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看透對手,把握人生的航向(1 / 3)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316405929690270731,6838936284967209991,7316100908373249064,7220732984595319869,7329749881424202814,7340854275628616766,7311275526562253864,7316431506421845046,7345722433933937726,7257408041996258344,7330960936032816190,7229640720594766906,7023706537877064711,6890728370670144526,7314152214212119564,7296713351134972937,7294566464411929638,7329735883911875646,7316473099237461027,7257453146853608507,7311275528663600178,7324905191474465854,7316402344155941940,7329749604654648382,7330952048503950398,7340539045157555262,7078184356296002568,7233628637570796605,7340532056658562110,731537127848594944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對手,是在某個十字路口上擋住你去路的人,你可以不喜歡,但不得不依靠。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將阻擋自己前進道路的人視為仇敵,這是人之常情。他是你的對手,也可能成為你前進的障礙。但是,沒有對手的人生索然無味,沒有攔路虎的坦途令人喪失鬥誌。看透對手,你就會把握住人生的航向,會進一步辨偽去妄,使自己的意誌剛強起來,把對手的力量當作前進的動力。

1.化敵為友,欣賞對手

俗話說:“男兒出門一步,就有七個敵人。”對現代人而言,敵人真是不勝枚舉,如商敵、情敵、棋敵、牌敵、考敵等。其實,既然同樣是人,為什麼要為自己設下那麼多的敵人?為什麼要那麼懷恨別人?這種朝朝暮暮與人為敵的人,終有一天,會變成冷酷無情的人。

有的人一旦對立場相左的人產生恨意時(即使是假想敵),就會千方百計地攻擊對方,直到徹底打倒對方為止。還有一些人,抱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心理,如果挨了一拳,一定要還以三拳才肯罷休。如此一來,不但永遠無法和解,還會增加彼此之間的憎恨,落得兩敗俱傷,最後同歸於盡。

為了避免產生這種現象,我們應該盡量欣賞對方的成就,體諒對方,而不是播下仇恨的種子。

恩恩怨怨何時了?如果一味想著報複敵人,其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反之,如果以德報怨,就能使敵人成為你的朋友,成為你可以依靠的一座靠山。

淮陰侯韓信年輕時家裏很窮,由於沒有正當職業,他便到處遊蕩。由於手頭拮據,為了充饑他隻得沿街討飯。

有一次,饑餓難忍的韓信來到縣城的護城河邊釣魚。旁邊有幾個洗衣服的老年婦女。有一個老婦見韓信幾天沒有吃飯,高大的身材都快支撐不住了。她很可憐韓信,連著幾天給韓信帶來飯食。韓信感謝老婦,說:“我以後一定要報答你。”老婦人生氣地說:“我可憐你幾天沒吃到一頓飯,哪裏指望你的報答?但願你成為一個有用的男子漢吧!”

韓信聽了老婦人的話,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悻悻地向城裏的街上走去。忽然,有人高聲喊道:“韓信,站住,不許過去!”

韓信一看,前麵有一群人在街上談天,其中有一個神態驕橫的少年,叉著腿,伸著胳膊,擋住韓信的去路。韓信不想理他,那少年竟更加狂妄,指著韓信背上挎的那口寶劍說:“別看你身軀高大,帶著寶劍,其實是個膽小鬼,沒有什麼出息!”這時,好多人已經圍上來看熱鬧。隻聽那少年說:“韓信,你要有膽量就用劍刺死我;如果不敢刺我,就隻許從我兩腿之間鑽過去!”說完,又把腿叉開,擺出架勢。眾人出於好奇,一齊盯著韓信。韓信呆呆地站了好久,緩緩地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從那少年胯下鑽了過去,他這狼狽不堪的樣子,頓時引起了眾人的喧鬧和譏笑。

