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看透上司,打開晉升的竅門(3 / 3)

一語道破:

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都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與障礙。在上司遇到挫折時,如果下屬能與其共渡難關,對上司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7、坦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犯錯是必要的經曆,因為錯誤提供的重要信息能幫助我們應付變局。在每一次錯誤中,我們都能找到未來成功所需的寶貴的經驗教訓。

人犯了錯誤往往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借口辯解推脫;另一種是坦誠承認錯誤,勇於改正,並找到解決的途徑。

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死不承認,或者直到被逼得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極不情願地說句道歉的話。這樣的人很難取得大家的諒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幹,也總有失敗犯錯誤的時候。對一個欲求達到既定目標、走向成功的人來說,正確對待自己過錯的態度應當是:過而不聞、聞過則喜、知過能改。

著名的企業家、鋼鐵大王卡內基曾說:“沒有完美無缺、從不犯錯誤的人,即使犯了錯誤,世界也不會因此而滅亡。我主要根據掌握到的訊息做決策,有時訊息不夠完整,就會導致決策錯誤。這種錯誤可以讓我積累經驗,讓我換一種方法解決問題。我從來不會因為犯錯而苛責自己,經營企業所需的決策成千上萬,不可能每個都正確無誤。”在這裏,我們要特別申明一個問題,錯誤和挫折有本質的不同。挫折是由個人能力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而錯誤則是因為個人的失誤所引發的。我們能夠防範某些錯誤,盡量減少錯誤,但不可能完全杜絕錯誤。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若能認識錯誤,認真檢討錯誤,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就能幫助自己更有效地做好工作,以至於改變自己的處境。

犯了錯誤敢於承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錯誤對於人們是有教育意義的,人們可以從錯誤中學到不懂的東西。小的錯誤可以警告人們避免大的錯誤。有些人礙於情麵和虛榮心,不願和不敢承認錯誤,則失去了避免犯大錯誤的寶貴經驗,以後難免會犯同樣的錯誤,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停滯不前或哀歎自己悲慘的命運。

1929年的夏天,波士頓紅襪隊一壘手卡爾·耶克斯成為美國棒球史上第七個擊出3000次本壘打的人,所有的新聞媒體都把目光投到他身上,數百名記者在破紀錄前一個星期就開始報道他的一舉一動。其中有一位記者問他會不會被這些成績所產生的壓力擊垮,耶克斯笑著回答說:“在我的運動生涯中,我擊球已經超過10000次,其中有7000次沒有成功擊出本壘打,沒擊中的球是擊中的球的兩倍。所以,沒擊中是很正常的事,我不會為此而垮下來。”

許多人都承認成功和失敗是相對的,事實上,它是一頁書的兩麵,以耶克斯為例,打中和打不中都可能發生,不會永遠打中,也不會永遠打不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思考和行動,它能孕育成功的機會,也能產生錯誤。而害怕犯錯誤,不敢大膽地去做,你就會因此而喪失一切成功的機會。看看我們的周圍,成功者為何屈指可數?那些大學生們、管理人員、教師、機關職員以及無數害怕失敗的人,就是因為不敢去嚐試新事物而錯過了許多成功的機會。

不要羨慕成功的人和對自己的屢屢失敗嗟歎不已。要知道成功者往往是失敗次數最多的人,能夠一蹴而就的人是極少數的。

人生本是充滿試驗和錯誤的過程,那些一生從來沒有犯過錯誤的人,必定是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的人。錯誤並不可怕,它是上天給你的一次機會,讓你下一次能明智地重新開始。

綜觀人們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境或難題,不難發現有許多是由於自身的錯誤造成的。然而,一些人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以至於使自己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那些成功的領導們,不僅能堅定不移地向正確的目標前進,而且在發現自己犯了過錯時,也能勇敢地麵對,他們應對錯誤的策略主要有五種,當然這也是他們用來改正錯誤的常見方法。這些方法不僅體現出他們智慧的頭腦,還展現了他們的勇氣。

(1)承認錯誤。這需要一定的勇氣,還需要一定的頭腦。勇氣是敢於認錯的前提,頭腦是正確分析錯誤的基礎。隻有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才有可能指出和改正錯誤,然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2)分析原因。承認錯誤之後,接下來就要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遺憾的是,有些人根本就無視自己的錯誤,根本不把它當回事;而有些人卻無論如何也忘不了自己所犯的錯誤,長時間地處在自責之中。分析錯誤最主要的作用是把握產生錯誤的真實原因,使你將來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3)製定改正計劃。很多人在承認錯誤與分析錯誤之後就萬事大吉了,其實接下來應該製定控製損害程序,並著手糾正錯誤。

