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起兵已經不可避免。

公元688年八月十七日,琅琊王李衝開始起兵,在起兵的同時他給其他皇族成員傳去消息,相約一道起兵,然後自己率先在博州城(今山東聊城)招兵買馬,拉開了起兵的架勢。

消息傳到洛陽,正中武則天下懷,她早就盼著李唐皇族有人起兵,這樣就給她的整肅提供了借口。在武則天的部署下,曾經逼死李賢的左金吾大將軍丘神從洛陽出發,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前往平叛,丘神以為自己已經走得夠快了,然而還是來晚了。

因為李衝實在太不經打了。

李衝率領拚湊的五千人馬攻打博州西北的武水城,遭到了守軍的抵抗。眼看強攻不成,李衝想到用火攻,然而沒想到,火勢剛起,風向就突然變了,不僅沒有燒向守軍,反而燒向了李衝一方,這下形勢亂了。

有意誌不堅定的人想跑,李衝想都沒想將他斬於馬下,本以為能就此鎮住局勢,沒想到如此一來跑的人更多了,本來帶出來五千人,跑到最後隻剩下李衝左右親信幾十人。仗已經沒法打了,還是回家吧。

然而,家也回不去了,李衝剛回到博州城下,就被守門的士兵給斬了,他的起兵從開始到結束隻持續了七天。

李衝被斬之後,鬧劇加悲劇的一幕發生了,率領大軍平叛的丘神抵達了博州,迎接他的是白衣白服的博州官員,官員們告訴他:“您來晚了,李衝已經被我們斬了。”

本以為丘神會就此收兵,沒想到他眼珠子一轉,盯上了前來迎接的官員:“李衝反了,你們也不幹淨,殺!”

一聲令下,博州城內一千多戶家破人亡,他們都成了丘神的戰利品。

都說賊不走空,那麼丘神到底是兵還是賊呢?

博州李衝的叛亂草草收場,遠在豫州,李衝的父親越王李貞卻陷入了彷徨之中。

原本他也想起兵,聽說兒子起兵後,李貞就安排人出去招兵買馬,然而沒想到,短短七天之後,就傳來了兒子李衝兵敗被殺的消息。李貞想想還是算了吧,咱根本不是起兵的材料,索性給自己戴上了刑具,準備前往洛陽向武則天自首。

就在準備出門的一瞬間,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手下居然已經召集到了兩千兵馬,這下該怎麼辦呢?

李貞想了一下,算了,既然人馬都已經齊了,還是接著起兵吧,他便摘下了刑具,投入到轟轟烈烈的起兵大業中。

其實,隻要看到李貞前後的反反複複,就能看到他悲劇的結局。

不久,武則天派出的另外一路平叛大軍兵臨豫州,離豫州隻有四十裏。

李貞派出自己的軍隊前往迎戰,本以為這是揚名立萬的一戰,沒想到一出豫州城,招募來的軍隊一哄而散,李貞一下子又成了光杆司令。

手足無措的李貞隻能守住自己的王府,做最後掙紮,這時身邊侍衛的一句話提醒了他:“大王,你怎麼還等在這裏挨刀?”

侍衛的話話中有話,他提醒李貞與其被人亂刀砍死,不如自己從容自殺,至少還能保留臨死前的尊嚴。

走投無路的李貞最終選擇了自殺,他的兒子以及妻子也一同自殺,他們的這次起兵總共持續了十七天,比兒子李衝僅僅多了十天。

李唐皇族的起兵就這樣剛開了頭就收了尾,不僅沒有引起全國的風起雲湧,甚至連些許的震動都沒有,這一切還是要怪李衝的匆忙起兵。

原本李靈夔的兒子範陽王李藹告誡過李衝:如果全國的親王同一時間一道起兵,那麼大事必成,然而李衝沒有等待全國一盤棋,而是自己急匆匆地率先起兵,此時其他親王的密使還在往來聯係的路上,根本沒有做好起兵的準備。

當初醞釀起兵的名單就這樣成了一張死亡通知書,凡是在名單上的,一個都沒能跑掉。

平定叛亂之後,武則天在同黨的名單上看到了薛紹三兄弟的名字,這讓武則天出離了憤怒。

要說薛紹的兩個哥哥參與叛亂還情有可原,薛紹也參與針對武則天的叛亂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畢竟他的妻子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為寵愛的。薛紹跟著太平公主沾光還來不及,為什麼還要起兵造丈母娘的反呢?

