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reference_book_ids\":[735607070401128351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攻心為上”是古人所揭示的一條重要軍事規律,也是一條至高無上的處世原則。人心向背,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手腕高明的人,無論是領導一個團體、指揮一支軍隊,還是治理一個國家,總是把爭取人心放在首位。
1、放下架子,與下屬打成一片
放下架子是領導與下屬縮短距離的前提條件。一個領導者如果賣弄權勢。那麼他就等於在出賣自己的無知;領導賣弄富有,等於出賣自己的人格。擺架子的人,不僅領導關係搞不好,群眾關係也搞不好。
作為領導,很容易產生高高在上的感覺,通俗說就是“拿架子”。“拿架子”是沒有好處的,對於下屬而言,領導本來位置就高高在上,具有一種相對優越性。如果領導不注意自己“架子”問題,凜然一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姿態,勢必在自己與下屬之間劃出一條鴻溝,從而切斷領導與下屬進行感情交流和溝通的紐帶,拉遠了上下級之間的距離,更不可能引起下屬的心靈共鳴。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議論:
“嗨!我們這個單位的領導,官雖然隻有芝麻粒大,架子擺得倒不小。哼,他越是這樣子,我們就越懶得理他。”
“你們單位的領導講起話來怎麼是那個樣子,拿腔拿調的,真讓人受不了。”
對於愛擺架子的領導,人們很不喜歡,但這樣的領導不少,這些人不僅領導與領導之間關係難處,而且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關係也難處。愛擺架子的領導表現為:
(1)和普通百姓保持一點距離
愛擺架子的領導平時緊繃著麵孔,輕易不下基層,輕易不接觸群眾,他們把和群眾開玩笑、打成一片看成是有損領導威信的事。有時在現場能了解的問題,愛擺架子的領導卻總是安排他人到辦公室來向他彙報,問東問西,還不時提些問題,以顯示領導的氣度和水平。
(2)自己比別人高明
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就是在某些方麵比別人高明一些。但是,愛擺架子的領導卻將這一點過分絕對化了。不是認為自己高明一點,而是認為自己要高明得多;不是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麵要高明,而是在所有的方麵都高明,這種缺少自知之明的心理所產生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有一位總經理為了與部下拉近距離,他經常在業餘時間裏與員工玩撲克牌,以此作為打開與員工溝通交流的鑰匙。在此過程中,大家無話不談,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充分暴露。牌打到興奮處,小夥子們甚至會跟他友善地開玩笑逗大家開心。大家在娛樂中相互了解,相互溝通。他不僅是他們工作上的領導和權威,而且成了他們生活上的朋友和夥伴。
性格大大咧咧的王某這次課題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午飯後這位副主任走進他們辦公室,拍拍王某的肩膀笑道:“我可不知道你長了這麼聰明的腦袋,工作做得頂呱呱,寫文章還有一手,真是妙筆生花!”而性情如姑娘般文靜的小劉在工作會議上獻一妙計,他眉開眼笑,當眾誇獎道:“別看小劉平時細言慢語,但愛讀書,善思考,滿腹經綸,碰到困難能拿出錦囊妙計。他今天提供的這一思路,給我們開辟了一個新的角度,對我們這一階段工作意義重大。大家都應向小劉那樣,注意讀書、學習,蜂采百花成蜜嘛。”
這是一個多麼風趣、和諧、自然的工作環境,這與這位領導善於放下“架子”,忘記“架子”分不開的,下屬與他交往時才會感到親切、自然,才會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他才能充分了解下屬,體察其心靈深處,掌握其不同特點,稱讚起下屬來才會得心應手,對“症”下藥。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位領導正是掌握了開啟各位下屬內心之鎖的鑰匙,他對下屬的稱讚才能真正使下屬感覺到領導鼓勵的力量,既不會認為他故弄玄虛,更不會想到他是欺騙人心。
為什麼有的領導愛擺架子呢?這是由於在一些人的內心深處,形成了濃厚的等級觀念,將人分為上中下幾等,覺得官當得越大,似乎就越是高人一等。他們如果當了官,就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情不自禁地顯示出比別人高出一等的樣子來。
