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職業人生中的最大財富。隨著市場經濟迅猛發展,親朋好友聚少離多,缺少共同語言,親情友情逐漸淡漠,同事關係在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來。但凡工作就會關係到很多協作對象,因此你能否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是你的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要素。
1、不可在同事間議論上司
凡事都要有分寸,說話要有分寸,談論事情要分場合,議論他人要看對象。一次無心的議論也許會變成他人的成事跳板,對自己無疑是一大壞處。因此說話辦事應量力而行。
許多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在閑暇的時候喜歡議論他人,但是千萬要記住,議論也要分場合和對象。在午休時,或是在閑暇的時候與同事聊天,不注意說了關於上司和公司的壞話,說不定就會被誰聽了去。結果傳到了上司的耳中,上司對你的態度就會有很大的轉變。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不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禍從口出”。所以,和同事不能議論上司,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同事之間的相處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全部交心,即使是關係非常要好的同事,相互發一些有關上司的牢騷,也是不明智的行為。
同事之間應該是相互勉勵、相互促進的關係。但關係非常好的幾個同事聚在一起喝酒,談論的話題總是有關公司和上司的,總愛發表一下對公司或上司的意見或不滿。
在工作過程中,因每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處理的方式難免有差異,對上司所作出的一些決定有看法,在心裏有意見,甚至變為滿腔的牢騷,有時也是難免的,但就是不能到處宣泄,否則經過幾個人的傳話,即使你說的是事實也會變調變味,待上司聽到了,便成了讓他生氣難堪的話了,難免會對你產生不好的看法。
古代有個姓富的人家,家裏沒有水井,很不方便,常要跑到老遠的地方去打水,家裏甚至需要有一個人專門負責挑水的工作。因此,他請人在家中打了一口井,這樣便省了一個人力。
他非常高興有了一口井,逢人便說:“這下可好了,我家打了一口井,等於添了一個人。”有人聽了就加油添醋:“富家從打的那口井裏挖出個人來。”
這話越傳越遠,全國都知道了,後來傳到宋王的耳中,宋王覺得不可思議,就派人來富家詢問,富家的人詫異地說:“這是哪兒的話,我們是說挖了一口井,省了一個人的勞動,就像是添了一個人,並沒有說打井挖出一個人來。”
就像上麵的例子一樣,如果你在同事間議論上司的話傳到上司耳中變成“打井挖出一個人來”,那麼就算你再努力工作,有很好的成績,也很難得到上司的賞識。況且,你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點,很容易被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這些因素都會對你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恰當的時候直接找上司,向其表示你自己的意見,當然最好要根據上司的性格和脾氣用其能接受的語言表述,這樣效果會更好些。作為上司,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對你也就多些信任。這比你處處發牢騷,風言風語好多了。所以議論上司不是一件該做的事情。
有時候,可能把一個同事當成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在對他人不滿是,就把他當作自己傾訴的對象。可是,是否想過,當你快樂的向他傾訴心事時,有可能他日被他拿來當成反駁你的武器,到時候自己是怎麼吃虧的都不知道。
王小姐就有過這方麵的教訓。
那還是幾年以前的事,那時她在部隊當文書,連隊的幾個幹部都比較喜歡她,也願意與她交談,或讓她替他們辦一些私事。尤其是連隊的副指導員,對她極端信任,有時把連隊領導之間的一些事情也講給她聽。
她們連隊有幾十個女兵,個別女兵為了入黨或考軍,校就想方設法巴結部隊教官,副指導員對此十分反感。那時郭女士還很年輕,聽到這些事覺得新鮮、好奇,所以後來在與一個十分要好的戰友閑談時就把副指導員講的事情說了。沒想到,她的那位朋友為了讓連隊黨支部推薦上軍校,就把她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指導員,後來她這位朋友如願以償地上了軍校,而郭女士則在指導員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實則否定的談話以後,離開了文書崗位,回到報務分隊幹她的老本行了。