10年過去了,韓信參加了推翻秦朝的農民起義,先在項羽手下,後在劉邦部下任將軍。他被劉邦重用之後,統兵百萬,屢戰屢勝。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定韓信軍功最大,封為楚王。楚王韓信於是又回到了當年流浪受辱的故鄉,打探當年老婦人及侮辱他的那個少年的下落。當地百姓聽說,紛紛議論道:那位老婦人該富貴了,那位少年的末日到來了。

韓信終於找到了老婦人和那個少年,還召來了附近的鄉親。他賜給老婦人千兩黃金,讓她安享晚年。輪到那個曾經侮辱過韓信的人了。隻見那人已經成為一個身強力壯的成年人,膽怯地跪在韓信麵前。

韓信指著那個男子對左右說:“這是一個壯士。當年侮辱我時,我當然能夠殺死他。但殺死一個無知的少年又有什麼用呢?因此我一直忍了下來。今天,我任命他為中尉,掌管捕捉盜賊的事情。”

出人意料的決定,使那位男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引起了百姓的驚奇和讚歎。而韓信的部下也更加信賴和效忠他們的主人了。

不計前仇,以德報怨。韓信表現了一個有氣度、有機謀的大將的胸懷。由此,人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韓信能駕馭千軍萬馬,成為足智多謀的常勝將軍了。

有一位哲人說過:“沒有敵人的人生太寂寞。”這位先哲真是好大的口氣,試著思索一下,誰希望以敵人的存在來充實自己的人生經曆呢?其實,如果仔細想想,你的敵人是誰呢?是不是從出生開始就有敵人存在呢?敵人本來並不存在,隻是由於某些原因才出現。有些時候,原來的朋友反目成為現在的敵人,也許將來還會轉變為朋友。

著名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的情節:關羽投降曹操後,曹操待他甚厚,但最終關羽還是掛印封金,辭別了曹操,決心投奔劉備。

盡管關羽給予曹操“怨恨”,但曹操仍寬宏大量地向關羽付出了“恩德”。他親自為關羽送行,還贈送關羽一件紅袍。

以德報怨,確實能感化敵人,使敵人成為自己的依靠。試想一下,後來曹操能在華容道全身而退,不是全仗關羽的“一念之仁”嗎?

不打不相識,你們為什麼不能成為朋友呢?把你的敵人看作你的朋友,堅持感情的投入,堅持禮讓的美麗內涵。如果你這樣做了,說明你正在一點點地提高自己,使自己心胸開闊。

以德報怨,常常能以很小的代價換來敵人與你的和解,使敵人成為你可以依靠的人。

做人何必用那種仇視的眼光看待對手呢?這樣,你會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與其如此,還不如用一顆友善的心去欣賞對手。

一語道破:

欣賞對手,你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不但使對手變成朋友,而且還能取得對手的信任和幫助。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2.對手讓你成為強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不斷遇到對手的挑戰,有時也會碰到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但我們沒必要去憎恨他們。相反,要善待對手。因為正是這些對手才激起你的萬丈雄心,讓你不斷克服自身的弱點,消除自身的弊病,讓你成為真正的強者。

有一次,一隻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他決一雌雄。獅子果斷地拒絕了。“怎麼,”鼬鼠說,“你害怕嗎?”“非常害怕,”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和老鼠比賽的麻煩在於,即使贏了,你仍然是一隻老鼠。”對於低層次的交往和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顧的。

在競爭中尤其如此。你如果與一個不是同一重量級的人爭執不休,就會浪費自己的很多資源,降低人們對你的期望,並無意中提升了對方的影響。

同樣地,一個人對瑣事的興趣越大,對大事的興趣就會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問題,人們就越關心瑣事。

這就如同下棋一樣,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會很輕鬆,你也很容易獲勝,但永遠長不了棋藝,而且這樣的棋下多了,棋藝會越來越差,所以好棋手寧可少下棋,也盡量不和不如自己的對手較量。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最佳途徑是找個能力強的人做對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他認為,應敢於和高手“試比高”。當他在鄉鎮小店裏自學時,就敢於對大數學家蘇家駒的理論提出質疑。正是“班門弄斧”的可貴精神,使他提早闖進了數學王國的神秘宮殿。

