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人來說,跳槽早已司空見慣。但在決定跳槽前,千萬別忘了先算算跳槽成本,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來看這樣一個例子:赫得寶是畢業於北京某大學生物工程專業。2010年畢業後,他進入北京某民營高新科技公司,專門做研發工作,月薪8000多元。業餘時間,同學們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都羨慕他,赫得寶也從不吝嗇買單。兩年後,同學們聚會時,赫得寶卻宣布:“我辭職了,今天不買單了。”大家都很驚詫,忙問緣由。赫得寶告訴大家,因為一次工作疏忽被老總責備了幾句,他一氣之下就辭職了。赫得寶還憤憤地說:“我好歹也是名校畢業,專業好,幹嗎在你私營企業受罪啊,這回非找個外企不可,說不定工資更高呢。”
事實證明,赫得寶的確是個搶手的人才,他發出簡曆不久,就陸續有了回音,但絕大多數用人單位開價四五千元,和他的理想薪金相距甚遠。就這樣,赫得寶高不成低不就,隻好在家“待業”。兩個月後,赫得寶無奈地選擇了一家合資公司,工作壓力很大,月薪隻有4500元。可是這家公司,赫得寶也沒待多久,不僅是工資低了很多,更主要的是,赫得寶覺得在這裏無法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
於是,赫得寶又投簡曆,接下來的3年,他換了3家公司。對於一個高技術的人才來說,頻繁地換公司,嚴重地影響了他的工作。3年寶貴的時間裏,赫得寶沒有新的科研成果,為此,他非常苦惱。
跳槽還要承受“待業”期間因無經濟收入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競爭壓力,除非你對自己跳槽後的去向有較大把握,否則不妨在跳槽之前,綜合測算一下“跳”的成本,聽聽親朋好友的意見,不要貿然辭職。正式跳槽前,一定要多問問自己:有沒有必要跳槽?跳槽後會不會發展得更好?跳槽千萬不要意氣用事,更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否則到頭來隻會越跳越糟。
像赫得寶這樣因為跳槽不當而陷入困境的人越來越多。好多優秀的人才由於先前對未來的考慮不夠深入,而在之後導致了很高的“跳槽成本”。這些成本不僅僅是指金錢,更多體現在青春、職業含金量、個人的信心影響等方麵。而正是這些方麵,將對人的一生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頻繁跳槽,難贏老板信任
有一位人力資源部經理曾說過:“當我看到申請人員的簡曆上寫著一連串的工作經曆,而且在短短的時間內,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的工作換得太頻繁了,頻繁地換工作並不代表一個人工作經驗豐富,而是更說明了一個人的適應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快速適應一份工作,就不會輕易離開,因為換一份工作的成本也是很大的。這樣頻繁跳槽的人,不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和信任感。一個什麼工作都做不長久的人,讓人想到不會是公司的問題而是他個人的問題。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懷疑;第二,他對企業的忠誠度值得懷疑;第三,我不能肯定他會在我的公司做得長久。所以這樣的人,我們在錄用時顧慮就比較多。”
員工頻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損害的是企業,但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對員工的傷害更深,無論是個人資源的積累,還是所養成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習慣,都會使員工的價值有所降低。頻繁跳槽,不利於自己的經驗積累和進步,重要的一點是,難以取得老板的信任。
範曉麗的外號是“範跑跑”,3年中換了5個不同的工作。最開始在學校當老師的她沒一個月就失去了興趣,整天抱怨辛苦、麻煩,而工資又少得可憐。於是,她一咬牙,連檔案都不要了,跳進了一家公司。進公司後,她的收入提高了,精神煥發,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可沒多久,大概1年時間吧,範曉麗又頹廢了,她常抱怨說:“整天地幹活、加班,他還總拿各種標準來威脅你,動不動就有被炒的危險,真是受夠了!”
此後,“範跑跑”又因為人際關係、收入、環境等問題經曆了無數次的跳槽,用她的話來說,“沒有跳過槽的人是沒有價值的人”。可事實證明,她是不斷跳槽的人,也未見得跳出了多少價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她不斷地跳槽之中喪失了很多職業上的持續積累,盡管她對目前的收入還算滿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想繼續攀升更好的職位和薪水卻顯得有點底子薄弱。
跳槽時不能忽略的一點,就是不要讓職業道路失去連續性。因為,職業生涯具有螺旋上升性,最講究“連續”。除非是你打算徹底改行,否則如果你的職業生涯出現斷層,或者一個發展良好的職業道路,突然掉轉行進方向,對於你的職業發展都是一種“倒退”。畢竟,以往的積累是你作為一個職業人最寶貴的財富。
缺乏職業可持續發展的跳槽,會使自己陷於不利的局麵,會使自己喪失職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