聽到同事在議論領導時,首先應以善意的態度勸告他們不要背後議論領導者,不要擴大議論的範圍,更不要以訛傳訛,有意或無意地貶低領導或損害領導的形象;其次應盡量回避對領導的議論,不得已作評價或說明時,也隻宜點到為止,不要主動挑起話題,更不要添油加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誤解。在這個問題上,自己要有主見,要有一種不怕同事嘲弄、不怕孤立的精神。那種以為同事在議論領導時隻有隨大流參與其中,才能與同事搞好關係的認識是大錯特錯的。
生活中總是少不了愛說別人壞話的人,尤其是對領導,隻要人多的地方,就會有閑言碎語。有時,你可能不小心成為“放話”的人;有時,你也可能是別人“攻擊”的對象。這些背後閑談,比如,領導喜歡誰?誰最吃得開?哪個領導又有緋聞等等,就像噪音一樣,影響人的工作情緒。聰明人要懂得,該說的就勇敢地說,不該說的就絕對不要亂說。
劉麗是一個性格十分開朗的女生,來到新單位沒多久,就成了辦公室裏的“開心果”。一天她和同事下班回家,看見上司的車裏坐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第二天劉麗就在辦公室大聲公布了她的新發現。兩天以後,上司把她叫到辦公室,告誡她以後在上班時間少說與工作沒有關係的事。劉麗悶悶不樂地回到自己辦公的地方,叫她傷心的是,沒有一個人過來安慰她。
後來,劉麗逐漸發現,其實辦公室裏除了她,別人幾乎很少說與工作無關的話,更別說提及別人或自己的私事了。這樣一來,隻要劉麗不開口說話,辦公室裏幾乎是死氣沉沉的。劉麗不明白,為什麼大家之間的關係那麼冷漠,處事都那麼小心謹慎。
防人之心不可無,說話必須看對象。有的人本身就是領導者的“紅人”,他們與領導者不分彼此,你在他麵前非議領導,豈不是自投羅網。有的人自私自利,專門搜集同事對領導者的不滿,然後在領導者麵前請功邀賞,以達到個人的目的。對付這種人的辦法唯有裝聾作啞,不讓他抓住小辮子。總之,不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同事間隨便議論領導者最容易惹是生非,所以還是不隨便議論為上策。
一語道破:
不要把任何人都當成朋友,更不要在辦公室議論自己的上司,說不準你的身邊就有上司的底線,什麼時候為自己埋下了一顆“炸彈”都不知道。
2、巧妙化解同事的排擠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同事突然一改常態,不再對你友好,事事拖著不合作的態度,處處給你出難題刁難你,出你的洋相,看你的笑話,你就得當心了,這些信息向你傳送了一個危險信號:同事在排擠你。
鄧剛是一家公司的業務主管。在公司工作的一個多月時間裏,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普通員工碰到自己,除了禮貌地打個招呼外,沒有其他多餘的話說。鄧剛感到,同事好像從心裏排斥自己,不願意與自己來往。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鄧剛有些納悶,心想自己是剛應聘到公司,應該沒和哪位同事發生過矛盾。經過細心觀察,他有了新發現。原來,公司裏的上司對下屬的態度極為不友好,不但在工作期間隨意責罵下屬,有時還在全體大會上漫罵下屬。
上司對下屬不友好,下屬自然不喜歡上司。自己身為業務主管,因工作關係,和上司接觸較多。其他人不願意和自己往來,可能是擔心自己也是個壞上司呢?想到這裏,鄧剛心裏一下子豁亮起來。
為了驗證自己的推斷,鄧剛選擇個機會,請來幾個有威信的同事聊天。經過試探,他確定了真正的原因——大家怕自己是上司派來的耳目。
有一次,其他上司外出,鄧剛趁這個機會,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徹底解釋一番,他說:“各位同事,我知道大家對我有所顧慮,其中的原因我也明白。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對上司的看法與大家是一樣的。此前,我並不認識上司,更談不上有什麼特殊關係。我來公司,是因為我喜歡這份工作。說實在話,我很想與大家來往,和大家交朋友……”
鄧剛的話音剛落,全場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受排斥的時候要鎮定,繼續做好自己的事。同時,要主動向排斥者做友好的表示。對方收到你友善信號後,往往會消除對你的敵意。被同事排擠,必然有其原因。這些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1)近來升級連連,招來同事妒忌,所以群起排擠你;(1)你剛到本單位上班,你有著令人羨慕的優越條件,包括高學曆、有背景、相貌出眾,這些都有可能讓同事妒忌;(3)雇用你的人為公司內人人討厭的頭號公敵,故連你也受牽連;(4)衣著奇特、言談過分、愛出風頭,而令同事卻步;(5)過分討好上級而疏於和同事交往;(6)妨礙了同事獲取利益,包括晉升、加薪等可以受惠的事。