物理學家伽利略年輕的時候,就向先師亞裏士多德發出挑戰。他提出的“如果毫無摩擦,運動著的物體便會永遠運動下去”這一大膽的設想,後經牛頓實驗證明,發展成了力學第一定律。

愛因斯坦在牛頓力學取得輝煌成就、成為物理學界的絕對權威時,卻提出相對論的設想,認為牛頓力學隻是大千世界中物體處於宏觀低速運動中才適用的規律,愛因斯坦的這個見解,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華羅庚、伽利略、愛因斯坦是數學界和科學界的巨擘,他們的成功,就在於敢尋找高手做對手,敢為天下先,敢與高手過招。

我們在競爭中要找一個什麼樣的對手呢?

如果你是霍利菲爾德,你就去找劉易斯或泰森做對手;如果你是姚明,你就去找科比或奧尼爾做對手;如果你是齊達內,你就去找羅納爾多或菲戈做對手;如果你是劉國梁,你就去找瓦爾德內爾或金澤洙做對手;如果你是小林光一,你就去找李昌鎬或李世石做對手;如果你是普京,你就去找布什或布萊爾做對手。

隻有和高手過招,你才能理解競爭的真正意義,才能體驗到競爭的激烈,才能觀察到對手的優秀之處。也隻有在與高手過招的過程中,你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缺陷。這樣,在平時,你就會注意從哪些方麵努力,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當你意識到危機就要降臨的時候,你應該怎樣應對,使自己度過危機或者把危機作為自己成功的跳板呢?要想使自己度過危機,就要強化自身的快速反應和綜合競爭能力。《中國青年報》曾經登載過這樣一則故事:狼常到牧場叼羊。牧場主隻好雇來獵手圍殲,消除了狼患。可是,沒過多久,羊群便流行瘟疫,死去的羊比原先被狼叼去的還要多。牧場主轉而請來醫生防治,卻一直不見效。

後來,他們又請來一批專家會診,專家開出的“藥方”竟然是:捕捉幾隻狼來,放回附近山溝。這豈不是太荒謬了嗎?其實,這個“藥方”合情合理。原來,狼的光臨對羊群有著天然的“優生優育”作用。因為狼的騷擾,常使羊群驚悸奔跑,從而強健了羊的體格。此外,老弱病殘之羊填入了狼口,疫病源也就被消除了。

在這裏,危機感或者危機已不再隻是“潛伏的禍機”,而是一種孕育著進步的生機。

現實中,我們會不斷遇到對手的挑戰,也會碰到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對手,但我們沒必要去憎恨他們。沒有狼群追捕的羊群變得弱小無力。沒有了競爭對手,獨行於漫漫人生路上,既沒有比較,也沒有壓力,又何來驚險刺激所帶來的快感?

深入思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真正促使我們堅持到底的,真正激勵我們前行、讓我們昂首闊步的,不是順境和優裕,而是那些常困擾我們,令我們擔憂、令我們煩惱的競爭對手。生活的旅途中,與自己同行的人很多,隻有你追我逐的競爭,才能使我們不斷汲取前進的動力。人多了,路自然就窄了,一條大道被分成若幹條小路,每個人都艱難行走在自己的小路上,心裏暗暗比較著與同路人的差距。也許有的人會伸出腿去,把快要超過自己的人絆倒。其實,這不僅延誤了別人到達終點的時機,還浪費了自己的智能和精力。

一語道破:

和高手過招,是件有百利而無一弊的好事情。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你都應該找能力強的人做對手。