或許,薛紹心中藏著別人不知道的苦,唐朝的公主多數不是省油的燈,太平公主更是其中的典範,或許就因為被太平公主欺負慘了,薛紹才投入了叛亂的行列。

一切都晚了,兄弟三人得為這次叛亂付出代價。

薛紹的兩位哥哥被公開處斬,薛紹則被網開一麵,免於處斬,先打了一百大棍,然後投入監獄。

不殺你,也不打你了,那就活活餓死吧。

回想當年與太平公主的大婚,薛紹曆曆在目:那是公元681年七月的一天,儀仗隊伍從皇宮興安門南一直延伸到薛家的宣陽坊西,慶祝的火炬一個接著一個,密密麻麻,路兩邊的樹木有不少在這場大婚中被烤死了,那個場麵真是宏大。

或許我這一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娶了太平公主,最大的不幸也是娶了太平公主,在不斷出現的幻覺之中,駙馬薛紹帶著對食物的思念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在武則天大肆任用酷吏對李唐皇族以及政府高官迫害時,其實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持不同意見的人中有一位名人——大詩人陳子昂。

陳子昂在後世聲名顯赫,在那時他的官卻很小,隻是正九品的麟台正字(皇家圖書館文員),相當於現在的正股級幹部。

對於武則天的大肆整肅,陳子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雖然之前有徐敬業叛亂,但海內升平,陛下沒有必要任用酷吏大肆搜捕,那樣隻會適得其反。曆史上有過多起任用酷吏導致亡國的案例,希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願陛下考慮。

陳子昂說得很有道理,但是武則天根本聽不進去。為了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她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因此也就注定陳子昂在武則天的手下不會迎來仕途曙光。

順著陳子昂的話題,不妨說一說這個才子的結局,也讓大家在曆史宏大敘事的同時,關注一下個體的命運,這正是以往曆史課本所欠缺的。

陳子昂與武則天政見不同,注定政壇上的陳子昂是失意的,後來他一度因批評朝政被當成“逆黨”關進監獄。在武則天統治時期,關進監獄對官員來說是家常便飯,如果沒被關進去過,走到大街上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出獄之後的陳子昂繼續著自己的一腔熱情,一年後他得到了一個機會,追隨武則天的侄子武攸宜統軍北討契丹,陳子昂為管記,軍中文翰皆由陳子昂負責。

陳子昂本以為這是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沒想到武攸宜是個棒槌,一個百無一用的棒槌。

當陳子昂與武攸宜率軍抵達漁陽(今天津薊縣)時,前方傳來前鋒部隊潰敗的消息,棒槌武攸宜不懂軍事,無所適從,索性下令全軍原地待命,是進,是退,是走,是留,沒譜。陳子昂連忙進言,請求派出一萬精兵作為前鋒,火速進軍,自己願意跟隨一萬精兵充當先驅。

武攸宜看了陳子昂一眼:懂軍事嗎?下去!

不久,陳子昂又來獻計,武攸宜認為這不是獻計,而是對自己權威的冒犯。武攸宜煩了,這個陳子昂,不知好歹,降職!一邊待著去!

此時縱有滿腔抱負,說與誰人聽?

機緣巧合,武攸宜停留不前的漁陽不遠處便有一處名勝,叫薊北樓,也就是幽州台。

幽州台相傳為燕昭王所建,燕昭王千金市骨,表達自己對千裏馬的渴望,同時又在幽州台上置金,延請天下奇士良將為燕國效力,名將樂毅就是這樣被燕昭王收入帳下。

當陳子昂登幽州台時,早已物是人非,幽州台還在,卻再也不見當年的燕昭王。苦悶的陳子昂找不到古人燕昭王的足跡,也看不到自己未來的伯樂在哪裏,於是一腔悲憤噴湧而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寫得盡的詩篇,寫不盡的懷才不遇,寫不完的壯誌難酬!

