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常識典故:俗語背後的故事(3)(3 / 3)

事實上,道士並非全都吃素。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區別,不出家的道士也被稱為居士。金元以前,道士並不出家。金代的全真教創立之後,才產生了道教的出家製度。從此道士就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派。全真派的道士為出家道士,不結婚,素食,住在道觀裏。男的就為道士,女的為道姑,都蓄有長發。把頭發攏到頭頂挽成髻,可以戴冠。男道士蓄有胡須。正一派道士則可以結婚,吃葷,大部分為不出家的道士,也被稱為火居道土,也有少部分出家。我們所認為的道士,一般是指全真派道士。

道士和和尚都吃素,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吃素理由。道教對呼吸吐納之術都很重視,認為肉食類食物會在體內造成一股濁氣,影響氣脈運行,因此提倡吃素;而佛家吃素則是出於“不殺生”的原因。另外,關於不結婚的原因,道家和佛家都是為了追求脫離俗世的共同理念。

道士蓄發則是出於一種習慣。在古代,人們習慣把頭發束起來,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道士沒必要無緣無故地剃掉頭發。另外,道家也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儒家觀念的影響。而和尚們要把頭發剃掉,則與其教義有關。佛教認為頭發是一個人的煩惱絲,所謂“三千煩惱絲”。因此剃掉頭發則是為了斷了人們煩惱的根源。

總體而言,道家講究道法自然,戒律要少一些。而佛家的教義與戒律要比道家嚴格很多。

[猜你不知道的]

印度的佛教在還沒被消滅之前,就開始向外傳播了,傳播的路線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向北,一個是向南。中國主要是受向北傳播的佛教影響。向北主要分為三個路線,從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國新疆,傳到中國甘肅,陝西,河南洛陽這一帶,到中國內地。這條路線傳過來的佛教,也被稱為漢傳佛教。向北傳的第二個係統是進入中國西藏地區,與西藏本地宗教相結合,形成藏傳佛教,是用藏文翻譯的,因此也將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北傳的第三個係統,是從緬甸往北傳到雲南地區,尤其是傣族地區,那裏主要使用巴利文,所以也叫巴利語係佛教。在中國,既有漢傳佛教,又有藏傳佛教,還有巴利語係佛教。印度佛教被消滅之後,主要內容都保留在中國,所以世界佛教徒也將中國稱為佛教的第二故鄉。

“陰曹地府”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在我們的腦海中陰曹地府就是一個人死了之後,魂魄將要去的地方。在那裏魂魄會受到閻王的審判,閻王會根據其生前善惡做出判決,然後會被強製執行判決結果,或轉世投胎,或升仙,或下地獄,個別的還要留在陰曹地府擔任職務。

陰曹地府是中國的道家和佛教的觀念結合的產物。中國道家思想把世間的萬物分為陰陽兩極,例如天為陽,地為陰;晝為陽,夜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等。涉及生死的問題,就出現了與現實世界相對應的陰間。中國人認為,人死了之後,就要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後來,佛教提出的地獄觀念與道家的陰間說法相互融合,就形成了陰曹地府的說法。陰曹地府沒有複雜的社會結構,隻有一個法院,還有一個十八層的龐大地獄係統,萬物魂靈都要在這裏根據陽間的表現被判決,執行。

在陰曹地府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天齊仁聖大帝,掌管著大地萬物生靈。然後是北陰酆都大帝,下麵有五方鬼帝,六個天宮神。與生靈關係最為密切的應該是十殿閻羅王了,分別是:秦廣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楚江王,都市王,宋帝王,卞城王,轉輪王。除了秦廣王和轉輪王之外,剩下的8個閻羅王都是既要負責審判,又要負責某個地獄,相當於既是法官又是監獄長。再往下,就是一些低級的小官吏,例如首席判官崔府君,鍾馗,黑白無常,牛頭馬麵,孟婆等。

[猜你不知道的]

在這些冥神的上麵,還有一位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想要超度所有陰間的鬼魂,讓世人不再行惡,以免再墮入陰間跑到地府受傷。於是就恩準所有的鬼魂,在世上雖然曾經犯過錯,如果真誠悔過,則可以從寬抵罪,可以免受諸苦刑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