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稱心佳婿(1 / 2)

傅家春日裏另一件喜事,便是一直寄居在外祖家的傅慧枝母女,終於統一意見,找到了個好女婿。這位佳婿便是四少的那位同窗,寺廟裏長大的梁法華。黃思婷一眼看中了他,四姑奶奶見過他也覺得有眼緣。妙的是去年年末那場加試,四少沒中,梁法華中了。但這人心性好,對功名並不看重。四姑奶奶某日單獨帶了黃思婷出門,路上“偶遇”梁法華。傅四姑奶奶和他說話,問起他的誌向。梁法華淡淡一笑,答道:“說來要叫夫人見笑了,我實是個懶散的。夫人問我誌向,我哪有什麼了不得想法。要問我仕途之事,小子在廟裏住著,耳濡目染,倒也明白一個順其自然的道理。隨緣吧。”

梁師兄這話說的不溫不火,答得似是而非,卻是莫名合了四姑奶奶的心意。四姑奶奶的先夫黃大人就是太過耿直,竟然就在任上把自己勤勉沒了。四姑奶奶一個婦道人家,不懂得為效君恩,死而後已的大道理。就明白一件事,誌存高遠的男子,不適合居家過日子。指望著夫君發達,自家日後鳳冠霞帔做誥命,不如多在當下雙宿雙飛。四姑奶奶心疼女兒,不想讓黃思婷步自己的後塵,一心要給她選個這樣的好夫婿,給自己找個省心的女婿。從傅景亭到傅宇亭,二者中前者勝出。結果傅三少從外麵弄了個三少夫人回來,四姑奶奶沒轍。現在是傅宇亭和梁法華比較,傅四少還是輸了。又一次輸在他母親,三夫人小任氏身上。

四姑奶奶和小任氏做了半輩子的姑嫂,還能不了解這人。小任氏要說壞心,大約也是沒有的。麵上看去三夫人為人識得大體,八麵玲瓏。實際骨子裏,她是個最小氣愛與人計較短長的人。傅慧枝和她沒發生過什麼齷齪,那也是四姑奶奶和她沒有利害關係的緣故。這還是傅慧枝在的時候,若是她有朝一日不在了,小任氏會如何對待黃思婷還是未知。別說娘舅最親的話,三哥傅惠禮是個官迷,家務事上指望他不得。連自家老娘任老太太這輩子,都不曾指望過這個兒子。四姑奶奶又憑什麼,把自己女兒的後半生幸福維係在這位兄長身上。四姑奶奶為女兒謀劃的,不是一日兩日的好日子,而是長長久久的舒心日子。因此,當更好的人選梁法華出現,四姑奶奶就毫不猶豫地把四少,從自己的女婿名單上剔除了出去。當然這一切都是傅慧枝單方麵的作為,小任氏從開始就沒答應過讓傅宇亭娶黃思婷。

綜合各方因素,四姑奶奶挑了梁法華,這人除了前麵說的那個好處,還有一樣傅四少比不了的。梁法華是個孤兒,是廟裏和尚養大的。無父無母在別人看來,可能會說梁法華命犯孤星之類不吉利的話。於黃思婷而言,卻不算什麼。黃大人英年早逝,四姑奶奶要是真信這種言論,豈不是連自己都給數落了。除去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這件事對梁師兄來說,固然不幸。對黃思婷母女來說,卻是妙極了。四姑奶奶捧在手心養大的女兒,本就不舍得讓她嫁去別家,伺候對方的雙親。梁法華可好,壓根沒有這種煩惱。即便這人是個窮書生,四姑奶奶也認了。在四姑奶奶看來,這位梁書生頭腦聰慧靈活,小夫妻成親初期,或許少不得自己要給他們幫襯些。將來這人必定是要有番前程的,但他不是黃大人,也不是自己的三哥,而是個女子能托付終身的好人。堪稱佳婿典範,錯過這村就沒有這店了。

四姑奶奶心裏有了盤算,這事還不能立刻定下來。還有一樣事要做,便是問問女兒黃思婷的意見。四姑奶奶不是什麼開明人,但她這一家就她和女兒兩個,不問清楚了就亂點鴛鴦譜,日後小兒女不和諧,也還是她的麻煩。說起來當初傅家的三少四少兩個人選,四姑奶奶看中後也都是問過了黃思婷的。回去關上門,支開丫頭婆子,四姑奶奶和女兒說起梁法華。這小妮子一聽居然臉紅了,看來她也是有心。四姑奶奶滿意了,也就把這事定了下來。隔日去了書信,向傅宇亭詳細打聽起這位梁師兄來。傅四少不曉得姑媽作甚對梁法華來了興致,卻還是據實回答。書信回來,梁法華言行表裏如一,四姑奶奶看了很滿意。

傅慧枝為了女兒真是再多謹慎也不嫌多,探聽完了梁某人在書院裏的表現,她便又借著上香的名義,去了附近容留這孩子存身的寺院,打聽梁法華的身世內情。廟裏的老方丈須發皆白,但頭腦清楚不糊塗。梁法華當年便是老和尚做主,留在寺裏養大的。當年把小嬰孩從山門前抱起的掃地小沙彌也還在廟裏,四姑奶奶一個都沒錯過,挨個問他們梁法華身世來曆的細節。其實她打聽人的時候,這一老一少兩個和尚也在觀察傅四姑奶奶。被問起時,四姑奶奶笑了笑。沒好意思說是自家相看女婿,隻說是有個人家看中了他。自己是個中人,代人前來廟裏詢問則個。

老和尚在山上參了一輩人世事人情,聽傅慧枝這麼手,哪裏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當下也不揭破,合掌宣了一聲佛號,叫過當年的小沙彌,叫他把事情經過回憶一遍給四姑奶奶聽。這位如今已經做了知客,見慣了愛打聽是非的夫人太太們,當下並不怯場。也是先行了一禮,才把梁法華的身世娓娓道來,言道:“當日天色未明,頭一晚下了雨,起得早了頗有些寒意。小僧身著夾衣去山門前清掃落葉,山上秋日來得早,葉子落的也比城裏多些。”傅慧枝聽這小和尚羅裏吧嗦,沒有直奔主題,心裏有些著急。但見他說的動情,也不好出言催促。知客僧回憶了一番當時的情境,才說到傅四姑奶奶關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