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競爭對手臉上頓時一陣紅一陣白,進退不得。卡內基給他遞上一杯酒,使他有機會掩飾一時的窘態。
第二天,那抨擊卡內基的人親自來到卡內基的家裏,再三向卡內基致謝。從此他變成了卡內基的好朋友,生意上也互相支持。這個人還常常稱讚卡內基,認為他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使得卡內基的朋友都知道卡內基多麼和藹、多麼慈祥,從而更加親近他、尊敬他。
卡內基就是卡內基,受到對手的侮辱也不在乎,相反示以友好,拿出誠意,從而雙方獲得了交流,贏得了友誼。
卡內基和他的競爭對手的交情是一種“不打不相識”的交情,其中有寬恕,有包容,有慷慨的義氣,有豪爽的俠情。
當你樹立了一個敵人的時候,你所得的將不隻是十個敵人,你在精神上所受到的威脅將十倍百倍於他實際上給你的威脅。
而你用高尚的人格感動了一個敵人使他成為你的朋友的時候,你所得到的也將不隻是十個朋友,你在精神上所感受的歡樂和輕鬆也將十倍百倍於他實際上所給你的。
首先來看看一個人“報仇”所需要的投資。
精神的投資——每天計劃“報仇”這種事,需要花費無數精力,想到切齒處,情緒心神的劇烈波動,很有可能影響身體的健康。
財力的投資——有人為了“報仇”而投入了一輩子的事業,大有“玉石俱焚”的味道,就算不放下一輩子的事業,也得花費不少的財力做報仇的部署。
時間的投資——有些“仇”不是說報就能報,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四十年都可能報不成,就算仇報了,自己也已經鬢發斑白。
由於“報仇”此事投資頗大,況且還未必報得成。不管報成與否,隻要“報仇”這件事存在,你就得既思考又行動,既費心又費力,損耗自己的元氣,因此我們還是主張“有仇不報”。
一個成熟的人、有智慧的人懂得掂量輕重,知道什麼事對他有意義、有價值,“報仇”這件事盡管可消“心頭之恨”,但“心頭之恨”消了,卻極有可能迷失了自己,所以“君子”有仇可以不報。
人和動物有些方麵是不同的,動物的所有行為都依照本性而發,屬於自然的反應;但人不同,經過思索,人可以依照當時需要,做出各種不同的行為選擇,例如——學會愛你的敵人。
愛你的敵人,是件很難做到的事,因為絕大部分人看到敵人都會咬牙切齒,都會有滅之而後快的衝動。如果環境不允許或沒有能力消滅對方,至少也會保持一種冷漠的態度,甚至會說一些讓對方不舒服的嘲諷話,可見要做到愛敵人真是談何容易。
正因為難,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低之分、大小之別。也就是說,能當眾擁抱敵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愛敵人的人要“非凡”一些。
能愛自己的敵人的人也就是站到了主動的地位,采取主動的人“製人而不受製於人”,采取主動,不僅僅迷惑了對方,使對方搞不明白你對他的態度,更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明白你和對方到底是敵是友,甚至可能誤認你們已“化敵為友”。可是,是敵是友,隻有你才心知肚明,但你的主動,卻使對方處於“接招”、“應戰”的被動局勢。如果對方不能夠“愛”你,那麼他將得到一個“心胸狹窄”之類的評語,兩相比較,二人的分量不言自明。愛你的敵人,除了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對方對你的敵意,使你對對方的敵意不被惡化。換句話說,在為敵為友之間,留下了一條灰色地帶,免得敵意鮮明,反而阻擋了你的去路與退路。
此外,你的行為也將使對方沒有立場對你再進行任何攻擊,他若不理睬你的擁抱而仍舊攻擊你,那麼此人必定會遭到眾人譴責。
最重要的是,愛你的“敵人”這個行為一旦做出來,久而久之必會成為習慣,讓你和別人相處時,能夠大度一些,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無礙,進退自如,而這恰恰是成就大事業的重要本錢。
所以,競技場上比賽開始前,比賽雙方都要握手敬禮或者擁抱,比賽後也要照樣再來一次,這是最常見的當眾擁抱你的敵人——競爭對手。
一語道破:
愛你的敵人是在豐富我們人脈關係中所必修的一課,也是最難的一課。連敵人都能夠愛,還有什麼不可以放下,還有什麼人不能愛。擁有這種涵量的人,他本身就已經具有了很大的能量。如果不通過這一關,我們始終不可能攀登理想的高峰。
9.跟敵人握手,才能壯大自己的力量不知是誰說過,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變得機智勇敢、豁達大度的,不是優裕和順境,而是那些常常置自己於死地的打擊、挫折和競爭對手。這句話相對而言說出了一定的道理。
挪威著名的劇作家亨利·易卜生把自己的對手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堡的畫像放在桌子上,一邊寫作,一邊看著畫像,從而激勵自己。易卜生說:“他是我的死對頭,但我不去傷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讓他看著我寫作。”據說,易卜生在對手斯特林堡的目光關注下,完成了《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等世界戲劇文化中的經典之作。
做人有了欣賞對手的心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
人生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無論競爭多麼激烈的對手。競爭過後都會有聯合的可能。因此,在競爭中,不要做得太絕,要給人留條活路。這就是俗話說的“為人不可太絕”的道理。
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也是不夠的。隻有與那些過去與你是競爭對手的人,找到雙方的共同利益,以壯大力量去奪取更大的勝利。