世界上最好的東方地毯大多來自中東的小山村,而且這種地毯全部采用手工織成。織工通常是在背麵看不見正確花紋的情況下編織,如果一時心不在焉,就會編錯花紋或顏色。出現這種情況後,如果把織錯的地方拆掉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造成浪費,於是他們將錯就錯,把織錯的花紋和諧地織進原設計圖案中去,除設計師以外任何人都看不出破綻來。

(4)向相關人員道歉。說一句“對不起”是消除錯誤的最有效方法。成功人士中有95%的人表示他們會在犯錯之後道歉,並一致認為這是消除錯誤影響的關鍵。

既然知道是自己的錯,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說一聲“對不起”,然後問對方如何做才能彌補你的錯誤。當對方告訴你他們想要的東西時,你必須仔細傾聽他們所說的話。如果對方的要求合理,就應照做;假如你無法同意,也應該告訴對方,並建議采用其他方式進行彌補。

(5)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這個策略能夠幫助你解脫對於自己錯誤的悔恨,調整做法,避免再犯類似錯誤。

當我們做錯了事,即使沒有被人察覺,自己也會內疚,自己承認錯誤,同樣會起到警示的作用。

一語道破:

當你不小心犯了某種大的錯誤,最好的辦法是坦率地承認和檢討,並盡可能快地對事情進行補救。一個敢於承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是值得信賴和重用的。

8、給上司留點麵子

唐朝時,唐太宗常常對魏征當麵指責他的過錯感到生氣。一次,唐太宗宴請群臣時酒後吐真言,對長孫無忌說:“魏征以前在李建成手下做事,盡心盡力,當時確實可惡。我不計前嫌,提拔任用他,可是,每當他不讚成我的意見時,我說話他就默然不應。他這樣做未免忘記君臣之禮了吧?”長孫無忌勸道:“臣子認為事不可行,才進行勸諫,如果不讚成而附和,恐怕給陛下造成其事可行的印象。”太宗不以為然地說:“他可以當時隨聲附和一下,然後再找機會陳說、勸諫;這樣,君臣雙方不就都有麵子了嗎?”

唐太宗的這番話流露出作為領導對尊嚴、麵子的重視。因此,在工作中要明確領導與下屬的位置,要虛心接受領導的教誨。當受到批評時,最忌當麵頂撞。當麵頂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開場合,你下不了台,反過來也會使領導下不了台。其實,如果在領導一怒之下而發其威風時,你給了他麵子,這本身就埋下了伏筆,設下了轉機。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評,他會在潛意識中產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受到上級批評時,反複糾纏、爭辯,希望弄個一清二楚,這是很沒有必要的。如果確有冤情,確有誤解的話,可找一兩次機會表白一下,點到為止。即使領導沒有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著糾纏不休。這種斤斤計較型的部下,是很讓領導頭疼的。如果你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不受批評,當然可以“寸土必爭”,“寸理不讓”。可是,一個把領導搞得筋疲力盡的人,是不可能晉升的。

在領導發火時下屬要控製住自己。在與領導相處時,盡量不要意氣用事。因為領導做慣了領導,習慣了成功。有些事情一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就會感到不順心。此時,有很多人冷靜不下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下屬就成為他看著煩、聽著厭的目標。

在不了解情況時,作為下屬千萬不要衝動,因為領導的發火有時是沒有什麼依據的。此時應該弄清原因對症下藥,不僅能夠化解領導的怒氣,還會讓他對你的冷靜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立在一家商貿公司工作。一天,公司經理由於與外商談判進行得非常不順利,本來談妥的事情又中途變卦。當他怒氣衝衝地回到辦公室,見到辦公室亂七八糟,心情更加煩躁,不分青紅皂白就大罵起來。此時,王立正在不緊不慢地看報紙,以為領導是衝著他來的,加上平時就覺著領導好像對他有意見,心想:自己的工作做完了,看會兒報紙還挨臭罵。於是與經理爭吵起來。另一位同事連忙過來,向經理問明了情況,領導此時也有些醒悟過來,直言:心情不好,不好意思。對王立卻悻悻然,感到王立不懂事兒。