從領導的威信方麵來說,那些借助本人的真才實學、高超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與眾人建立密切的感情關係的領導,威信越大。而那些借領導的資曆、官職的大小、常擺出一副官樣的領導,其威信越小,容易成為孤家寡人。
過分突出自我,藐視他人的存在,嚴重脫離群眾基礎,這不是現代領導的做派。作為一名現代領導人,還是少擺架子為好。
一語道破:
作為上司,如果你處處板著個麵孔,使人覺得你高不可攀,給下屬或他人以盛氣淩人的感覺,那麼,別人就會覺得你難以相處,從而遠離你,不願意與你接近。這樣的話,你就不可能有很融洽的人際關係,你的生活也會陷入孤寂狀態。
2、合理利用狂風和細雨
領導者在執行工作中,懷柔雖好,但過猶不及,過度的懷柔,會影響到你的權威。因此,領導者該揮起大棒,就要揮起,但一定要掌握方法和分寸。
上下級之間的感情交流,不怕波浪起伏,最忌平淡無味。有經驗的領導在這個問題上,既敢於發火震怒,又要有懷柔的本領;既能拍你一把掌,又能給你揉一揉。
我們都知道,大型水庫在每年的汛期時都要開閘放水用來衝沙,如果不及時開紮放水,就會導致潰壩或泥沙堆積使水麵上升。在人際關係中,尤其是領導和下屬之間也是如此。心理的“水庫”積累怨氣太多時,必然會發泄出來。因此,當下屬有怨氣要發泄時,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讓他發泄。有沙不衝會破壞水庫,同樣,有怒氣不發泄會憋出病來。
在平時工作中,適度適時的發火是必要的,特別是原則問題或在公開場合碰了釘子時,或對有過錯的人幫助教育無效時,必須以發火壓住對方。當領導人確實是為下屬著想,而下屬又固執不從時,領導發多大火,下屬也會理解的。
但是,發火不宜把話說過頭,不能把事做絕,那樣的話就達不到說服的目的了。而應注意留下感情補償的餘地。領導話一出口,一言九鼎,在大庭廣眾之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而一旦把話說過頭則事後騎虎難下,難以收場。
發火應當虛實相間。對當眾說服不了或不便當眾勸導的人,不妨對他大動肝火,這既能防止和製止其錯誤行為,又能顯示出領導具有威懾性的力量。但對有些人則不宜真動肝火,而應以半開玩笑、半訓斥的方式去進行。使對方不能翻臉又不敢輕視。
另外,發火時要注意樹立一種被人理解的“熱心”形象,要大事認真,小事隨和,輕易不發火,發火就叫人服氣,長此以往,領導者才能在下屬中樹立起令人敬畏的形象。令人服氣的發火總是和熱誠的關心幫助聯係在一起的,領導應在下屬中形成“自己雖然脾氣不好但心腸熱”的形象。
日常發火,不論多麼高明總是要傷人的,隻是傷人有輕有重而已。因此,發火傷人後,需要做來些懷柔政策,即進行感情補償,因為人與人之間,不論地位尊卑,都是有自尊的。妥當地善後要選時機,看火候,過早了對方火氣正旺,效果不佳;過晚則對方積憤已久不好解決。因此,以選擇對方略為消氣,情緒開始恢複的時候為佳。
撫慰心靈受傷的下屬,要視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是個粗人,領導發火他也不會放在心裏,故善後工作隻需三言兩語,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決問題。有的人心細明理,領導發火他能理解,也不需花太大的功夫。而有的人則死要麵子,對領導向他發火會耿耿於懷,甚至刻骨銘心,此時則需要善後工作細致而誠懇。對這種人要好言安撫,並在以後尋機通過表揚等方式予以彌補。還有人量小氣盛,則不妨使善後拖延進行,以天長日久的功夫去逐漸感化他。
一語道破:
在領導指揮業務上,沒有令對方與下屬感到畏懼的威懾力,是不容易盡責稱職的。單是一張和藹的臉,一番漂亮的言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隻有恩威並施,才能駕馭好下屬,發揮他們的才能。
3、信守諾言——領導者的生命
領導者的生命是什麼?是信守諾言!
作為一個領導者,記性一定要好,既要記得下屬的名字,更要記得曾對下屬說過的每一句話。切記不要忘記你曾說過的話,否則你將失去領導者的信譽。
領導者的信譽是一種巨大無比的影響力,也是一種無形的財富。領導者如果能贏得下屬們的信任,眾人自然就會無怨無悔地服從他、跟隨他。反之,如果經常言而無信、出爾反爾、表裏不一,別人就會懷疑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說過:“想要使下屬相信自己,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你必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兌現所承諾的每一件事,誠心誠意地做事,讓人無可挑剔,才能慢慢地培養出信用。”假如你要增進更多的領導魅力,必須努力做好一件事:讓你的夥伴稱讚你是一位言行如一的人。
假如你想贏得卓越的駕馭下屬的能力,就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這些忠告應時時出現在心裏:不要承諾尚在討論中的公司決定和方案;不要承諾辦不到的事;不要做出自己無力貫徹的決定;不要發布你不能執行的命令!
