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是跳槽還是臥槽(1 / 3)

學山是一家軟件公司的項目經理。當時,公司給他的待遇在同行業內是比較高的。但按理說,隨著經驗和能力的提高,他的薪水和職位應該得到提升,可恰恰相反,他已經2年沒有增加薪水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山越來越覺得很難學到新東西。眼看著短時間內自己怕是沒有晉升希望了,學山想到了跳槽。

可惜的是學山沒有對自己進行一次理性的職業規劃,而是在跳槽中被一家小公司允諾的高薪所打動,一衝動便跳了過去。可當他真正參與工作時才發現,在新工作中自己常常被晾在一邊。老板對他的工作常常是幹涉過多,而自己的想法也很難得到落實。以至平時就顯得很清閑。但學山是喜歡挑戰的人,在這個崗位上他更加得不到鍛煉和學習。學山對我說,他想離職,可又不甘,不走的話,這樣的工作狀態又實在受不了。

學山跳槽的目的是為了高薪,更是為了晉升,為了得到更好的鍛煉。而現在的這家公司雖然增加了薪水,卻對自己的發展並不利,如果繼續在這家公司待下去,學山將離自己的職業期望越來越遠。對於學山來說,這一次的跳槽基本上是失敗了。既然已經跳錯槽了,自憐自怨於事無補,甩手不幹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其實,學山的問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麵尋找解決方案:

(1)堅持做滿三個月

所謂萬事開頭難。當一個人跳槽進入一家單位或是公司,這個時候,他其實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這個時候他往往會發現工作性質或工作量超出他的能力,或是與上司不和,或是環境不如意等就會感到懊惱,認為自己跳錯了槽。對於剛跳進來的新人,如果公司沒有任用部門指定的資深員工協助其適應工作環境,新人發現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往往會與原來自己的職務做比較,並且越比越覺得自己選擇跳槽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並想到要二次跳槽。

這其實是一種逃避。因為每到一家新的單位,總是需要很長的一段適應時間,總是重新開始。別以為所有問題都會隨工作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沒有環境適應人,隻有人適應環境。至少你可以嚐試著做滿三個月,再看結果如何,你是否能打倒這些個困難。

當然,也不乏學山這樣的,一開始就找錯了方向,他不是因為遭遇困難,而是所跳的地方離開職業目標越來越遠。但是,即使這樣,也不妨做滿三個月。冷靜下來,權當交了三個月學費,雖然代價很大,但至少你不再浮躁,對自己有了更好的定位。而做滿三個月也使你不至於顯得很差勁,給別人留下話柄。

(2)尋找內部跳槽機會

有一種跳槽,叫做內部跳槽。如果你確定不是很適應目前的工作,不妨和老板直說。老板雇用一個人總是希望他能為自己的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他當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員工不能夠完全地發揮自己的實力。比如學山,可以看出公司對他還是比較重視的,學山完全可以與老板溝通,讓老板知道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獲得更多的學習。你應該讓老板明白你熟練於什麼工作,你能從什麼樣的工作那裏累積經驗,看看老板是不是可以讓你內部跳槽,在一個更適合你的崗位發揮作用。如果善於表達,相信老板會更加重視你,並且認真考慮你的意見。

(3)理性規劃後再跳槽

在確定自己跳槽失誤並且沒有辦法和上麵溝通以求改變的情況下,隻能選擇騎驢找馬,二次跳槽了。不過這次,你絕對要吸取教訓,不能再次隨意地選擇跳槽。

做好跳槽決定的基礎是合理的職業規劃。在最後作決定之前,問自己兩個很關鍵的問題:

①這個決定是不是與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愈來愈接近?

②我會因此而工作和生活得更快樂嗎?

這是最重要的兩個問題。當然,還有些問題對你的跳槽也很有幫助:

①我希望從事這樣一份工作嗎?

②這項工作職務需要何種技能和專業知識?這些我有嗎?

③我要進入哪一個行業?它是我所熟悉的嗎?從哪裏收集到以上資料?

④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如果還有不足之處是否需要再進修?

如果你對上述問題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你就會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如果不是很清楚,就需要多花一些時間來思考,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像學山一樣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隻有這樣,你才不會再次跳槽失敗。

跳槽前先算算跳槽成本

大多數跳槽者都存在單純以薪資為導向的盲目性。金錢至上的心理,使那些跳槽者忽略了跳槽後的工作對自己適合的程度,忽略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是否能得到延續和增加,以及是否有利於自己整體職業生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