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軍、前軍包圍莒邑;左軍、後軍包圍即墨。即墨大夫戰死,邑人共推田單爲將,率兵民抗擊燕軍。
樂毅見包圍兩城經年不下,遂下令軍隊後退九裏築壘圍困。樂毅爲威服二城人心,下令不得俘獲出城之人,賑濟貧困者,讓城內人民“各複舊縣,以安其心”。
又經三年,即墨、莒仍未攻克。
周赧王三十七年,燕昭王死去,惠王即位,惠王做太子時不喜歡樂毅,齊國乘機進行反間說:“齊城不下者兩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聞樂毅與燕新王有隙,欲連兵且留齊,南麵而王齊 .齊之所患,唯恐他將之來。”①
燕惠王猜疑樂毅,遂令騎劫取代樂毅爲統帥。樂毅逃亡到趙國。
騎劫遠不是田單的對手。田單詐言齊士卒害怕割鼻子、掘祖宗墳墓。
騎劫即令燕軍割齊俘之鼻和挖掘齊人墳墓。
結果反而使齊人民憤怒,誓欲死戰。
田單又欺騙燕軍,假意約期投降。騎劫信以爲真,更加放鬆了戰備。
於是田單收城中牛千餘頭,披上繒衣,上畫五彩龍文,在牛角上綁縛尖刀,在牛尾係上油脂葦束。反攻之夜,把城牆掘開數十穴,燃著牛尾,縱牛出城,選5000士兵隨其後衝入燕營。
燕軍見牛披龍文,尾燃烈焰,觸人即死,以爲神兵。更兼即墨城上戰鼓、金鐸,響聲震天,燕軍鬥誌全無,大敗而走。
騎劫被齊兵殺死,田單乘勢追逐燕軍至河上,將淪陷的70餘城皆盡收複。田單遂迎齊襄王(湣王子法章)回到臨淄。
襄王以功封田單爲安平君。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火牛陣”的故事。
齊在戰勝魏國以後,儼然以東方大國自居,與秦並稱東、西帝。
但就實力而論,齊並不具備滅掉燕這樣一個大國的條件。
所以齊宣王伐燕雖然五旬而舉,但欲並吞燕國領地則招致了失敗。
燕昭王發奮圖強,謀劃洗雪國恥,經過28年的努力,終於破齊。
同樣,燕也不具備吞掉齊這樣一個大國的條件。
所以,樂毅未獲滅齊全功,而騎劫又終以失敗而告終。
燕國從此再沒有輝煌的舉動。齊雖然收複了失地,但從此也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國爭鋒。
(七)秦北滅義渠、南並巴蜀之戰
義渠在今甘肅、甯夏一帶,是西戎中較強大的一支,經常與秦發生衝突。
周顯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35年),義渠曾在洛水流域打敗秦軍。
四年後,義渠因發生內亂,國力不振,秦庶長操率兵前去平定。
周顯王四十二年,義渠臣服了秦。
秦對義渠的態度是:“中國”無事於秦,秦就向義渠拓地燒荒,進行劫掠。“中國”有事於秦,秦就向義渠出使納幣進行撫慰。
周慎靚王元年(公元前320年),秦大舉進攻義渠,攻到鬱郅(今陝西省莊陽東)。
二年以後,韓、魏、趙等五國攻秦,秦就送給義渠君“文繡千匹,好女百人”,進行拉攏。
但義渠君識破了秦國的手段,並不買賬,乘勢起兵襲秦,在李帛大敗秦軍,至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擊敗韓、趙、魏、燕、齊以後,又回頭大舉攻擊義渠,奪取了義渠25城,向西北擴充了勢力。
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襄王在甘泉宮誘殺了義渠王,接著起兵攻滅義渠,盡並其土地,設置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巴、蜀與秦接壤,在秦國西南部、物産豐富,是塊富庶之地。
秦惠文王時,爲了向外開拓,張儀和司馬錯就秦軍戰略打擊方向問題曾發生了一場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