在領導發火時,要麼采取不理不睬的政策,要麼就主動上前,給他分憂解愁,切不可與領導爭執不休,那樣是最不理智的。

在領導發火時,首先不要妄加猜測領導是否有什麼樣的目的,要保持冷靜;其次用交叉換位的方法,尋找領導發火的客觀原因,並予以諒解;最後,要引導對方把他的原因說出來。這樣,就掌握了控製領導情緒的主動權。頂撞隻會使領導在一怒之下開除了你,即使冷靜之後,也對你沒有什麼好印象了。

下屬應保持對領導的尊重,切不可流露出對上司意見不屑一顧的神色。一定要把談論工作同個人的能力或尊嚴區別開來,時刻留意,不能把工作的看法誤當作對人的看法;也不能讓對方誤解,認為自己對領導本人有看法。隻要上級感到你仍然是維護他的權威,你的意見是針對工作而非是借工作之名進行人身攻擊,他們多半會冷靜下來,仔細考慮你的想法。隻要你處處替領導著想,他最終會為你的真誠所感動。

與領導談論問題時,還要注意方式方法。一般來說,要以一種能讓上司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說明白己的想法,語氣要溫和,言辭要中肯,重要的是有分析、有根據,條理清晰。下級一定要清楚,領導擁有最終的決策權,而你不能是提建議。向領導說明看法,不要選用那些過於肯定的詞語或方式,而是要用建議的語氣委婉地表達。

提建議還要選好時機和場合。在公開場合不如在私下裏提;事已確定就不如事情尚處於醞釀中時提;領導正發脾氣就不如等他心平氣和時提;領導心緒低落時就不如領導較得意時提。總之,下屬應根據領導的性格、情緒、環境等,相機而動,選擇一個最能使他接受別人意見的機會。

三國時,諸葛亮初露才華,火燒博望坡,殺得曹軍大敗。曹將勸曹操說,劉備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為強,除掉它。而曹操也認為,劉備、孫權乃自己統一天下之大障礙,所以決定發兵討伐,掃平江南。

孔融稱曹操是“興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惹得曹操大怒。曹操戰敗後,孔融仰天長歎:“以最不仁義去討伐最仁義者,怎麼能不敗呢!”結果被人聽去,報告了曹操,曹操大怒,誅殺了他的全家。據說,早就有人對孔融說過:“你這人過於剛直,這將是你自取禍患的根源。”

孔融不可謂才不高,可是出言不遜,特別是以“最不仁”來形容曹操,這怎麼能不使曹操心生懊惱,必欲殺之而後快呢?

因此,下屬在與上級說話時,切勿激動,而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即使自己是對的,也要注意態度、方式方法和時機。

一語道破:

從古至今,下級服從上級似乎是天經地義。但當你將目光聚焦於現實時,桀驁不馴的“刺頭”卻不乏其人,甚至每個人都有過刁難、衝撞領導的驚險一刻。同樣是服從,領導的感受卻大相徑庭,世事紛紜迷人眼,唯有服從是關鍵。

9.領導不喜歡隨意跳槽的人

現代社會,網絡發達,信息通暢,為人們提供了很多工作的機會,同時也有工作後再選擇的機會,“跳槽”已經不是什麼新名詞。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有過跳槽的經曆或者想法,換工作就像走馬燈一樣頻繁。很多領導不惜一切代價對員工進行培訓,但是當員工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之後經常是不打一聲招呼就跳槽而去,讓領導顯得很被動,也很無奈。

員工頻繁地跳槽,首先受到直接損害的是企業。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說:“我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我們辛辛苦苦為企業培訓的員工,一轉身他就跳槽了。”員工剛進到企業的時候,拿著薪水,其實還不能為企業創造同等的價值,隻有當他接受過培訓,具有一定技能和實際操作經驗的時候,才正是為企業所用的時候。如果這時候突然跳槽離開,公司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的培訓就沒有取得應得的成果。並且,這時候再招新的員工,不僅時間上有差距,一時也不能完全勝任企業的工作,企業的損失是很大的。

當跳槽越來越成為一種流行時,此舉在更多的領導眼中便成為了一種缺乏忠誠的表現。頻繁地跳槽表麵上看來直接受到損害的是公司,而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上看,對員工傷害更深,無論是個人資源的積累,還是所養成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習慣,都會使員工的價值有所降低。

