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協助將軍處理軍中各種事務。
用今日的話來說,就是組建軍中統帥部。
其二,規定將軍與君主的秘密通信方法。
一爲陰符,以符節的長短來規定各種暗號。
二爲陰書,將軍與君主有機密大事,用陰書而不用符。
書要“一合而再離”,即把一封書信分爲三部分,而采用“三發而一知”的方法,即差遣三個人各送信的一部分,他們互相參差,誰也不知信的內容。敵人再聰明,也不會識破秘密。
這種秘密通訊方法,僅見於《六韜》,而不見於其它先秦軍事著作。它是我們研究古代軍事通訊的寶貴資料。
其三,論述了“因於敵之動”而決定我軍的行動方向,在“兩陣之間”臨機應變,隨著形勢的無窮變化而運用奇正謀略等一係列進攻戰的作戰原則。
指出:“善戰者,居之不擾,見勝則起,不勝則止”(《軍勢》)。
指出將軍在戰術上造成\" 神勢\" 的二十六種戰術原則(《奇兵》)。
提出了運用五音和五行來判斷敵情的各種辦法,論述了運用敵軍士氣盛衰、陣勢治亂、軍紀嚴弛等預見勝負的各種征兆。
最後,論述了戰時的兵器裝備應與平時的生産工具結合起來,可以農具爲兵器。
如:耒耜可爲“行馬蒺藜”,鋤耰可爲“矛戟”,蓑薛、簦笠可爲“甲胄、幹楯”等。
這在古代強調兵農相結合的兵家中,也別具一格。
《虎韜》十二篇,主要講部隊兵器裝備、野戰和圍城戰的各種戰術等三個問題。
其一,它詳盡論列了一萬人的部隊所配備的各種武器裝備。這是其它兵書所沒有的。
據《軍用》篇,一軍可配各類戰車九種:
(1)武衝大扶胥,36乘。這是一種大型戰車,上麵設有大盾爲掩蔽;
(2)武翼大櫓矛戟扶胥,72乘。這是一種裝有大盾牌和矛戟的戰車;
(3)提翼小扶胥,144乘。這是裝備有小盾牌的小型戰車;
(4)大黃參連弩大扶胥,36乘。這是裝有“大黃參連弩”的大戰車;
(5)大扶胥衝車,36乘。這是一種攻城的臨衝戰車;
(6)輜車騎寇,是一種輕快的戰車;
(7)矛戟扶胥輕車,160乘。這也是一種輕便的戰車;
(8)木螳螂劍刃扶胥,20乘。這是一種裝有劍刃像螳螂臂式的戰車;
(9)軸旋短衝矛戟扶胥,120乘。這是一種裝有矛戟而可以旋轉的戰車,計有兵車六、七百乘。
軍中攻守之器:大頭鐵棒1200枚,大柯斧1200把,方頭鐵槌1200把,飛鈎1200枚,木蒺藜20具,鐵蒺藜1200具,各種相連接的鐵蒺藜12000具,方胸鋋矛1200具,矛戟小櫓12具,附有絞車連弩。渡溝塹的飛橋,寬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帶轉關轤轆,八具。渡江河的飛江,寬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八具。天浮(浮遊器材)、鐵螳螂(鐵錨之類),圓形,外徑四尺以上,用鐵環連結,32具。在天浮上架浮橋叫天船。各種鐵鏈1200條,四丈以上長繩600條,帶鐵環的中等繩300條,小號繩12000條。天下雨時,輜重車還要蓋上車頂板,再蓋上用麻編織成的篷布。
各種軍用工具:伐木大斧300把,大鋤300把,銅杵300把,鐵耙300把,鐵叉300把,方胸兩枝鐵叉300把,大鐮300把,大櫓刃300把,帶環的鐵橛子300把,鐵榔頭120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