愛你的敵人,處處留有餘地。這樣一來,既降低了對方的警惕,也為自己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愛你的敵人,能夠較順利地接近成功。
隨著比賽的開始,拳擊台上走過來兩位選手。這兩位選手可以稱得上是勢均力敵。走在前麵的那位叫阿森,笑容可掬,禮貌地向全場觀眾揮手致意。後麵的那位叫約翰,因為上一場比賽阿森讓他出盡了醜,所以他對阿森有著很強的敵意。約翰一上場,就兩眼通紅,虎視眈眈地盯著阿森,不但對全場熱情的觀眾不予理睬,而且連比賽的禮儀——雙方握手擁抱也粗暴地拒絕。就那樣瞪著眼睛,看著阿森,單等裁判的一聲哨響。
對於約翰的無禮行為,阿森顯得比較寬容,聳聳肩,一笑了之。
比賽剛開始,約翰就以奪命招式先聲奪人,使對手陷入絕境。不但阿森心裏清楚,連全場觀眾也明白約翰是在報仇,是在發泄,而不是在進行高質量、高水平的比賽。於是;觀眾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阿森身上,所有人都在為阿森加油。
最後,比賽以阿森勝利而結束,這正是大家共同盼望的結果。如果我們說這場比賽的勝敗取決於兩人的態度和心情,似乎有些武斷,甚至有一點牽強附會。但不應該否認的是,在這場勢均力敵的比賽中,良好的心情絕對是阿森獲勝的重要因素。
無論如何,愛你的敵人一點也不吃虧。由於敵人的出現,你不斷激勵自己,不敢輕易懈怠,實際上占到了很大的便宜。
浪跡社會,你的對手就是你的幫手,他能使你不輕易懈怠。要想在社會上過好,就要主動向你的敵人握手。有了這種胸懷,你的成就往往比不能容忍敵人的人高出許多。愛敵人的人也是最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就的人。
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敵人和朋友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很難說清楚。也許,人們為了利益之爭會形成各種各樣的集團、組織和階層、階級,他們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標走到一起,又行動一致、思想相近,因此成了朋友。而敵人呢?可能是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也可能是具有無法避免的衝突的對象。
這樣一來,朋友與敵人的關係便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個人在人際關係中的核心。你的父母、妻子、子女肯定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而你的競爭者則多數會成為你的敵人。但是這隻是一種情況,實際上你與朋友、敵人的關係是不斷調整,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的。正如英國著名的外交家托馬斯·潘所說那樣:“我們沒有永恒的敵人,我們也沒有永恒的利益,我們所有的是共同的利益,一與英聯邦一致的共同利益。”
可見,敵人與朋友,隻是相對而言的,也隻是暫時的,並非永恒不變。那種幻想擁有永遠的朋友和懷有永久的仇恨的人,都有著一種與現實格格不入的思想。
朋友和敵人,從來都不是絕對的。隻要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甚至是同病相憐,都可以結成朋友。而結成朋友的根本目的,就是壯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在社會的奮鬥和交往中能夠做到遊刃有餘,左右逢源,為自己、為他人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更多的機會。敵人,也許是我們的錯覺所致,或是我們目光短淺、孤陋寡聞所致,使他在心理上印上了你仇恨的烙印。而你一旦想改變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卻是難上加難。所以,這一切全靠你的勇氣和遠見卓識,與朋友團結,與敵人握手。
總之,冷眼看世間冷暖,笑談人生得失,與敵人化幹戈為玉帛,也不失為一種心滿意足、春風得意的心境。
一語道破:
怨恨就像一團麻,要想解開,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善心。心胸狹窄、“英雄氣短”的人,隻會用極端的辦法加劇與對手的矛盾。胡雪岩在此所表現的做人境界是值得稱道的。
10.敵人打你一個嘴巴,你送他一包糖俗話說:吃虧是福。敵人打你一個嘴巴,你送他一包糖,這種吃虧,其實就是一種寬容的智慧。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和真誠的態度寬容別人,就等於送給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禮物。
在美國一個市場裏,有個中國婦人的攤位生意特別好,引起其他攤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無意地把垃圾掃到她的店門口。
這個中國婦人隻是寬厚地笑笑,不予計較,反而把垃圾都清掃到自己的角落。旁邊賣菜的墨西哥婦人觀察了她好幾天,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把垃圾掃到你這裏來,你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婦人笑著說:“在我們國家,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垃圾往家裏掃,垃圾越多就代表會賺很多的錢。現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這裏,我怎麼舍得拒絕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來越好嗎?”