跳槽對員工的傷害主要表現在多數跳槽者對跳槽缺乏科學的判斷和理性的決定,造成跳槽不當,對自己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大多數跳槽者都存在單純以薪資為導向的盲目性。金錢至上的心理,使那些跳槽者忽略了跳槽後的工作對自己適合的程度,忽略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是否能得到延續和增加以及是否有利於自己整體職業生涯的發展。盲目以薪金為跳槽的原因,這樣的跳槽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吳東是一個工程師,以前在一家世界著名的外企工作,雖然職位不高,但工資絕對不能算低。本來日子過得平平穩穩,直到有一天,吳東接到了一個一家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問他願不願意去他們介紹的公司,並且開出了比吳東當時的收入高出兩倍的薪水。吳東的公司絕對不可能給出這個價錢,所以吳東心動了。一個星期之後,吳東向部門經理遞上了辭職書,附上不菲的違約金。

到了新公司,吳東才發現這家公司在國內隻有一個辦事處,所謂的員工都是以租借的形式給其他大公司幹活,而公司的盈利來源就是這些人力資源,不過吳東也沒放在心上。開始幾個月公司很爽快地發薪,吳東暗暗為自己明智的選擇高興。可是後來慢慢不對勁了,先是工資常常晚到賬,而且越來越晚。那時,吳東又恰好接了一個外地的項目,查詢不方便,等公司欠了他三個月的工資時,他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吳東打電話到辦事處問,沒人。親自去了一趟,才發現已經人去樓空。吳東心一橫,決定查個究竟,畢竟三個月的工資對他來說不是小數目,再說也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吳東找到了位於香港的總公司,沒想到依舊是鐵將軍把門,他隻好灰溜溜地回到了上海。

這次跳槽對吳東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拖欠的工資要不回來,而且原先的好工作也沒了。細數這慘重的損失,吳東才真正體會到,高薪往往是引人們上鉤最好的誘餌,掩蓋了其他一切跳槽不利的因素。為了高薪就跳槽,實在是一個冒險的行為。

我們應該清楚,作為一名員工,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高薪水,重要的是你工作時的心情,是否覺得個人的價值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和利用,是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向著成功的目標在一步步踏實地前進。既然選擇了一份工作,就要認真地幹下去,爭取能早日幹出成效來。因為工作能力的培養,必須要經過一個相對長的時間,頻繁地更換單位或者工作,並不利於專業經驗和技能的積累,最後往往是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都不專業,哪家公司也無法用你。

一語道破:

領導最明白忠誠的價值,隻要你忠誠的投入到工作中,就能贏得領導的信賴,從而獲得晉升的機會,在這樣一步一步前進的過程中,我們就不知不覺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爭取到成功的砝碼。

10、讚美上司不可少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都禁不住讚美的話語,對於領導來說更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掌握說讚美話的藝術,就能夠更好地加深同領導的關係。會說話同辦事是相輔相成的。話說得好聽,說得到位,領導便易於接受我們所提出的條件和要求,否則即便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會容易辦砸。所以,必須要學會說讚美話。

漢元帝劉爽上台後,將著名的學者貢禹請到朝廷;征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這時朝廷最大的問題是外戚與宦官專權,正直的大臣難以在朝廷立足,對此,貢禹不置一詞,他可不願得罪那些權勢人物,隻給皇帝提了一條,即請皇帝注意節儉,將宮甲眾多宮女放掉一批,再少養一點馬。其實,漢元帝這個人本來就很節儉,早在貢禹提意見之前已經將許多節儉的措施付諸實施了,其中就包括裁減宮中多餘人員及減少禦馬,貢禹隻不過將皇帝已經做過的事情再重複一遍,漢元帝自然樂於接受,於是,漢元帝便博得了納諫的美名,而貢禹也達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美國臘朋頓冉特公司總經理冉特曾經說過:“讚揚不會增加消費,但常會增加利潤。”當然,他指的是管理企業方麵對員工取的激勵手段。無論是什麼人,都有一種需要他人讚揚的心理傾向。事實也正是如此,人不分男女老少,職不分高低貴賤,都喜歡聽到他人對自己的適當的讚揚。

《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不明白,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較為嚴重的政治關頭,時常要下詔求諫,讓臣下對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見,表現出一副棄舊圖新、虛心納諫的樣子,其實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態的表麵文章。有一些大臣卻十分認真,不知輕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見,因而時常招來嫉恨,埋下禍根,早晚會招來帝王的打擊報複。但貢禹卻十分精明,專揀君上能夠解決、願意解決、甚至正在著手解決的問題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問題,這樣避重就輕,避難從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做官的技巧已經十分圓熟老道了。