如果是屬於第一項、第二項,這情況也很自然,所謂“不招人妒是庸才”,能招人妒忌也不是丟麵子的事。其實隻要你平日對人的態度和藹親切,同事們不難發覺你是一個老實人,久而久之便會樂於和你交往。另外,你可培養自己的聊天魅力,因為你的同事們的最大愛好之一就是聊天。通過聊天改變同事對你的態度。
如屬第三項,那便是你本人的不幸,惟有等機會向同事表示,自己應聘主要是喜愛這份工作,與雇用你的人無關,與他更不是皇親國戚的關係。隻要同事了解到你不是公敵派來的密探,自然會歡迎你的。
如果是屬於第四項、第五項,那你便要反省一下,因為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如想令同事改變看法,惟有自己作出改善。平時不要亂發一些驚人的言論,要學會當聽眾,衣著也應切合身份,既要整潔又要不招搖,過分突出的服裝不會為你帶來方便,如果你不是土包子,就是為了出風頭,這會令同事們把你當成敵對的目標。
如果是屬於第六項,你要注意你做事的分寸。升職、加薪、條件改善甚至領導的一句口頭表揚都是同事們想獲得的獎勵,爭奪也就在所難免,雖然大家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彼此心照不宣,誰都想獲得一種優先獎勵權,首先得到領導的信賴和重用,甚至是與同事的關係正常化和親近化也是大家共同努力(或者說是爭奪)的目標。
能夠獲利當然令人向往,但做人不要把利看得太重,更不要和同事爭名奪利。有句話說得好:“該是你的推也推不掉,不該是你的搶也搶不來。”明白了這個道理,還有什麼可爭的呢?在遇到這類事情時,該讓就讓,擺出一副高姿態來。雖然你這次吃了虧,但以後會得到補償的。塞翁失馬,因禍得福,眼前看來不是好事,誰又能保證以後不會出現好的結果呢?
一語道破:
當你受到排斥時,必然感到憤慨與委屈,心生報複和還擊的念頭。但是,釋放這種憤慨可能會惹來更多的麻煩。此時,你應該見機行事,學會適當的忍耐,隻要你能看清這一點,你永遠都不會真正受到傷害。
3、不要隨意傳播同事的隱私
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不要對別人的隱私報有好奇心的,要知道有些事隻能點到為止,才能給自己也給他人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間。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但這種好奇心卻無意中成了製造矛盾的根源。大家在一起談論其他同事,將議論傳播出去,就是製造同事之間的矛盾,使辦公室人人自危,對你這個導火索隻有避之唯恐不及。知道能力強的同事的隱私,也許會成為他的心腹,也許會成為他的心腹之患。
某單位的趙丹、王芳和喬紅及其他同事均在同一辦公室,趙丹和王芳業務能力較強,公司正準備從這些人中提拔一位作為辦公室主任接替即將退休的老主任,其中趙丹和王芳比較有希望,而趙丹與上層領導關係不錯,王芳是老主任的紅人,上層領導已經漏出口風,計劃由趙丹接任。此時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傳出趙丹好像存在男女關係問題,此事是由喬紅口中得知。事情的結果是王芳接替老主任,上層領導對喬紅不滿意,借故將其調到一個效益較差的部門去工作了。
喬紅就是因為傳播了同事的隱私,而被更有能力的人抓住該同事把柄,搞掉了自己前途上的攔路虎。而喬紅並沒有因此得到好處,反而受到同事們的戒備和領導的批評。
人人都有好奇心,對於一旦獲悉的秘密,是很難忘記的。用巧妙的方法處理這樣的事情,才能使自己免於禍患。如果是在偶然的機會獲得秘密,裝作不知道這件事情,不要使事主懷疑到你的頭上。要盡量避免加入談論他人隱私的行列,不要凡事都愛湊熱鬧。要是沒有酒量的人更要注意,避免酒後失言。即使無意中泄露出去,也要當作無辜的樣子,給人本身是一件公開的事情的感覺。如果事情重大,可以直接找人談話,借以警告,以示如果真正出現了泄密,就能夠追查到“責任人”。不過,再怎麼補救也不如不傳播別人的隱私。
有個長舌的老婦人向牧師承認說過許多人的閑話,她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可以彌補。牧師並沒有對她說教,隻是給她一個枕頭,要她到教堂的鍾樓上,把枕頭裏的羽毛散到空中去。她照著做了。牧師說:“好吧,現在把每一根羽毛再收集起來,放回枕頭裏去。”這位老婦人為難地說:“牧師,那是辦不到的!”牧師很嚴正地說:“同樣的,要追回所說的每一個閑話,那就更難辦到了。”