假如打算說話一諾千金,就必須誠實。因為誠實是高尚道德標準的一種體現,意味著人格的正直,胸懷的坦蕩而且真摯可信。想成為別人的榜樣嗎?那就誠實地對待別人吧!
假如能抓住、理解並實踐責任和榮譽的重要性,也有一些技巧供你參考: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知道對不同的對象講話方式不一樣;知道在不同的場合講話方式不一樣;知道講話的技巧,不求刻板;知道講話有餘地,而不要一下把話說死;知道講話不是憑情結來的,而是憑理性的;知道把話說到什麼程度最合適;知道說過的話,就要算數!
假如你想發展高水準的誠實品質,請記住這些忠告: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要以真摯為本;說話做事都力求準確正確;在任何文件上的簽字都是你對那個文件的名譽的保證,相當於你在個人支票、信件、備忘錄或者報告上的簽字;對你認為是正確的事要給予支持,有勇氣承擔因自己的失誤而造成的惡果;任何時候不能降低自己的標準,不能出賣自己的原則,不能欺騙自己;永遠把義務和榮譽放在首位,如果你不想冒放棄原則的風險,那你就必須把你的責任感和個人榮譽放到高於一切的位置上。
慎勿毀約。毀約近似於說謊。對下屬說謊,無異於在下屬麵前翻臉不認賬,自毀形象!下屬對主管感到不滿的,通常說謊者占絕大多數。因此,主管對於下屬有一件事絕對要避免,那就是“毀約”。
莫非世上有這麼多愛說謊的上司?實際上,經過仔細推敲之後發現,有許多主管說謊多半是迫不得已的:有時是主管內心並不想說謊,但由於各種因素,造成主管無法履行約定;也有時上司本身了解真情,說出來的時機還不成熟,因此被迫說謊,但是下屬並不了解整個事件的性質;還有的是因為上司發生了誤會,記錯、說錯或聽錯而造成的。即使如此,上司也不能輕率地處理此事。上司應該堅守一項原則——我絕不對下屬說謊。
下屬通常會隨時注意上司的一言一行。一旦發現上司的錯誤或矛盾之處,就會到處宣揚。雖然此與信賴並不矛盾,但是被捉到小辮子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實際上,下屬信賴上司的程度,多半超過上司的想像。因此,一旦下屬認為“我被騙了”,那麼他對你所產生的憤怒是無法估量的。
你可能碰到原先認為可以完成的任務卻突然失敗的情形,因而無法履行和下屬的約定。此時,你應該盡早向對方說明事情的原委,並且向他道歉。若你說不出口,而又沒有尋求解決之道,事態將變得更嚴重。如何道歉呢?道歉的訣竅在於尊重對方的立場。一開始你必須表示出你的誠意,若你隻是一味地為自己辯解,企圖掩飾自己的過失,隻會招致嚴重的後果。一旦說謊的惡名傳開來,就很難磨滅掉,必須花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將此惡名根除。
在工作崗位上,如果你必須說謊時,最好在事後找個機會說明事實。但說明不能隻是一個借口。畢竟對方因為你的謊言而陷於不利的處境,或遭遇不愉快的事情。因此,你應先對你的謊言誠懇地道歉,然後再加以補充說明。如果對方能夠了解你的用心,是最好不過了。但是,一諾千金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而必須付之於行動!言行不一,欺騙下屬是領導者必須克服的病症。否則,領導者會自食苦果,毀於一旦!
