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淩不解氣,自己不好說什麼,她的同學就沒那麼客氣了:“你們不是願意安貧樂道嗎?我們就不打擾了。”

田季安受到了群攻,被貶黜,全家離京。前途是沒了,反正吧,他想往上爬的時候,總有人記得他的黑曆史。

傅淩一世家女,品行又無失,離婚的錯也算不在她的頭上,倒是讓她又嫁了出去,隻是這一回不再搞什麼投資潛力股了,老老實實嫁一勳貴家,生兒育女。經了田家的折磨,終於發現,還是這樣的生活適合她。恨的時候恨得咬牙,事情過去了也隻好說:“隻是不合適。”田母那樣也不好說是虐待,就是……不合適而已。

有夫有子,傅淩有感於女子多艱,創立了“互濟會”。凡要離婚的,盡管離,咱們支持。又招集寡婦失業的人,給她們創立就業機會——當時已有小型的紡織場,傅淩索性自己集資又辦了一個。此後,離家少女,被拐騙婦女,也算是找到組織了。

富人做慈善,是由來已久的傳統,傅淩初辦互濟會,並不敢直接打著“支持家暴婦女離婚”這樣。女性地位再高,大家還是覺得“勸和不勸離”,她是以“給寡婦謀生機會”為借口的。創辦人既為女,招收的又都是寡婦、貧家女等,開辦得倒是順利。架子支了起來,下麵要怎麼做,就由著她自己,這就是所謂曲線救國。

慈幼局是鄭琰感傷愛子,互濟會是傅淩感傷自身,設立總有異曲同工之妙。彼時女人參政機會不多,倒是這樣的組織,讓她們找到了發揮自身光熱的舞台。上流社會的婦女,從小就接受著管理家務的訓練,略小些的組織,讓她們操辦起來居然也似模似樣,成了政府之外的有效補充。

又百年後,兩處並接受了政府監督,正式確立了慈善業入行有門檻,行業官督民辦的形式。

————————————————————————————————

本報訊:三月初三,首相趙遜提名李嵐為相,已獲批準,李嵐將成為本國曆史上首位女相。皇帝、皇後對李嵐表示了衷心的祝賀,並在新改建的大正宮中宴請李嵐。

~李嵐篇~

李嵐,女,據其祖父自稱是世家出身,其父曾任禮部尚書。但是,據有關專家考證,她家聲稱族譜丟失,所以聯係不上了。而據李氏本家聲明,他們家族譜沒有關於李嵐家祖上的記載,李嵐祖父聲稱的那個祖先,在李家族譜上根本沒有記載。

李嵐是尚書的女兒,打小就在高層的圈子裏混,對政治尤其感興趣。在她之前,也有幾位女性出任過中央官職。此時唐眉獲將軍職稱又過數百年,幾經周折,女性終於在官員序列裏與男性同列。為相,李嵐倒是頭一個。

與前輩們大多起自教育、婦女、社會保障體係不同,李嵐出來就奔縣令考試去了,由於沒有從政經驗,不得不下放基層混了五年,回京結婚,再考縣令。生完長子,接著考郡守。一氣做到刺史。回到中央,卻不得不走了一回尋常路,從前輩池婧手裏接過禮部,打混了十年的資曆,終於被提名為相。

李嵐從政期間,最大的特色就是嚴厲懲罰破壞環境者,據說,她從政期間,國庫收到的罰款非常多,治汙研究得到的資金相當給力。

據可靠消息稱,此君平生最愛明山秀山、碧海藍天。工作性質的關係,她又不能窩風景區裏不出來,故而最大的願望就是:出門無論到哪裏,都要風景好。“哪怕是垃圾分類處理中心,也得給我把垃圾分類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