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國以來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經驗
1.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具有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在實踐中不斷開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認識真理道路,從而更好地指導道德建設的實踐。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2.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隻有廣泛性要求,沒有先進性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就失去了方向;隻有先進性要求,沒有廣泛性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就沒有群眾的基礎。
3.加強黨員和幹部隊伍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關鍵
共產黨員要帶頭身體力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為在人民中倡導這些道德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抓好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四有”新人,關鍵是黨員和幹部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
4.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道德教育是弘揚先進道德風尚的一種重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要發揮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激發廣大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
5.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能否把青少年道德建設搞好,是關係到我們的事業是否後繼有人,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關係到民族興衰的大事。我們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傳授體係,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營造好的輿論文化氛圍,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努力通過多種渠道來教育廣大青少年。
6.德治與法治相結合
德治與法治相結合就是把道德的基本規範上升為法律,加強道德立法。實行法治,為開展德治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開展德治,在法律法規不能調控的領域裏,發揮思想道德調控的積極作用。德治和法治的結合,更有利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健康發展,也是開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有效手段。
三、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應堅持的幾個原則
(一)堅持從實際出發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從實際出發,這是總結半個世紀以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成敗得失而取得的一條基本經驗。毛澤東同誌把這個原理通俗地表述為“實事求是”。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堅持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和曆史唯物論。就是堅持和實踐黨的思想路線。從實際出發,一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任何一項決策,包括目標、任務、內容和原則的確定,都不能脫離我國的道德現狀和群眾的接受能力,都要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二是從各地、各部門的實際出發。中央關於道德建設的要求和部署是立足全國整體提出來的,而各地、各部門的情況千差萬別,麵臨的主要問題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正確處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把中央的精神和本地的實際結合起來,從本地本部門的具體情況出發,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思路。三是從個人的實際出發。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要麵對個體存在的差異,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對少數先進分子,主要是發揮榜樣和示範作用,大力宣揚他們的道德精神。大多數幹部群眾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要常抓不懈。對少數落後分子和腐敗分子,主要運用強製性手段,製止他們的不道德行為。
(二)堅持貫徹物質利益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貫徹物質利益原則,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基本要求。物質利益原則是處理和調整人們物質利益關係的準則和行為規範。貫徹這個原則首先要重視和關心群眾的物質需求,解決群眾物質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貫徹物質利益原則,要妥善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把個人利益同個人主義混淆起來,忽視甚至抹殺個人利益,同時也要避免單純追求個人利益,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防止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還要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暫時利益與根本利益的辯證關係。
(三)堅持曆史與現實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