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福禍相依(2 / 2)

傅斌亭打小就是大少的小跟班,哥倆讀書都是不成的。雖然嫡庶有別,但大少一向也帶契小五。二人一處吃喝玩樂,從沒落下過兄弟。若不是後來小五跟了二爺出門行走,郊外馬場上也是少不了這小子的身影。這樣一個在衣食無憂的環境裏少年人,如今隻一身衣裳,領著一個姨娘出走家門。日後的生活有多難過,大少不曉得確切情形。但試著易地相處,反正他自己來說,真是難也難死了。

傅大少把話悶在心裏胡思亂想,蘇氏見他這個樣子便有些擔心。身邊的喬媽媽和巧雲,因為目睹春妮和七少出事沒有及時阻止,心裏多少有些虧心。這個時候喬媽媽不敢再提讓蘇氏回娘家的話,巧雲也乖巧地奉了蘇氏的命令,跟在慕容氏身邊幫手。蘇氏親自端了羹湯,用小勺子喂給傅佳亭吃。二帝之爭前,大少愛出門和人耍玩。傅家接二連三出事後,大少承擔起家族職責,也是三天兩頭往外麵跑。即便外麵局勢緊張,出不得門時,也沒說和少夫人廝守在屋裏的。所以眼下這段日子,當真是二人自成親以來,難得的有長久耳鬢廝磨的時光。

又因著春妮的離開,兩人之間最後一點阻礙也沒了。蘇氏和婆婆一道,精心照料傅大少。傅佳亭也很領蘇氏的情,他對蘇氏本就沒有什麼不滿意,現下就更滿意了。不過大少心裏一堆心思,有時兩人一處處著,傅佳亭也會神遊物外。總的來說,小夫妻兩相處和睦,孟氏看在眼裏,覺得兒子兒媳很有點相濡以沫的意思,心頭甚是安慰。對於小五的事,卻是不好再提。大家看在二爺添了許多白發的份上,都對這個話題閉口不言。也隻有老爺子偶爾會說道一兩句,至於中風的老夫人,一家人幹脆就沒把這事告訴她。

眼看的春暖花開,大少漸漸恢複。家裏添了兩間喜事,一件是三爺升遷,遞交了原先的公務後,會兜個圈順道來家一趟。三夫人親自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任老夫人,老太太身子不靈便,但頭腦清醒著。聽了小任氏的轉述,臉上也有笑意。老三算是傅家最有出息的兒子,也是老夫人的驕傲。老太太一輩子有三子一女,二爺是她的長子,自然是旁人不能比的。五爺是老夫人的小兒子,年少成名,人生的又好,是她的心頭肉。三爺居中,看起來似乎平平無奇。讀書比不過五爺,場麵上比不過二爺。但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情感比較複雜,子女做得好,父母固然會歡喜。子女不成器,做父母的反而愈發偏疼這個孩子。父母心裏的“一碗水端平”,標準往往和做子女的不同。

三爺高不成低不就了少年青年,終於沒有辜負全家希望,科舉應試做了個小小的縣台。品階雖小,大小也是個官。堪稱傅老太爺這一支,步入仕途第一人。所以不管什麼時候,即便傅家本家遭了劫數,對傅三爺銀錢上的供給也從沒停過。這回三爺又沒讓家人失望,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守得雲開見月明,就在大家以為傅三爺要在任上終老的時候,這人居然升官了。其實傅惠禮升官,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三爺做事勤勉認真,規規矩矩守在任上三年又三年。傅家被人放火燒了祖宅,親娘中風臥床,他都不曾丟開職守,可見這是個踏實做事的。

便是龍庭上麵坐的那個,不是傅惠禮示過好的複興帝商誠正,而是安平帝商格致,也不能否認傅家三爺是個好官的事實。雖無大功,這麼多年資曆累積,也該給他動一動了。傅三爺得了升遷,揚眉吐氣,想起了一直支持自己的傅家人。從二爺和小任氏過往給他的書信看,傅家在州府裏的日子不比從前。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傅惠禮覺得到了自己回報家族的時候。便有心利用這次衣錦還鄉,給父兄臉上添些光彩。也讓瞧著傅家的那些人看看,自家一時遭了殃,卻不是朝中沒人。有自己在,傅家重新翻身是遲早的事。三爺有沒有高估了自己且不作評論,對傅家而言,在外的子孫回來家中探望,總之是件喜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