人們有的時候喜歡把自己的煩心事告訴別人。或許在偶然間,或許有人把你當作真心的朋友對你傾訴衷腸,你獲得了同事的隱私,此時千萬不可得意,因為在無形之中你已經增加了一份擔子,擔了一份責任,在暗中受到了監視,暗藏了一絲禍端。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同事的隱私一旦從你的嘴裏暴露出來,不僅會使同事難堪,而且會使你的信譽大打折扣。
在一次宴會上,某人在酒桌上向鄰座的人某校校長的秘密來,同時表現出對校長大為不滿,並說了一堆攻擊的話,在他說話時,有位太太一直不說話。等她說完,那位太太問他說:“先生,你知道我是誰嗎?”“還沒有請教貴姓。”他回答說。“我正是你說的那位校長的妻子。”當場弄得酒席不歡而散。
對同事的隱私的傳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會使該同事在辦公室中輕者羞愧,重者顏麵掃地。該同事對你恨之入骨,你與他的友情會戛然而止,也許在工作中還會成為對頭。同時辦公室的同事會對你另眼相看,與你的距離將會變得很遙遠。要明白知人知麵不知心,特別是對於能力強的同事來講,某個人的隱私也許就是他要搞掉這人的一張牌。你在無意之中幫了他的大忙,但沒有人會感謝你,相反會對你加倍提防小心。
喜歡當眾談及對方隱私、錯處是一種很令人討厭的行為。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而惱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敏感區,免得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采用委婉的話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讓他感到有壓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會權衡的人隻需“點到即止”,一般人是會顧全自己的臉麵而悄悄收場的。當麵揭短,讓對方出了醜,說不定會惱羞成怒,或者幹脆耍賴,就出現很難堪的局麵。至於一些純屬隱私、非原則性的錯處,最好的辦法是裝聾作啞,千萬別去追究。
喜歡傳播別人隱私的人同時也是愛講負麵話的人,他們有時是因過於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要知道,貿然拿來自己所聽到的片麵之言而去大肆宣傳,不亞於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當事後完全了解了真相時,還能更正嗎?
還有的人是看問題過於狹隘偏頗,隻考慮自己,不顧及其他,凡是不對自己脾氣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種便是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人,將別人的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他們很難與人友好交往,即使並沒有直接說對方不好,但他那萬事皆不如意的心態,讓人很難同他找到舒心滿意的共同語言。久而久之,人們會覺得此人太“刁”,難以相處,常常避而遠之,偶有接觸,也隻好打個哈哈敷衍了事。總講負麵話,最終會成為難以與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一語道破:
傳播他人的流言蜚語,有時是出於嫉妒、惡意,有時是為了揭示別人不知道的秘密,以次來抬高自己的身價,這些都是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情。
4、看清七種危險同事
每個公司員工都希望同事與同事之間、員工與上司之間能平等相處,相互促進,人們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精誠合作。同時,員工也期望,在公司事務中,上司及同事對你的評價應主要基於你在工作中的表現,而不應將你的人品及個人性格偏好混在一起。但在現實中,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不幸的是,大多數工作環境中都充滿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盡管你力圖避免與人為敵,但有時你仍會發現自己的身邊就是有人在“搗鬼”,他們會從語言和行動上暗中破壞你的工作或毀壞你的聲譽。一旦你發現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就表明你的辦公室裏已經有小人盯上你了。在公司裏,有以下七種同事你在打交道時必須小心,否則“陰溝裏翻了船”就太不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