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5年,武則天通過自己的奮鬥終於當上了皇後,從此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從此她母儀天下。
然而,冷靜下來,卻總有一些事讓她耿耿於懷。
什麼事呢?
她和母親在武家遭受了不公正待遇。
在《貞觀長歌》一書中,我曾經提到過,武則天母親楊女士並非武士彠的原配,而是武士彠的第二任妻子,據說楊女士四十歲時對武士彠一見鍾情,然後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喪偶的武士彠懷抱。
令楊女士略有遺憾的是,她沒能給武士彠生下一個兒子,而是連續生下了三個女兒。在三個女兒中,武則天排行老二,楊女士沒有想到,就是這個二女兒改變了這個家族的命運。
在武則天改變家族命運之前,楊女士在武家的日子並不好過。
武士彠與前妻還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武元慶,一個叫武元爽。兩個兒子與繼母楊女士的關係也隻是馬馬虎虎,武士彠健在時關係尚能維持,而隨著貞觀九年武士彠病逝,楊女士與武元慶、武元爽的關係迅速降到了冰點。
武元慶和武元爽不僅沒把楊女士放在心上,更沒放在眼裏,言語不敬更是家常便飯,隻有女兒卻沒有兒子撐腰的楊女士隻能打掉了牙往肚子裏咽。
與武元慶、武元爽一起對楊女士不敬的還有兩個堂兄弟加一個堂嫂,堂兄弟名字分別叫武惟良、武懷運,而堂嫂則是已故堂兄武懷亮的妻子善女士,這五人一起構成了對楊女士不敬的團隊。
當不敬團隊開始欺負楊女士時,武則天還隻是一個十一歲的少女,即便有心為母親撐腰,還是底氣不足。武則天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命運,將來幫母親翻身。
兩年後,也就是貞觀十一年,武則天的機會來了。李世民聽說她貌美如花,才貌雙全,下詔召她進宮。母親楊女士為此非常忐忑,她擔心女兒一入後宮深似海,非常憂慮。武則天非但沒有忐忑,反過來安慰母親,她說:“得見天子,未嚐不是一件幸事。”
顯然她把進宮當成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後來的事實證明,她成功了。
從公元637年進宮到公元655年成為皇後,武則天用18年的時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原本她想對同母異父的哥哥以及兩位堂兄表現自己的大度,沒想到對方居然沒有領她的情。
為了表示大度,武則天在升任皇後後便給四位哥哥升了官,而且基本上都是越級提拔。
武元慶由右衛郎將(正五品)升任宗正少卿(從四品)。
武元爽由安州戶曹(正七品)升任少府少監(從四品)。
武惟良由始州長史(從五品)升任司尉少卿(從四品)。
武懷運由瀛洲長史(從五品)升任淄州刺史(正四品)。
除了武元慶是從正五品升任從四品,其他三人都是越級提拔,武則天此舉一是向四位哥哥顯示自己大度,二是想緩和一下家族內部關係,畢竟皇後家族的內部關係還是有人指指點點的。
令武則天沒有想到的是,熱臉還是貼了冷屁股。
在一次由楊女士召集的家庭宴會上,楊女士首先挑起了話頭:“你們還記得當年那些事吧?今天跟皇後共享榮華富貴,感覺如何啊?”
楊女士也就是想顯擺一下,順便從武元慶他們那裏聽一些阿諛奉承的話,同時也有緩和雙方關係、給對方一個台階下的意圖。
令楊女士沒想到的是,武元慶等人非但沒有對她阿諛奉承,反而冷言冷語,一如當年的冷漠。
武惟良先開口了:“我們幸運的是以功臣子弟身份早早地進入了官場,不過按照我們各自的能力,並不幻想飛黃騰達。怎麼會盼望借皇後的光,枉受朝廷的恩寵呢?我們日夜隻有憂愁恐懼,並不以皇後為榮。”
如果說刀子殺人見血,那麼武惟良的話殺了人,卻不見血。
楊女士滿心歡喜地想用女兒的地位為自己換來尊重,沒想到對方依然不給麵子,看自己的眼神居然與二十年前一樣。
這就是傳說中的敬酒不吃吃罰酒吧。
楊女士將消息反饋到武則天那裏,武則天意識到,自己與這些哥哥注定是兩條平行線,看起來很近,其實很遠,過往的經曆注定,他們不是一條線上的人。
既然對方並不領情,那麼自己也不必手下留情。
公元666年,武則天開始動手,她以防止恩寵太盛為由,將幾位哥哥從本來的高位上拉下,然後一一貶往外地。
武惟良由司尉少卿出任代理始州刺史。
武元慶由宗正少卿出任龍州(今四川平武)刺史。
武元爽由少府少監出任濠州(今安徽鳳陽)刺史,後貶往振州(今海南三亞)。
武懷運由於原來就是淄州刺史,暫時留任。
武惟良、武元慶、武元爽由中央官員下放為地方官員,雖然看起來品級變化不大,但隻有他們自己知道,生活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在武則天的打壓之下,武元慶和武元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已經見識過武則天報複長孫無忌的手段,現在,這個同父異母妹妹正拿著屠刀向自己身上砍來。
武元慶和武元爽的經曆告訴我們,要麼嘴別硬,要麼身體能扛住事。
隻可惜這兩人恰恰相反,嘴硬,身體卻扛不住事。
武元慶抵達龍州後便因憂愁過度,抑鬱而死;武元爽也好不到哪裏去,抵達振州之後,也沒有活多久,便鬱鬱而終。他們的兒子武承嗣、武三思也隻能流落當地。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他們或許就將在當地終老。
四個哥哥死了兩個,現在還剩下武惟良和武懷運這兩個堂哥,該如何處理這兩個人呢?
武則天做了一個連環局。
武則天的連環局光有武惟良和武懷運還不夠,還得扯上武則天的外甥女賀蘭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