從此以後,她店門口再也沒有垃圾了。
寬容不是遷就,也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絕對要有一個開闊的胸懷。“敵人打你一個嘴巴,你送他一包糖”。有這種不計前嫌的心態做支撐,你將來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與輝煌。
有一個寓言故事:野狼和獅子同時發現了羚羊,它們商量好一起追捕那隻羚羊。它們合作良好,當野狼把羚羊撲倒,獅子便上前一口把羚羊咬死。但這時獅子起了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這份獵物,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拚命抵抗,後來它雖然被獅子咬死,但獅子也深受重傷,無法享受美味。
試想一下,如果獅子不如此貪心,而與野狼共同分享那隻羚羊,豈不皆大歡喜?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規則!
我們常說,人生如戰場,但人生到底還不是戰場。戰場上敵對雙方不消滅敵人就會被敵人消滅。而人生賽場不一定如此,為什麼非得爭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呢?
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是出於它們生存的需要。但人類社會不是動物界,個人和個人之間,團體和個體之間的依存關係相當緊密,除了競賽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對自己都是不利的。
唐代大將郭子儀、李光弼二人原本在節度使史思順手下聽差,但二人長期不和,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史思順外調,郭子儀因才華出眾而被任命為節度使,李光弼擔心郭子儀公報私仇,欲帶兵逃走,但又有點猶豫不決。當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時,唐玄宗命郭子儀領兵討伐。身為大將,此時正是報效祖國的時刻,李光弼找到郭子儀說:“我們雖共事一君,但形同仇敵,如今你大權在握,我是死是活,你看著辦吧!但懇請放過我的妻兒。”
營帳裏的氣氛頓時凝固起來,眾多將領不知所措。在這種情形下,如果郭子儀感情用事,後果不堪設想。但郭子儀畢竟具有大將風度,他握住李光弼的手,眼含熱淚地說:“國難當頭,皇上不理朝政,作為臣子,我們怎能以私人恩怨為重,而置國家安危存亡於不顧呢?”說完倒地便拜。
李光弼被郭子儀的誠心所感動,他在戰鬥中積極出謀劃策,打敗了叛軍。郭子儀推薦李光弼當上了節度使。後來,李光弼的權力也日益增大,與郭子儀同居將相之職,二人之間沒有半點猜忌之心。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它不僅因為郭子儀虛懷能容,寬廣能恕,更因為誠心感動人而獲得雙贏。就像廉頗與藺相如的關係一樣,郭子儀與李光弼的友誼也成為了千古佳話。
當你在社會上行走時,建議你也像郭子儀那樣采用“雙贏”的策略。這倒不是看輕你的實力,認為你無力扳倒你的對手,而是為了現實的需要。
那種“你死我活”的爭鬥在實質利益、長遠利益上來看都十分不利。所以你應該和對手相依相存謀求雙贏互利。
一語道破:
俗話說:“有仇不報真君子,知恩不報枉為人。”“世間本沒有過不去的河”世間之大,人無完人,犯錯誤的事是難免會發生的。如果你將一個無意觸犯你利益的人作為對手,知仇必報,你將不會完全主宰你的命運,甚至會誤入歧途。不計前嫌、化敵為友才是你打開仇隙枷鎖的一把鑰匙。
11、寬恕你的敵人
每個人都說寬恕是美德,如果要一個人真正地去寬恕敵人時,那就有所不同了。隻要稍稍提一提,就會有人對你大呼大叫的。人們並不認為寬恕是一種特別超然、很難實行的德行,而是認為以此態度對敵人,其行不可忍受,也為人所不齒。他們會說:“說這種話叫人惡心”,大多數人以為寬恕自己的敵人是要承認他們並不是那麼壞的人;而事實上,他們確實是壞人。寬恕是適度彎曲,但折傷不到自己;寬恕是承受創痛,並為自己療傷。拒絕原諒隻會帶來更多的傷害,何不卸下受難者的袈裟,做個寬恕的人。寬恕,是去傷解痛的惟一良方,是一項重要的求生技能。它可以幫助你在一片誤解、痛苦、怨恨與憎恨的狂亂中,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
讓寬恕打開和解之門,你今天的敵人也許會變成你明天的好朋友。
1754年,美國獨立以前,弗吉尼亞殖民地議會選舉在亞曆山大裏亞舉行。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喬治·華盛頓上校作為這裏的駐軍長官也參加了選舉活動。
選舉最後集中於兩個候選人。大多數人都支持華盛頓推舉的候選人。但有一名叫威廉·賓的人則堅決反對。為此,他同華盛頓發生了激烈地爭吵。爭吵中,華盛頓失言說了一句冒犯對方的話,這無異於火上加油。脾氣暴躁的賓怒不可遏,一拳把華盛頓打倒在地。