3.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絕對的對手在現代社會,那種動輒就兵刃相見的血肉搏殺幾乎沒有了,但確實還有敵對的一方:在戀愛上,你可能有情敵;在事業亡,你的敵人可能會更多。在諸種情況下,首先你應當看清他是否是真正的敵人。如果不是,你就不應當對他懷有敵意;如果是,你就應當正大光明地和他決鬥並設法戰勝他。

當然,這裏的“決鬥”絕不是指用暴力,而是用你的智慧和知識與對手“競爭”,爭取在公平和坦誠的氛圍中,看誰能奪得最後的勝利。

競爭是生物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個普遍規律。積極的、良性的競爭是值得肯定的。《論持久戰》中說:“(競爭中)由於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也可以化優勢為劣勢,化主動為被動。”競爭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賽,同時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賽。在競爭中,競爭者一方麵要不怕強者,不怕嫉妒,敢於爭強,力求爭先;另一方麵,又需要善於同他人協作、互助,增長群體情感和合作精神。

事實上,競爭本身就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誼鼓勵和支持,情緒安慰及緊張後的娛樂,在交際和協作中得到知識,增長經驗,提高取得成功的勝算。

敵人的皮鞭無情地抽打在你的身上,疼痛透骨。依人之常情,你難免會對他恨之入骨,但真正有胸懷、講策略、有眼光的人,他會做到化敵為友,倒戈反擊。所謂“奪人鋼鞭還打人”,容納對手為己所用,等於手中又多了一件製伏敵人的利器。

在宛城之戰中,大將典韋為救曹操,力戰群敵,身負重傷,悲壯地陣亡。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戰鬥中喪生,曹操本人也被暗箭射中,險些喪命,敗局可謂慘不忍睹。因此曹操與對手張繡可謂仇深似海。但當張繡經賈詡勸導投奔曹操時,曹操拉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不要把以前的怨隙記在心上”。“相逢一笑泯恩仇”,曹操不但沒殺張繡,反而封他為揚武將軍,並與他結為兒女親家。張繡非常感動,從此竭心效力,為曹操打敗袁紹,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絕對的對手,關鍵在於你怎樣去理解,怎樣去把握。

在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入口處有一位修鞋師傅,他大概50多歲的樣子,他收攤的時間一般都很早,天氣不好的時候更是早早地收了攤子回家。後來我再去的時候發現又多了一個修鞋的,年紀和他差不多,臉上也是長滿了皺紋和黑斑,隻是多了一付拐杖,是個殘疾人。

此後情況就不同了,那第一個修鞋師傅再也不早走了,無論刮風下雨,他都會堅持到底。兩個人的競爭拉開了序幕,因為都想站第一個位置,所以兩人越來越早。第一個人想,多掙幾塊錢可以給媳婦買支廉價的口紅。獨身了一輩子,50多了才娶上個媳婦,得好好疼愛,可是怎麼就又冒出這麼個瘸子來?要不自己的小買賣多滋潤,想早點就早點,想晚點就晚點,現在不行了,他得起五更了。還好媳婦知道疼他,老是熱乎乎的飯菜,他也知足了。第二個人的情況與他類似,隻是媳婦不知道疼人,每天就知道塗脂抹粉,還老嫌他掙錢少,所以他必須爭取占據第一個位置。為了占到第一個位置,他甚至淩晨三點就起床。這麼做也是為了討女人的歡心,誰讓自個兒有點殘疾呢。

兩個人的競爭是暗暗的,他們從來不說話,誰來得早就占第一個位置,另一個人絕不吭氣,在旁邊支開攤子就回家睡覺去了。第二天那個人會來得更早,如此反複折騰,兩個人毫無懈怠的意思。旁人看了都說兩個修鞋的窮折騰什麼,然而兩個人並沒有誰先打退堂鼓,到後來競爭簡直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特別是冬天,一個人為了能占上位置,竟然搬上鋪蓋在露天睡覺,那可是三九天啊,他們你一天我兩天地替換著睡,白天再繼續幹活,由於凍了一夜,白天他們的臉色特別難看,手凍裂了也顧不上。西北風刮起來時,街上幾乎沒有人了,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早走過,風雪中他們像兩座雕塑。路過的人都說:“師傅,快回家吧,這是什麼天氣啊,回去和老婆孩子呆會兒吧。”但他們誰也沒動搖的意思。

