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才華是一種好事,但把這才華用作傲人的資本就不能說是一件好事了,正如人們極其討厭那些愛炫耀的人一樣,恃才傲物者也會被人所厭棄。
大凡恃才傲物者都有以下共同特性:
①高傲自大,目中無人。自以為本事大,有一種至高無上的優越感。總以為自己了不起,別人都不如自己,常常話中帶刺,做事我行我素,表現為自信和自負心理,對別人的態度則表現為不屑一顧。
②自命清高,眼高手低。恃才傲物者多自命不凡,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自己做不來,別人做的又瞧不起。所以,做什麼事都感到淺薄、不值得去做。
③孤芳自賞,固執己見。恃才傲物的人往往性格孤僻,喜歡自我欣賞,聽不進也不願聽別人的意見。凡事都認為自己做得對,對別人持懷疑和不信任態度。
在職場中,千萬不要恃才傲物,越是長得高大的樹木,越要紮根土壤,才不至於被風吹折。越是才華出眾,越是要謹慎地處理同上級領導的關係。目中無人,驕傲自大,往往會給自己帶來諸多不利。
恃才傲物者應修煉內功。這種內功包括知識上的,以曆史上那些恃才傲物的悲慘結局為鑒;包括經驗上的,不斷的挫折和失敗是醫治恃才傲物的靈丹妙藥,隻有這樣才明白“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自己隻不過是井底之蛙;還有身體上的和心智上的。隻有修煉到一定火候,才能遊刃有餘於職場。
學曆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
猶太人有則笑話,談的是智能與財富的關係。
從前,有兩位拉比在交談:
“智能與金錢,哪一樣比較重要?”
“當然是智能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能的人為何要幫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卻不能代替有智能的人做事?為什麼學者、哲學家老是在討好富人,而富人卻對有智能的人擺出狂態呢?”
“這很簡單。有智能的人知道金錢的價值,而富人卻不知道智能的重要。”在這個故事裏,拉比認識到金錢的價值。他說得很對,有智能的人應該知道金錢的價值,不應該和金錢脫節。沒有金錢的智能是沒有用的智能,就沒有什麼價值。隻有讓智能和金錢結合,智能的價值才能在現實世界中顯露出來。而接受學校教育並沒有將智能和金錢結合起來,所以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並不一定都會成富翁。
這也就是說,高學曆並不代表著高成功率,學曆代表過去,能力代表將來。日本西武集團主席堤義明認為,學曆隻是一個人受教育時間的證明,不等於一個人有多少實際的才幹。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在總結自己的成功時,曾寫過一本書叫《讓學曆見鬼去吧》。盛田昭夫提出要把索尼公司的人事檔案全部燒毀,以便在公司裏杜絕學曆上的任何歧視,因為那樣會阻礙公司的發展。他在索尼公司大力提倡不論學曆高低,隻比能力大小的做法。
很多人擁有了高學曆就很滿足,以為已經擁有了知識,就一定能成功。對於他們來說,穩定的工作就是一切。他們的腦袋裏就隻有一根弦,認為隻有上大學才是有知識,其實這是思想認識的一個誤區。你讀了再多的書不去實踐,不會應用,不能融會貫通,這樣的知識積累不過是一種“死積累”。
學曆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並不代表全部。讀書成績好的人,未必能夠在商場上得心應手,特別是那些死讀書的“書呆子”,在商場上的成績,很可能跟在學校裏的成績截然相反。誰也不敢保證一個醫學碩士在商場上肯定會強過一個初中生;也沒有人能夠打包票,一個哲學博士可以在商場上賺了個大滿貫。正如一個讀書不成的小夥子,不一定窮困潦倒一樣。
實際上,許多富可敵國的超級大亨,真正是高學曆的並不是很多。全球聞名的“鬆下電器”創始人鬆下幸之助的人生經曆可說是非常坎坷的。他出生時家境貧寒,剛上到小學四年級就不得不離開父母,來到大阪,開始了個人獨立生活的曆程。剛到大阪時,鬆下在一家小店當學徒。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可謂當今尖端技術領域最叱吒風雲的人物,他的學曆也不高,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名“肄業的大本”,可他所取得的成就卻讓一個個博士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