華盛頓的朋友們圍了上來,高聲叫喊要揍威廉·賓。駐守在亞曆山大裏亞的華盛頓部下聽說自己的司令官被辱,馬上帶槍開了過來,氣氛十分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華盛頓一一聲令下,威廉·賓就會被打成肉泥。然而,華盛頓是一個頭腦冷靜的人,他隻說了一句:“這不關你們的事。”就這樣,事態才沒有擴大。
第二天,威廉·賓收到了華盛頓派人送來的一張便條,要他立即到當地的一家小酒店去。威廉·賓馬上意識到,這一定是華盛頓約他決鬥。於是,富有騎士精神的賓毫不畏懼地拿了一把手槍,隻身前往。
一路上,威廉·賓都在想如何對付身為上校的華盛頓。但當他到達那家小酒店時卻大出意料之外;他見到了華盛頓的一張真誠的笑臉和一桌豐盛的酒菜。
“賓先生”,華盛頓熱誠地說,“犯錯誤乃是人之常情,糾正錯誤則是件光榮的事。我相信我昨天是不對的,你在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和解的話,那麼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
賓被華盛頓的寬容感動了,把手伸給華盛頓:“華盛頓先生,請你原諒我昨天的魯莽與無禮。”
從此以後,威廉·賓成為華盛頓的堅定的擁護者。
當華盛頓被打倒在地時,是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悔恨終身的事的。可貴的是華盛頓能保持冷靜,以寬容來解決問題,把一個仇人變成了忠誠的擁護者。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複,那樣對自己的傷害將大過對別人的傷害。
二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激戰後兩名戰士與部隊失去了聯係。這兩名戰士來自同一個小鎮。
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依然沒有與部隊聯係上。有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可也許是戰爭使動物四散奔逃或被殺光,這以後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僅剩下一點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
有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雖然饑餓難忍,但他們誰也沒動身邊的鹿肉。天知道他們是如何度過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隊救出了他們。
事隔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安德森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對我開槍?但當晚我就寬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背著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此後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恕了他。”
最高境界的寬容就是寬容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倘若我們這樣做了,那麼我們就會從中體驗到我們自身的富有和強大。而當一個人能夠寬容別人時,也必定能夠寬容他自己。由於當他對自己充滿自信之後,他無需去防禦別人。他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對一生中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衝突和挫折具有必要的忍耐力。他能夠積極地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從中克服自己的弱點,使自己不斷趨於完善。
如果說寬恕是一種聖潔的品質,那麼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又都不具備這樣的仁慈。但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這樣會給你帶來一種身心的平和。如果你拒絕忘記那些微不足道的陳年往事所引起的憤怒,你就不能體會到這種平靜。
一語道破:
寬恕敵人有時就像鏡子反射出你對自己的寬恕一樣。寬恕是我們心靈成長的動力,寬恕能治療一切痛恨,能夠增強人際的和諧。不肯寬恕的人大多是自以為聰明的人,但從長遠來看,他們並不聰明。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洗去我們的敵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自由地飛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