讚譽之詞人人都渴求,人人都需要。稱讚上司也有方法和技巧,如果稱讚領導不恰當,反而會弄巧成拙,隻落下一個“溜須拍馬”的壞印象。稱讚一個人,當然是因為他有出色的表現,但每個人在哪一方麵出色卻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專業技術水平高,工作成績突出;而有的人則在社交方麵有特長,有與客戶打交道的能力。因此,在稱讚上司時應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方式的稱讚。

美國著名的柯達公司的創始人伊斯曼,捐贈巨款在羅徹斯特建造一座音樂堂、一座紀念館和一座戲院。為了承接這批建築物內的座椅,許多製造商展示了激烈的競爭。但是,找伊斯曼談的商人們無不乘興而來,敗興而去,一無所獲。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優美座位公司”的經理亞當森,前來會見伊斯曼,希望能夠得這筆價值9萬美元的生意。

亞當森被引進伊斯曼的辦公室後,看見伊斯曼正埋頭於桌子上的一堆文件,於是靜靜地站在那裏仔細地打量起這間辦公室來了。

過了一會,伊斯曼抬起頭來,發現了亞當森,便問道:“先生有何見教?”

這時,亞當森沒有談生意,而是說:“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時候,我仔細地觀察了您的這間辦公室。我本人長期從事室內的木工裝修,但從來沒見過裝修得這麼精致的辦公室。”

伊斯曼回答說:“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記了的事情。這間辦公室是我親自設計的,當初剛建好的時候,我喜歡極了。但是後來一忙,一連幾個星期都沒有機會仔細欣賞一下這個房間。”

亞當森走到牆邊,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說:“我想這是英國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質地不是這樣的。”

“是的。”伊斯曼高興得站起身來回答說:“那是從英國進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專門研究室內裝飾的朋友專程去英國為我訂的貨。”

伊斯曼心緒極好,便帶著亞當森仔細地參觀起辦公室來了,把辦公室的所有的裝飾一件一件地向亞當森作介紹,從木質談到比例,又從比例談到顏色,從手藝談到價格,然後又詳細介紹了他的設計經過。這個時候,亞當森微笑著聆聽,饒有興趣。

直到亞當森告別的時候,倆人都未談及生意。你想,這筆生意落到誰的手裏,是亞當森還是亞當森的競爭者?

亞當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定單,而且和伊斯曼結下了終生的友誼。為什麼伊斯曼把這筆大生意給了亞當森?這與亞當森的口才十分有關。如果他一進辦公室就談生意,十有八九會被趕出來的。

亞當森成功的訣竅是什麼?說來很簡單,就是他了解談話的對象。他從伊斯曼的經曆入手,讚揚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把他視為知己,這筆生意當然非亞當森莫屬了。

但是,在讚揚領導時,必須注意使用適當的讚美詞句,過度的讚美,會變成一種令人反感的奉承。具體說,在讚美領導時應注意:

(1)選擇好讚揚的詞句

也就是說讚揚的運用也要像使用金錢那樣,有價值需要時才使用。不分場合、不看對象、不準確地濫用讚揚,讚揚就失去了他的價值和作用。

(2)對不了解的人和事,不要隨意讚揚在還不了解上司的長處或需要讚揚的方麵時,就滿嘴讚美之詞,會叫人感到你粗俗不堪。

(3)不要對別人的不足或缺陷進行讚揚隻要是優點、是長處,對集體有利,你可毫無顧忌地表示你的讚美之情。但是,對與領導的不足之處就要避免讚揚了。比如,上司寫的字跡常使他自感不如小學生,而你卻不分良莠,在各種場合讚揚上司的字寫得如何漂亮,上司此時決不會高興的,弄不好還以為你在有意挖苦他。

恭維讚揚不等於奉承,欣賞不等於諂媚。讚揚與欣賞領導的某個特點,意味著肯定這個特點。領導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領導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你的聰明才智需要得到賞識,但在領導麵前故意顯示自己,則不免有做作之嫌。領導會因此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氣淩人,而在心理上覺得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

一語道破:

在與領導相處時,不僅要懂得讚揚的重要性,還要善於運用讚揚的藝術,這樣才能與領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