怎樣建立信譽?應從說過的每一句話開始,從每一個行動開始,做到言行—致,誠信待人。你會發現你的責任感增強了,影響力也逐漸提高。
一語道破: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始終抱持一諾千金的信條、對自己的每一句話負責到底、“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必須做到的事。
4、不要隻唱“獨角戲”
領導者不是“工頭”,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狹隘思維隻會使組織的整體智商越來越低。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中普遍的似是而非的觀念正在阻礙著領導者運用下屬的工作能力。他們總是害怕把下屬培養起來後,會取代他們的領導地位。
事實上,領導者培養自己的下屬並不是“水落石出”,而是“水漲船高”。下屬的能力越強,領導者的成績就越大,更會為你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漢末三國時代的群雄中,求才欲望最為強烈的應當屬曹操。曹操最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演義第三十三回寫到曹操平定冀州後,親自前往袁紹的墓地祭奠,曹操向眾將述說了他本人與袁紹共同起兵討伐董卓的一段談話。袁紹說:“如果討伐董卓不能成功,“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南向以爭天下,庶可濟乎?”曹操答:“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可。”這裏的“智”是指謀臣,“力”是指武將。可見初露頭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為自己建功立業的根本。正因為對人才的重要性有著最為深刻的理解,因而曹操的求才欲望也是最強烈的。
官渡之戰之初,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袁曹兩軍對峙,處於膠著狀態。曹操不僅兵力少於袁紹,而且糧草也接濟不上。曹操甚至萌生了退軍的念頭。許攸年少時曾與曹操有交情,此時卻在袁紹那裏做謀士。在袁紹那裏不僅得不到重用,反而遭人誣陷,被袁紹斥罵,百般無奈,隻好棄袁投曹。許攸溜出袁紹的營寨徑直奔曹營,被曹操的軍卒拿住。許攸說:“我是曹丞相故友,快與我通報,說南陽許攸來見。”“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許攸慌忙扶起曹操說:“公乃漢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曹操說:“公乃操故友,豈敢以名爵相上下乎?”許攸說:“某不能擇主,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今特棄之來見故人,願賜收錄。”曹操說:“子遠(許攸字)肯來,吾事濟矣!願即教我以破紹(袁紹)之計。”
一個人才前來投奔,身居丞相位的曹操,竟然大喜到了來不及穿鞋,光著腳出迎的地步,而且還“撫掌大笑”,“先拜於地”,這段精彩的描述,活畫出了曹操的求才之渴的程度。
除上述對待投奔的許攸表現出的得意忘形外,演義對曹操的求賢若渴還有許多具體的描述。曹操聯絡袁紹等人起兵討伐董卓之時,便招募了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以及曹仁、曹洪等一班武將。討伐董卓失敗後回到山東,更是大力招賢納士。先是荀、荀攸叔侄應招而來,二荀又推薦了程昱,程昱推薦郭嘉,郭嘉推薦劉曄,劉曄推薦滿寵和呂度,滿、呂二人又推薦毛蚧。曹操的態度是不厭其多,來者不拒,一經推薦,馬上委以重任。於禁、典韋兩員大將也被他網羅而來。自此曹操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震山東。可是曹操並不滿足,他的胃口大得很,對於他用得著的人才,見一個愛一個,想方設法弄到手,稱他為“人才迷”,一點也不過分。許褚、張遼、徐晃、張邰、龐德等勇將,都是被他運用各種手段網羅到自己隊伍裏來的。對於劉備新得的謀士徐庶,曹操用拘其母、假造書信的方式弄到自己手裏。長阪坡陷入曹軍重圍的趙雲,曹操因見其武藝不凡,竟下令軍兵不得放箭,隻要捉活的,致使趙雲殺出重圍而去。曹操對由於誤中敵方離間之計,或因激怒而錯殺有用的人才,往往是懊悔不已。得力人才戰死或病亡,曹操的悲痛程度比對自己親人的亡故有過之而無不及,武將如典韋、文臣如郭嘉都是如此。為了不損害自己求賢若渴的形象,使更多的有用之人投奔自己,狂士禰衡裸衣擊鼓辱罵曹操,曹操也不肯殺他,讓他去劉表那裏,借以借刀殺人。劉備一向有不居人下之誌,曹操心裏非常明白,手下多有勸曹操殺之以絕後患的,曹操怕落得個“害賢”之名而不肯下手。曹操為了使關羽投降,答應其提出的苛刻條件,為了留住關羽他費盡了心血。這些都表現了曹操異常強烈的求才欲望。
如果說三國時代的軍事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的話,那麼現代社會的競爭,無論是技術競爭、市場競爭、信息競爭、資源競爭,說到底也都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圖發展,廣泛地擁有各方麵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人才問題不僅關係到一個企業、一個部門的生存發展,也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盛衰存亡。斯大林曾經說過:“人才,幹部是世界上所有寶貴的資本中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經濟領域流行這樣一個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信息就是資源,人才就是資本。”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深感知識、人才的重要,除在本國加速人才培養外,還大量地從國外引進科技人才。這些人才對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最終使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第二次世大戰後,日本能夠在一片廢墟上使經濟迅速騰飛,重要的原因就是自明治維新開始就重視人才的培養。實踐證明凡是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肯定都擁有一批出色的技術和領導人才。因此,現代領導者必須有強烈的求才欲望。
企業用人,經常會考慮太多,既擔心如果給人才發展的機會,等他羽翼豐滿後,又跳槽它就,白白為別人培養了人才。又擔心,不給他們發展的機會,企業又得不到充分的發展。作為領導者,要像曹操那樣,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想使企業得到迅猛發展,必須使人才得到各盡所能的發揮,這樣你的企業才能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