之後,長春和平解放就已成定局了。

18日夜,東北局向中央報告了新七軍願意放下武器及我軍處理有關問題的具體意見。

19日,按照雙方商定的方案,我軍進入長春接管新七軍防地。包括曾有“天下第一軍”之稱的三十八師在內的新七軍完全按預定方案放下了武器,交接十分順利(長春解放以後,新七軍被分批送往各地整訓,不少人參加了我軍的隊伍,其中的一部分炮兵立即被編入我炮兵部隊,參加了遼沈戰役以後的戰鬥)。

這時的鄭洞國還在他設在銀行大樓的司令部裏,身邊就隻有副參謀長楊友梅和一個特務營,何況連楊友梅都是主張放下武器的。當楊友梅將最新的情況告訴鄭洞國時,他完全絕望了,也完全垮掉了。因為他這10萬大軍未能打過像樣的一仗,就這樣被困死了,被拖死了,且一塊一塊地垮掉了。作為一個打了幾十年仗的黃埔一期學生、職業軍人,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到此時,他仍然拒絕楊友梅關於放下武器的勸告,而是向東北“剿總”衛立煌做了如實報告。這時,他的老上級、老同事杜聿明已經又一次被蔣介石派到沈陽來收拾殘局。杜聿明到沈陽後,就用電報通知鄭洞國,說準備派直升機到長春來接他出去,問有沒有可供降落的地點。麵對這封電報,鄭洞國隻有苦笑,因為長春城中已經完全由解放軍控製了。所以,他給杜聿明回了一電:“已經來不及了,況亦不忍拋棄部屬而去,隻有以死相報。”

鄭洞國有兩點未曾料到:(一)杜聿明的電報是秉承蔣介石的意見發出的,可是當時沈陽並沒有直升機,就是有,駕駛員也不敢在除了銀行大樓之外全城都已被解放軍占領的情況下在長春降落,所以杜聿明自己都說這封電報“是自欺欺人的一種騙鄭洞國的花招而已”;(二)他和杜聿明是還會見麵的,而且同處的時間不短,不過那是在以後的戰犯管理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