兩年後,陳子昂意興闌珊,以父老多病為由上表請辭還鄉,武則天特批:帶官取給而歸。也就是保留官職,保留待遇,回鄉安養。

此時的陳子昂已經無意仕途,他計劃靜下心來研究曆史,甚至想從漢孝武帝開始到初唐時期寫一部《後史記》。遺憾的是,因為父親去世,陳子昂擱筆,從此再也沒有續寫的機會。

不久,陳子昂的家產被射洪縣令段簡盯上了,段簡采用酷吏們慣用的手法將陳子昂打入大牢,陳子昂的家屬先後給他送了二十萬緡他還嫌少,他想榨幹陳子昂身上所有的油水。

在武則天統治時期,要陷害一個人隻是動動手指的事情,陷害他人更是段簡這些無德縣令發財的手段。

黑帽子已經扣下,無邊的黑暗將陳子昂包圍。擅長算卦的陳子昂為自己算了一卦,一看卦相,他大驚失色:“天命不佑,吾凶死乎?”

後來,陳子昂無聲無息地死在獄中,至於何種死因,沒有人能說得清,總之他死了,死於無邊的黑獄。

到底是誰害死了陳子昂?版本有很多。

版本一:無德縣令段簡貪財,將陳子昂迫害致死。

版本二:陳子昂曾經無意中得罪過武三思,武三思授意段簡害死了陳子昂。

版本三:陳子昂為父居喪,悲傷過度,身體羸弱,加上入獄後精神壓力大,鬱鬱而終。

時隔千年,陳子昂究竟是如何死去已經不重要了,他的麟台正字,他的右拾遺(官職)早已被人們忘記,人們能記起的依然是他的詩篇。

2009年5月31日,在陳子昂的故鄉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子昂詩社在子昂城茶園舉辦了陳子昂誕辰1350周年座談會。

2009年9月18日,陳子昂主題係列郵品成為全球首套可視、可聽、可嗅、可觸的多媒體郵票。隻要用一支特殊的筆在郵票的下方輕輕一觸,筆就會用渾厚的聲音讀出陳子昂的經典詩篇: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無論李唐皇族如何反抗,無論陳子昂這樣的官員怎樣進諫,再也沒有人能擋住武則天緊逼的腳步。

在這個過程中,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活躍起來,他不僅看到了姑姑稱帝的曙光,同時也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希望。

無利不起早,說的不僅僅是商家,同時說的也是武承嗣這些心比天高的人。

公元688年,武承嗣命人找來了一塊白色石頭,然後把這塊石頭認真地加工了一番。他先在這塊石頭上寫上了八個大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然後又把紫色的石頭磨成粉末,再夾雜著草藥把刻字的地方填平。

經過這一番加工,白色石頭看上去就像自然長出了那八個字,看上去就是天意。

武承嗣這招都是陳勝、吳廣玩剩下的。

早在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兩人就玩過這種把戲:先是讓人扮成狐狸,在野外嗥叫,“大楚興,陳勝王”,接著吳廣又買來一條魚,結果魚肚子裏有一塊布條,布條上寫著三個字:陳勝王。

連魚都知道陳勝要稱王,看來這是天意。

實際上,都是騙人的把戲。

當武承嗣加工這塊石頭時,他知道這是騙人的,而且騙不了聰明人。不過為了姑姑的稱帝,他還是要把騙人進行到底,不然自己的皇帝夢無法實現。

這一年四月,雍州居民唐同泰為武則天奉上了一塊石頭,聲稱是不久前從洛水打撈上來的,武則天仔細一看:聖母臨人,永昌帝業。

天意啊,天意!

