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絕無妥協(1 / 3)

欽宗氣得直哆嗦,想說句什麼,突然眼珠一轉,起身下令:“退朝,眾卿且退,容我考慮考慮。”

不等眾臣們說話勸阻,欽宗急急往後宮走。

後宮中一片慌亂,宮女嬪妃都在如喪考妣的哭喊,見到欽宗活像見到救命稻草一般,拉著欽宗袍角不放,直說讓欽宗想個辦法,欽宗正心煩意亂,內宦突然來報:“陛下,童太師帶領最後的三千勝捷軍離開宮闈,說是前去護送太上皇,太尉高俅也正在召集侍衛親軍,也說要南下護送太上皇。蔡攸大人剛才喊開南城門,已經出城而去……”

欽宗怒氣衝衝甩開袍角,轉身對自己的親信,給事中(分管紀檢風紀的官員)李鄴說:“你剛才在殿中聽到了吧?……都不尊重我這個新皇,都不聽我的。”

李鄴默然不語,欽宗脫口而出:“愛卿,你去出使京營一趟,告訴他們以前那些作孽事情是我父皇幹的,與我無關,讓金人別難為我了,要多少錢隻管開口,拿了錢趕緊撤軍。”

李鄴依然默默無語,欽宗以為李鄴不願意,歎了口氣,解釋:“金人隻要我的錢,其他人卻要我的命。隻要金人拿了錢撤軍,我還是皇帝,坐在這個位子上,我看那個逆臣敢於弑君。所以,無論金人要多少錢,你隻管答應下來,那些亂臣賊子,等進人退兵後,看我怎麼收拾他。”

李鄴依舊沉默,道君還想再度解釋,忽覺地上濕潤一片,仔細一查看,濕潤的來源發自李鄴褲腿——著名才子、大宋錦繡文章的李鄴,尿了!

欽宗好言安慰:“卿家,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你去金營出使,金人定會放你回報寡人……快去快回,不得耽擱。”

三日後,李鄴歸來,金人二太子宗望怎麼說的,他沒記住,但他用氣勢如虹的修辭手法描述金營所見,用了六個比喻盛讚金兵,“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

宋欽宗趙桓無奈,召集群臣到福寧殿商議如何應對當前危局。宰相白時中、李邦彥建議西巡襄陽避敵。宋欽宗點頭稱讚,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李綱立刻表示異議,奏道:“道君皇帝將江山社稷托付給陛下,現在棄京城而去,如何對得起太上皇和黎民蒼生?”

趙桓吞吞吐吐回答:“上皇如今也南巡了。”

趙恒是逼宮產物,逼宮的急先鋒是李綱,道君當初隻想讓欽宗監國,是李綱刺血於臂,書寫了血書,才逼令道君退位,但此時此刻,李綱深深後退欽宗的懦弱,這個君主……真是一雞不如一雞。

罷了,想到剛剛接到的時穿奏章,李綱本想壓製這份奏章的,但現在這份奏章,對欽宗皇帝未嚐不是也個刺激……李綱從懷中取出奏章,平靜的說:“剛剛接到京東東路防禦使、轉運使時穿時長卿奏章,奏燕王趙師俠捐出所有財產裝備勤王軍隊,並號召天下百姓共禦國難。時長卿奏請朝廷表章燕王,並懇請朝廷任命燕王為京東勤王軍監軍。”

殿中鴉雀無聲。

大家都是老官僚了,時穿這舉動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清楚。

原本收到時穿幾天前的奏章,大家還以為時穿並未接到欽宗繼位的消息——這時候天下一片混亂,驛路傳送全無頭緒,各地官員都顧慮於此爭相“明發奏章”。朝廷奏章傳遞有個時間差,時穿接不到新皇登位的消息,也是可以原諒的,所以大家把他那幾封奏章當作炮轟道君的逼宮行動之一,想著等他接到新皇登位消息,估計也就消停了。

但這份奏章表明:時穿的逼宮行為不是為了欽宗,他心中有自己的皇帝標準,他現在正為自己的妹夫造勢。

大臣們正在琢磨如何應對,李綱歎了口氣,繼續說:“這份奏章傳送到兵部,是因為奏章中說,京東東路勤王軍隊已經出兵了,時長卿在奏章中說:燕王正在隨大軍行動,但燕王為人敦厚,從不幹涉將領們指揮。他擔心燕王資軍之功不顯,以至於無人效仿,導致天下勤王軍隊兵甲不全,所以才懇請朝廷表彰。”

頓了頓,李綱繼續說:“陛下,時長卿聲言他帶了三十萬大軍,將於京東西路彙合張叔夜,再繼續北上……陛下,燕王毀家禦國難,如今金人兵臨城下,燕王向北陛下欲向西南,這事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老宰相白時中輕聲責問:“區區汴梁不可抵擋胡人鐵騎,哪裏能守得住?如今金人兵馬尚未全倒,南門還可自由開放,等金人兵馬到全了,四城水泄不通,那時,想走都走不成了。”

李綱大聲反駁說:“陛下,天下的城池還有比東京更堅固的嗎?你看,汴梁雉堞嚴整,樓槽高聳,城牆厚實,即使沒有兵馬不多,召集百姓上城也可固守。且汴梁南門通運河,如今雖然運河凍結,但馬上就要春暖花開了,運河一旦化凍,我皇宋水軍可以直通南門,金人怎麼封鎖得住?

這樣的地勢,有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況且曆代祖先的宗廟都在這裏,還有百萬居民,我們能丟下不管?皇上您隻要激勵將士,撫慰民心,大家齊心協力,京城固若金湯!而且勤王大軍很快就殺來了,那時大反攻的機會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