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爻辭所說:“晉(進)如鼠,貞厲”即是這層含義。而在攻城方麵,《易經》主張抓住時機實施不斷的進攻,一鼓作氣以爭取成功。
《同人·九三》爻辭說:“乘其墉,弗克,攻,吉。”意為當攻城者登上城墉,而守城之敵堅拒不退之時,如攻者因不能立刻得手而不抓住時機繼續攻打,就會前功盡棄,城也就不能攻下,隻有不斷攻打,以強大攻勢挫敵士氣,才能取勝。
這是對兩軍相持韌者勝、勇者勝的最早總結。
2、《軍誌》、《軍政》的軍事∴
姬昌能聘用政治地位低微、破落貴族出身的呂尚為最高軍政長官,無疑是打破了常規,為前所未有,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實屬難能可貴。
《荀子·君道》謂:“夫文王非無貴戚也,非無子弟也,非無便嬖也,倜然乃舉太公於州人而用之”,讚賞之意溢於字裏行間。
這反映出當時對人才特別是軍事人才的重視,表明軍事人才思想已經萌芽,揭開了我國軍事人才思想史的第一頁,到戰國時各國聘用身份賤微但有軍事才能的“士”來擔任將帥成為普遍現象,溯其思想根源當自姬昌始。
① 楊筠如:《薑姓的民族和薑太公的故事》,見《古史辨》第二冊上編。
呂尚進入周統治集團後,很快就成為領導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西周建立前後對周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麵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在滅商戰爭的準備與實施過程中其功尤著。
正如《史記·齊太公世家》所說,周滅商之戰,以“太公之謀計居多”,“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謀略——引者注)皆宗太公為本謀。”
其論至為貼切,呂尚的確不愧為我國軍事理論的啟蒙者,在軍事思想上有重大突破,對軍事、尤其是戰略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諸多軍事思想均為後世謀略家所師法繼承,即使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2、呂尚在軍事方麵的主要活動
呂尚一生中軍事方麵的主要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文王時期,輔佐姬昌進行滅商戰爭的準備;武王時期,輔佐姬發進行滅商戰爭;成王時期,輔佐姬旦(周公)和姬誦(成王)鞏固西周統治。
(1)輔佐姬昌進行滅商戰爭的準備
呂尚進入周統治集團之時,正是周族不斷發展壯大之際,姬昌正采取各種措施,積蓄力量,準備滅商。但周作為一方國,僻處西方一隅,雖自古公亶父以來一直苦心經營,國力不斷強大,但與統治中原已有數百年的商王朝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等方麵,仍居於劣勢地位,要想以戰爭手段立即消滅商王朝,還不可能。
文王姬昌雖矢誌滅商,一時竟難以遂願。而呂尚適周,使文王更加堅定了信心,從而加快了滅商的步伐。
呂尚被文王重用成為周統治力量的核心人物後,根據當時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為文王提出了一個逐步消弱商力量,增強自己的實力,即先求改變力量對比,然後伺機進行決戰的謀略方案。
為實施這一方案,呂尚輔佐文王在內政外交上采取了幾項戰略性的措施。
第一,麻痹紂王,爭取自身發展的有利環境。
商紂王雖然殘暴無道,但並不是昏庸之輩,公正地說他是一個有一定才智的君王,曾力圖振弊起衰以期複興,因此他對周的興起和不斷擴張,並非毫無警惕,更不會漠然視之,季曆的被殺和姬昌被囚於羑裏即是明證。
如果輕視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