武則天隨即將這塊石頭命名為“寶圖”,同時擢升唐同泰為遊擊將軍,品級從五品(副局級)。

五月十一日,武則天下詔,將擇期前往洛水,舉行盛大的接受“寶圖”儀式。

七天後,武則天自己給自己加了一個封號:聖母神皇。

到這個時候還不知道武則天想幹什麼的人,不是瞎子就是白內障了,因為她的用心已經路人皆知。

仔細推敲起來,武則天想走上前台不是一天兩天了,往前推,可以推到公元675年。

在前麵曾經提到過,李治因為患病嚴重,產生了讓武則天攝政的念頭,結果念頭一經產生,就被郝處俊給叫停了。實際上,在那個時候,武則天就有走上前台的打算,隻不過經過郝處俊的反對,她隻能暫時停下自己的腳步,繼續躲在幕後操持著國政。

屈指算來,走上前台的想法至少被壓製了十三年,這一切都拜郝處俊所賜,武則天自然對郝處俊一直咬牙切齒。

郝處俊一直沒有把柄落在武則天手裏,等到武則天任用酷吏肆意迫害高官時,郝處俊早已入土為安了,這讓武則天更加憤恨,她把對郝處俊的憤恨轉嫁到了他的孫子、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賢身上。

郝象賢沒有躲過去,家奴誣告他謀反。

放在正常的環境下,郝象賢謀反案的真假很容易查實,然而此時已經是武則天一手遮天的恐怖時期,而負責審理此案的正是武則天的得力幹將周興。周興已經今非昔比,再也不是那個從七品的尚書都事了,人家已經扶搖直上成為從三品的秋官侍郎(司法部副部長),一下子跨越了八個等級。

經周興審訊,郝象賢的謀反罪坐實了,等待他的是滅族。

本來武則天以為事情到這個時候可以告一段落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在處斬郝象賢的過程中,居然發生了意外。

原來,郝象賢並沒有認命,他抓緊最後的機會進行反擊。押往刑場的道路上,郝象賢就是一台播種機,一台移動宣傳機,一路上他不斷謾罵著武則天,同時源源不斷地將武則天的隱私公布於眾。後世的人能在史書上看到武則天的諸多隱私,與郝象賢的這次傳播不無關係。

刑場之上,郝象賢更加活躍,他甚至衝進了看熱鬧的人群,搶過別人還沒有出售的柴火,掉頭攻擊劊子手,刑場一下子亂了起來。

維持秩序的士兵沒有辦法,隻能衝上去將郝象賢亂刀殺死,這才消停了下來。

然而這次傳播的效果是非常可怕的,它讓武則天的諸多隱私被公布於眾。武則天惱火不已,下令將郝象賢分屍,然後挖開郝象賢父親以及爺爺的靈柩,統統付之一炬。

痛定思痛,武則天作出了一個規定:以後處決犯人,一律用木球塞住嘴巴。無疑,這個規定由郝處俊的孫子郝象賢而起。

清算完郝處俊和郝象賢,武則天的腳步繼續加快,公元68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武則天前往洛水祭拜,在洛水邊舉行了盛大的接受“寶圖”儀式。

跟在她身後一同前往的有當朝皇帝李旦以及李旦的皇太子李成器,不知道李旦、李成器父子在那個儀式上作何感想?

太後接受寶圖,寶圖上分明寫著八個大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

還有比這更刺激的嗎?

不久,不安分的和尚也來湊熱鬧。

來湊熱鬧的是洛陽東魏國寺的和尚法明,他聯合幾個師兄弟撰寫了四冊《大雲經》,然後將這四冊《大雲經》呈現給了武則天,順便還給武則天上了一道奏章。

在奏章裏,法明奏報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太後您是彌勒佛轉世,應該取代李唐王朝,開創屬於自己的王朝。

看看,和尚也來跟著起哄了。

武則天並不覺得和尚在起哄,她反而認為和尚說的很有道理,隨後她將和尚的奏章轉發到全國各地,看看,人家和尚的境界。

順著《大雲經》的話題延伸一下,現存的《舊唐書》《資治通鑒》《新唐書》,一致指出《大雲經》是偽作,是幾個和尚一起杜撰的。

然而,經過陳寅恪、王國維兩位國學大師考證後發現,《大雲經》並非杜撰,曆史上真的有《大雲經》。《大雲經》是古印度人曇無讖於南北朝北涼時期在敦煌譯出,翻譯時間當在公元421年~433年之間。武則天授意別人印發《大雲經》時,《大雲經》已經存在了260年左右。

武則天為什麼盯上佛教裏的《大雲經》了呢?這是因為裏麵有她想要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儒教裏沒有。

儒教裏有什麼呢?

