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94565322378447881,7255253493282245671,7337548830532979774,7317891697977855039,7337548830524591166,7077813329493756936,7000257011547900936,7322279466221177918,7332299523408022590,7302363849557019700,7071200634816449543,7077833029015571464,7314149005968018470,7329737059181005886,7311282701141543955,7330853868160420926,7316430498425736207,7320440426807168027,7077813329514728479,7345768839986023486,7316123640058088482,7349025283959180350,6867020911866809352,7339810822505385022,7337548832776916030,7337595471810006078,7340535583871077438,7311637008198143030,7077822913100991501,7107503072137448478,7340164183310224446,73093737158572964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時間走到公元690年,武則天不稱帝已經不行了,再不稱帝,群眾不答應了。
這一年九月三日,侍禦史(從六品,副處級)傅遊藝前往皇宮城門投遞奏章:請求廢除李唐王朝,建立周王朝,同時將現任皇帝李旦改姓武。
傅遊藝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背後站著九百多名熱心的關中百姓。
看了傅遊藝的奏章,武則天還在謙虛:這個不太合適,不過鑒於傅遊藝忠心可鑒,還是提拔一下吧,即日起升任給事中(禦前監督官,正五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傅遊藝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行動了起來,加入到對武則天的勸進行列中,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連不相幹的蠻夷酋長也加入了進來,另外有本該不問世事的和尚和道士,最後一統計,居然有六萬多人。
這時又有一個人加入到勸進的行列,他的出現,讓武則天更加高興。
這個人就是現任皇帝李旦,他並沒有直接勸進,而是請求母親允許自己改姓武。
李旦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已經很明顯,現任皇帝都改姓武了,那麼李唐王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答案不言自明。
九月五日,武則天又接到了文武百官報告:皇宮內外發現了鳳凰,而且還不是一隻兩隻,而是數萬隻。鳳凰們的飛行路線是這樣的,它們先飛到上陽宮,再飛到左肅政台,聚集在梧桐樹上,許久才往東南飛去,後來又聚集在皇宮南城的政府辦公地。
這是什麼?這是改朝換代的祥瑞啊!武則天如果再不答應,不僅人不答應,連鳳凰也不答應。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武則天不能不答應了,再不答應就是工業酒精——假純了。
兩天後,武則天答應了文武百官的請求,同時恩準皇帝李旦改姓為武。
萬裏長征隻剩最後一小碎步!
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注定是永載史冊的一天。這一天,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女皇武則天登基稱帝,開創屬於自己的王朝,這個王朝的名字叫作周,年號天授。
為什麼新王朝叫作周呢?因為周王朝一直是武則天心目中的典範。在儒家思想裏,周王朝才是真正的王朝,後世的很多朝代動輒拿周朝說事,那位開創新王朝的王莽更是周王朝的腦殘粉,他甚至在自己王朝的布局上都跟周王朝如出一轍,十足的克隆範。
武則天認可周王朝還有自己的私心,這個私心在她心底藏了很多年,就是洗白自己的出身。
眾所周知,隋唐時非常講究門第出身,門第出身在那個年代非常重要,隻要出身名門望族,生來就高人一等。如果你並非出身名門,即便已經做到高官,你的骨子裏依然是虛的。
武則天從一出生就受著門第的困擾,雖然她的父親武士彠對唐朝有功,甚至官至工部尚書,但是依然改變不了寒族的出身,依然讓人瞧不起。所以駱賓王在《討武曌檄》中寫道:“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地實寒微”指的就是武則天出身不好的事實,這是武則天一生的痛,現在通過稱帝,她要把這一生的痛一改了之。
武則天將目光鎖定在周王朝,同時把自己的家族與周王朝扯上了關係,她為自己的武姓在周王室裏找到了源頭:周王朝第十三任王姬宜臼的幼子姬武。
這下好了,血統問題搞清楚了,遠祖貴為周王室,曆史悠久,血統純良。
解決完祖先問題,再來解決兒子的問題。
在武則天開創周王朝之後,原來的皇帝李旦改姓武,李旦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武旦。武旦也不再是皇帝,而是“皇嗣”,理論上,他是武則天的法定接班人。武旦的兒子也跟著老爹改姓,原來的皇太子李成器現在改名叫武成器,同時輩分降了,以前他是皇太子,現在他是皇太孫。
到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勇氣,在她登基稱帝時,早已不再年輕,而是整整六十六歲了,按照孔子的標準,該是耳順的年紀了。而她,一個六十六歲的老太太,居然在別人認為“風燭殘年”的時候,開天辟地地開創了自己的王朝。
由此,我們得把以前的時間概念推倒重來,不要再糾纏於“三十而立”,強調“三十而立”的人沒有真正讀懂《論語》。孔子說“三十而立”的語境是在總結自己的一生,也就是說“三十而立”隻是孔子的個體經驗,並不適合所有人。
從武則天身上可以看出,人這一輩子,要想做點大事,到什麼時候都不晚。
四天之後,武則天夢寐以求的七座祭廟終於成為了現實,再也不用五世祠堂代替了。從現在起,她可以堂堂正正地擁有七座祭廟。
與一般皇帝的七座祭廟不同,武則天的七座祭廟時空跨度非常大。一般皇帝的七座祭廟都是從自己往上數七代,這就是七座祭廟,武則天不是,她從自己往上數五代,然後一下子推進到周朝:她追認的第一座祭廟的主人是姬昌(周王朝第一任王姬發的父親),第二座祭廟的主人是周王朝第十三任王姬宜臼的幼子姬武,這樣便湊起了七座祭廟。
這樣的七座祭廟是否合理?天知道!反正武則天認為合理就是合理。
不服不行!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成語說的是豆腐發明家淮南王劉安。看了這個成語,不明就裏的人還以為劉安的結局真的是得道升天呢。其實不然,劉安因疑似謀反被勒令自殺,下場非常慘,並沒有成語中說的那麼好。中國的成語之中很多“以訛傳訛”,有心的人需要擦亮眼睛。
回過頭來接著說武則天的登基,武老太太登基之後,確實有很多人跟著風生水起,最典型的就是以武承嗣、武三思為代表的武姓子弟。武承嗣、武三思、武攸寧這三位因為血緣相對較近,一律晉封親王;武懿宗、武攸宜這批人則出自武則天伯父武士讓一脈,血緣相對遠一些,被封為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