這種競爭幾乎持續了一年。有一次,那個瘸子好幾天沒來,另一個人想,他莫非病了?他想打聽一下,可又怕人家說他貓哭耗子假慈悲,怎麼這人不來他心裏倒沒著落了?他想自己可真賤,睡了好幾天好覺就覺得不自在了。後來的一天,他正低頭修鞋,聽見對麵擺雜貨攤的老太太說:“你說那個瘸子多可憐,沒想到腦溢血這麼幾天人就死了。媳婦更夠嗆,丈夫屍骨未寒就跑了。”他一下子呆住了,修鞋的手停了下來,那個顧客問:“你怎麼停下來了?”他的眼淚突然就下來了,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哭,瘸子死了嗎?瘸子怎麼會死呢?那個顧客問他怎麼了,他吸著鼻子說:“凍的。”

他再也不用早起了,又恢複了往日的清閑。按說他應該高興,掙的錢也比原先多了,可他忽然覺得自己從前特傻,他怎麼會在三九天呆在外邊?就為了多掙幾個錢,錢真不是個東西。想想過去,他真後悔啊,畢竟那人是個瘸子啊,他怎麼這麼自私呢?現在完了,想看也看不見了,他竟然沒有和瘸子說過一句話,竟然不知道瘸子姓什麼,這是怎麼回事啊?

他終於想通了。人生無非是吃喝拉撒睡,那麼較真有什麼用?人與人相遇就是緣分,他覺得自個兒有點對不住那瘸子。清明的時候他買了一些燒紙,在路邊燒了。別人問他給誰燒的,他說:“朋友。”

後來又來了一個修鞋的,比他年輕,總是搶第一個位置。他總是笑著讓給年青人,還和年青人有說有笑的。不久,兩個人成了不錯的朋友,帶了什麼好吃的兩個人一起吃,天氣不好的時候,兩個人就早早地收拾攤子,去旁邊的小酒館中喝一杯。他想,這才是人生,放鬆,自在,有朋友,有女人,有兒子叫爹(雖然那兒子不是親生的),有酒、有歡樂。這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當我們的內心緊張、僵持、偏執時,似乎環境與他人都在與我們為敵,生活如在刀鋒上行走;當我們改變心態,寬容地看待人生和體諒他人時,我們才可以獲取一個放鬆、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得好:“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有的隻是永久的利益。”他一生都在奉行著這句話,在用人方麵更是如此。丘吉爾作為保守黨的一名議員,曆來非常敵視工黨的政策綱領,但當他執政時卻重用了工黨領袖艾禮,自由黨也有一批人士進入了內閣。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在保守黨內部,對前首相張伯倫也沒有以個人恩怨去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他不計前嫌,很好地團結了眾多對手,顯示了他寬闊的胸懷和高明的用人之術。

張伯倫在擔任英首相期間,曾再三阻礙丘吉爾進入內閣,他們的政見非常不合,特別是在對外政策上,張伯倫和丘吉爾存在很大的分歧。後來張伯倫在對政府的信任投票中慘敗,社會輿論讚成丘吉爾領導政府。出人意料的是,丘吉爾在組建政府過程中,堅持讓張伯倫擔任下院領袖兼樞密院院長。這是因為他認識到保守黨在下院占絕大多數席位,張伯倫是他們的領袖,在自己對他進行了多年的批評和嚴厲的譴責之後,取張伯倫而代之,會令保守黨內許多人感到不愉快。為了國家的最高利益,丘吉爾決定留用張伯倫,以贏得這些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