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門左道”究竟指什麼“門”“道”呢
“旁門”指的就是小門,側門,“左”帶有斜,偏的意思,“左道”的意思也就是偏斜之道,這和古代尚右的習俗有著很大的關係。古人講究奇正相輔,以右為正,以左為奇,“旁門”和“左道”的意思恰巧相近,所以便組成了一個成語。“旁門左道”指的就是非正統學派或者是宗教,也指利用不法的方式來達到一定的目的。古時候,一般代指的是不受皇家認可的巫蠱,方術等。
《漢書》中亦有關於旁門左道分類的解釋:“凡是違背仁義,不守法紀,廣泛稱頌奇怪鬼神,廣為推崇祭祀之方,求報無福之祠……都是奸人蠱惑眾人,都是左道也。”從這裏也能夠看出,隻要是正統中無法容忍的事物,都被當作旁門左道,如果偏離了正統的仁義思想,以及祭拜鬼神,相信巫術等行為都屬於旁門左道,例如俗禁,巫蠱,方術等方麵,可以說種類多多。曆代帝王對於旁門左道深惡痛絕。漢武帝時,就曾經因為巫蠱之說而帶來了大規模的牢獄之災。奸臣趁此誣告賢良,造成了無數的冤案和假案,受到牽連的人達到了幾萬之多。有時候,官府為了抵製新思想,新方法,也會將它們冠上“旁門左道”之名。
[猜你不知道的]
巫蠱之案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漢朝時期戰功赫赫的名將公孫敖。公孫敖和衛青是至交,曾經跟隨衛青多次遠征匈奴,被封為侯。太始元年春正月,公孫敖因為巫蠱案件蒙冤入獄,判處腰斬。
陳世美,想正名都難
可以將陳世美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意思為拋棄妻子的負心人。通過傳統戲曲《鍘美案》,他成了家喻戶曉,人人唾罵的人。該劇裏,陳世美簡直沒有人性,對皇帝欺瞞,對父母不孝,對孩子不愛,對妻子不義,最終被一身正氣的包拯正法,並且被釘在道德的恥辱柱上不得翻身。這種以戲曲呈現的野史被人津津樂道,然而,真實的曆史是什麼樣子的呢?
根據《均州誌·進士篇》和《湖北曆史人物辭典》記載:陳世美又名陳年穀,熟美,出身於仕宦之家,均州人。他在清朝初年來北京遊學,是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的進士。他最開始擔任河北某地知縣,後來得到康熙帝的賞識,升得比較快,成為貴州省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
在貴州做官的時候,同鄉或者同學前來投靠他謀取官職,他接待他們並且勸其刻苦讀書以求能進入仕途。因為他幫助同學或者同鄉的名聲太好了,投奔者很多,陳世美怎麼應付得過來,索性囑咐管家不管是誰一律謝絕。
正好有陳世美的兩個同鄉,昔日和陳世美進京赴考的時候,在他錢財緊張的時候幫助過他,誰知遭到了陳世美管家的拒絕,產生了報複的念頭,於是他們將社會上某些升官發財,拋兒棄女,忘恩負義的事情,胡亂捏在一起,加在了陳世美身上,編成了戲曲《秦香蓮》,並在陝西,河南演出,隨後流傳越來越廣。
如果這種記載是實情的話,真正的陳世美的冤情賽過竇娥。
[猜你不知道的]
被曆史誤讀的人不止陳世美一個,武大郎也是其中之一。曆史上的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身材在一米七八左右,相貌不俗,也不是賣燒餅的。自幼父母雙亡,但是憑借自己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大比之年,高中進士,擔任山東陽穀縣令。
武大郎的昔日同窗黃堂在名落孫山之後,家中又遭遇了大火,就去找武大郎借錢。他來到陽穀縣一住就是半個月,武大郎因為忙於政務一直沒有時間見他。黃堂以為武大郎是在故意躲他,一氣之下就回了清河縣。在路上,為了泄私憤,他寫了很多武大郎的壞話,如“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夠不著”等,還畫了很多譏諷武大郎形象的圖畫。沒想到回家之後。看見一座新蓋的房屋亮亮堂堂。黃堂一問妻子才知道,原來武大郎得知黃堂的遭遇之後就派人送來銀錢,幫他蓋好了房子。黃堂聽後懊悔不已,急忙趕回陽穀縣,把他一路所寫所畫的東西全部塗抹掉。沒想到這些東西被施耐庵看到,寫進了《水滸傳》中,流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