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稱心佳婿(2 / 2)

知客僧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的那個秋日的清晨,連言語裏都帶了幾分冷清,說道:“風裏吹到臉上帶著涼意,偶爾還有昨夜的雨水,順著枝葉落到脖子裏。小僧縮著頭,抱著掃帚出來,隱約聽到有嬰孩的哭聲。不瞞女施主,小僧那時還小,四周還黑著,聽到這種動靜,心裏怕得很。”傅慧枝雖曉得對方是在說梁法華,可也不禁被他話裏的語氣感染,帶了幾分擔心聽下去。知客僧繼續道:“佛家慈悲為懷,若那嬰孩的哭聲不是山貓野怪弄出來糊弄人的,真的是個小嬰兒,我又豈能見死不救。”說到此處,這和尚向著老師傅行了一禮,道:“況且方丈常教導我們,佛門之中,不舍一人。若是曉得我因著種種顧慮,放棄行善也要怪罪我學經不精。”老和尚點頭,表示確是這般沒錯。

知客僧言道,因此他便壯著膽子,抓著長柄掃帚往那哭聲傳來處走去。走到近前,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隻見一塊大石上麵,有一個大大的竹籃,裏麵有個藍布碎花的包裹,哭聲便是從那包裹裏傳來的。知客僧揭開包裹,裏麵露出一個小嬰孩的白嫩的臉。一陣冷風吹過,那孩子又瑟縮了幾分。這時他再也沒有猶豫,丟下掃帚,把孩子抱在自己懷裏,用外衣給嬰孩擋在外麵。一手托住小孩兒,另一手抓了竹籃就往山上跑。他把孩子交給了大和尚,大和尚又把孩子交給了老方丈。

說來這孩子也是乖巧,之前哭得可憐,可是一被和尚們抱在懷裏,就再不哭了。尤其是老方丈抱起他時,這小嬰兒居然笑了起來。方丈因此說這孩子是個有緣的,又因著當時書案上攤開了一本法華經,便給他取名法華。梁字是寫在嬰兒的小衣上麵的,除了這個字,再無其他線索。和尚們就這樣把梁法華收養下來,傅慧枝聽到這時,不禁長歎一聲,不知是誰家父母這樣狠心,把這樣一個好孩子拋下不管。

山寺清苦,要養育一個小嬰兒,其中辛苦自不待言。把人養到老大,也一直沒提給梁法華受戒入空門的事。皆因老和尚一句話,說佛家不能代人成佛,又說渡人先渡己。梁法華佛緣雖深,但他塵緣更深。後來和尚們便求了常來廟裏的一位居士先生,請他收了梁法華做弟子,教導他經史子集。再後來這孩子便越行越遠,憑著自己的聰明學識,考到官家的書院裏讀書,做了個生員。老和尚又宣了一聲佛號,臉上滿滿都是驕傲。

傅慧枝是來廟裏打聽梁法華身世的,結果什麼都沒問出來。卻也是不虛此行,曉得了這孩子的遭遇,四姑奶奶對梁法華多了些憐惜,愈發堅定了要他做自家女婿的心思。按說和一個老和尚提兒女姻親之事,有些匪夷所思。但四姑奶奶也不知道,梁法華的婚姻大事,她還能找誰說去。這時便也顧不得前言,厚了麵皮向老和尚坦言說,便是自家要招女婿,請方丈行個方便。老和尚微笑頜首,言道:“阿彌陀佛,寧拆七座廟不毀一樁婚。夫人提親這樣的好事,老衲豈有不允的。卻不知法華那孩子曉得此事沒有。”四姑奶奶聽到老和尚說出讚成的話,臉上便笑成了一朵花,對一老一少兩個和尚道:“說來也巧,這個梁法華是我家侄兒的同窗,他二人甚是相得。我這個做姑母的,在外也見過這孩子幾麵。倒還沒有探過他的口風,不過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好一上來便和年輕人說這些去。”

老和尚聞言也笑了,曉得雙方既然見過麵,這位夫人又能找到這裏來,十有八九梁法華自己也是有意。知客僧聽了傅慧枝的話,比老和尚還要喜形於色。雖說做了和尚的人四大皆空,可人生世間,又豈能免俗。這些年梁法華在廟裏一點點長大,和尚們沒有子嗣。對他們而言,這個少年便如同子侄一般。老和尚晚年除了功課,寺裏好些事都不管了。但梁法華就像是他的親孫一般,他的事老和尚還是記掛心頭的。現下聽到這孩子成家在即,日後便是離了廟裏,世間也有他一個家在,老和尚說不欣慰那是假的。雙方一團和氣分手,回到家四姑奶奶把話透露給女兒黃思婷。姑娘家心腸都是水做的,還未正式議親,便對對方心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