《尚書·牧誓》中有一句古語:“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意思是說,母雞不能報曉,倘若母雞報曉,其家必然敗落,大儒孔安國的解釋是:“婦奪夫政則國亡。”

曆朝曆代,隻要有皇後或者太後想要幹政,就會有大臣指責其“牝雞司晨”(母雞打鳴)。無疑,這是套在曆代皇後太後頭上的緊箍咒,同時也套在武則天的頭上。

武則天想要除掉緊箍咒,儒教是指望不上了,她尋尋覓覓,最後將目光盯在了《大雲經》上,因為《大雲經》裏有她想要的東西。

《大雲經》裏有一個故事:淨光天女曾在同性燈佛那裏聽過《大涅槃經》,由此因緣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生為淨光天女,再次聽聞佛法深義。後世舍天身生為女人成為國王,得到轉輪王統領疆土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成為優婆夷,教化所屬的城鄉男女老少受持五戒、守護正法,摧伏外道的各種邪見異見,做菩薩事業。

如此一來,武則天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淨光天女,女身,女王,女菩薩。幾項有利因素疊加到一起,誰說女人不能當皇帝?

“寶圖”接受了,和尚的奏章也全國傳閱了,武則天稱帝的腳步已經越來越快,這時她對李唐皇族又進行了一次整肅。

整肅的焦點人物是先帝李治的兩個兒子,一個是澤王李上金、一個是許王李素節。

論起來,許王李素節的命運是最坎坷的,他的母親是曾經最當紅的蕭淑妃,而他本人一度有望憑借母親的得寵榮立為太子。原本美好的一切隨著武則天的進攻都被打碎了,僅僅幾年之後,母親被迫害致死,而他從此成了沒媽的孩子。

相比於那兩個曾經幽閉宮中的姐妹,李素節已經算幸福的。不過對武則天的恐懼一直伴隨著他,從公元655年一直持續到了公元688年。

當公元688年被征召入京時,李素節已經意識到凶多吉少——李唐皇族已經有多人受到整肅,自己這個多年死敵的兒子,自然不會被放過。

李素節啟程時,正好看到有人家在出殯,送葬的人哭得昏天黑地,此情此景讓李素節心中充滿了感慨:能夠病死已經是多麼幸運,多少人想要卻得不到。

帶著對病死的羨慕,心如死灰的許王李素節來到了東都洛陽。就在洛陽城南龍門,李素節被武則天派來的使節絞死,等了三十三年的另一隻靴子終於落下了,這下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幾乎與此同時,澤王李上金被勒令自殺,他們的兒子和朋友都沒有幸免。

隨著兩人的離去,高宗李治名下的八個兒子已經消失了六個,剩下的兩個,一個被長期幽禁,一個被當作台前的木偶,如果李治地下有知,該如何評價自己這一生呢?

在李上金和李素節之後,又一批李唐皇族被整肅:前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被皮鞭活活抽死,而後來能預測天氣變化的李守禮因為年齡小被幽禁了起來,與他一起被幽禁的還有一批年齡尚小的皇族。

在武則天的整肅下,年齡稍長的皇族要麼被殺,要麼被流放嶺南,而與李唐皇族有親戚關係的也被整肅了數百家,總之近支皇族,被清算得差不多了。

這其中倒有一個例外,有一位皇族成員非但沒有受到打壓,反而受到了武則天的恩寵,這是為什麼?難道武則天良心發現?

其實不是武則天良心發現,而是這位皇族成員嘴巴很甜。

這位皇族成員便是李淵的女兒千金公主。為了保全性命、避免打壓,千金公主向武則天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請求:“娘,收下我這個女兒吧!”

亂了,徹底亂套了,本來武則天還要尊稱她一聲姑姑,這下反了,姑姑反過來要認她當媽。

武則天居然同意了,還給公主一個新的封號:延安大長公主。從今天起,皇帝李旦就不用再喊姑奶奶了,喊姐就成,你們都是同輩人。

輩分亂了,綱常亂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