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旋風(1 / 3)

“大人——”嶽飛急切的說:“大人麾下精兵良將,與其坐等金兵自喪,不如直攻大名府……下官也不要多少兵馬,大人予我五百騎,我與大人取了大名府。”

五百個人取了大名府,這種事嶽飛能做到……可是取了大名府又能怎樣?真實的曆史上宗澤為什麼坐不住大名府、真定府?

“取了大名府又能怎樣?”時穿笑著反駁:“金兵南下,民間被搜刮一空,如今天寒地凍的,糧草運輸艱難,誰占取大名府誰就要背上大名府數百萬百姓的包袱。百姓不知恩,金兵取走了他們的糧食,我如果無法供養他們,百姓恨的是官府不作為。

那樣的話,等本官好不容易鼓勵耕作,將五穀播種下去,秋收來臨之際金兵再度南下,收獲本官辛勞的就是金人,而百姓卻隻記得在本官任內的煎熬,隻要金人這次手頭稍鬆點,沒準他們對金人並無厭恨,恨得卻是本官!”

嶽飛愣住了,好半會兒,嚅囁的說:“大人,我朝施恩於百姓凡三百年,百姓尚不至於……”

“我們怎能自己決定百姓的愛與恨呢?當初童貫覺得燕雲百姓必會壺漿以迎,結果燕雲百姓用刀槍弓箭迎接了他們。如今官家暴政使百姓離心,這些金人是百姓自己迎進去的,他們理該承擔由此引發的後果,不是嗎?

常言說:有多大的鍋做多少飯。我在南岸有數十萬軍隊,渡過河來隻有三千人,也隻占領開德府一片狹窄之地,為的什麼?戰略回旋我不懂嗎?無奈,天寒地凍,糧草運輸困難,黃河眼看淩汛,一個月時間南北不通。而我是來收複之地的,我收複多少失地就要養活多少百姓,就要替官家做下的罪孽埋單——我掏了錢且不說,將士們付出鮮血與汗水,失地收複之後,如果官家跳出來說:這是他家江山,跟咱們沒關係……你讓將士們如何再去戰鬥?

所以,我們這次攻擊範圍有多大,第一要取決於糧草。我們的糧草不僅要供應士兵,還要負責供應轄內的百姓,要讓百姓知道:繼續跟大宋走有飯吃,不跟大宋走,那你去找金人要飯吃。如此一來,北地百姓就會哭著喊著要求回歸大宋,到時候戰場攻擊隻是小事,河北會大開城門歡迎我們歸來。

而第二點則取決與朝堂鬥爭,要爭出一個體製,一個讓這天下屬於庶民、屬於百姓、屬於士大夫全體的體製,唯有這江山不屬於一家一姓,百姓為之打生打死捍衛這江山才有意義,否則的話,士兵何必輕賤生死,河北百姓向誰納稅不是做人家,何必投奔大宋?”

儒家思想中,國家、民族的概念是受到唾棄的,儒家所提倡的是一家一姓“種姓”思想,要求人們效忠的是“天下第一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百姓都是一群被代表的屁民,包括他們的財產權。而宋代正是商業文明發展的頂點,商業文明的發展要求遵守契約與明晰財產權,所以這時候契約思想與氏族時代發展起來的“種姓”思想正在尖銳衝突,時穿說出的話雖然大膽——但嶽飛比他的膽子還大。

“原來如此,河北百姓雖無花石綱之苦,但西域括田所奪人田地,毀人家園,令百姓忍無可忍。道君皇帝出爾反爾,事急則一切都答應,事後則全盤清算……大人若是想要挽回民心,恐怕……恐怕單憑燕王還不夠”,嶽飛把話說的橫衝直撞。

曆史上嶽飛見到宋高宗身體狀況不好,擔心北伐的政策不能延續,故此直接跟高宗談起了皇位的繼承人選,由此犯了宋高宗的大忌,這才有秦檜出麵陷害……嶽飛是軍事上的天才,官場上的侏儒。年輕的嶽飛更加莽撞,他這話要是傳到別人耳中,脫不了一個慫恿時穿自立的罪名。

這話連時穿聽了都有點後怕——嶽飛存在,等於北方防線安定穩固,若是他被人陷害了,今後沒人願意為大宋拋頭顱灑熱血。於是時穿趕緊轉移話題:“你要五百兵馬,我拿不出,因為渡河的隻有一千戰兵,剩下的都是輔兵。但我可以給你一百戰兵,都是火槍騎兵,另給你一百輔兵。

剛才我說的話你記住了嗎?你如果能記住,我把這些兵力交給你,你替我掃蕩開德府境內,我不管你怎麼戰鬥,但如果你踏出開德府境內一步,你的兵權就解除了。在開德府內作戰,我任你招引義勇,缺多少兵器我補給你,缺糧草我給你補充,唯一的條件是:當前的糧草隻能維持開德府一府百姓,你的作戰範圍踏出開德府一步我們的糧草供應就要崩潰。那個時候,我先砍了你,再去投河自盡。”

嶽飛很不以為然:“大人,糧食不在百姓手裏,卻在金人設立的小寨裏,我們攻擊金人小寨……”

時穿不理嶽飛的辯解,招呼孫立上前:“給他撥付一百戰兵一百輔兵,兵要最好的兵馬要最好的馬,每人配備兩隻手銃、一支長銃及三匹戰馬……讓他去折騰吧。”

孫立有點舍不得:“咱們隻有一千戰兵,站上開德府城牆都戰不滿,還要……”

“打仗,你不如他”,時穿笑著說:“我把老虎放出籠子,還用擔心自己的窩嗎?……給他,他要什麼都給!”

接下來的日子仿佛旋風刮過神州大地——嶽飛的進軍像旋風,這個自律很嚴的名將立刻讓驕橫的登州火槍手歸心。他像旋風一般刮過開德府境內,金人為控製開德府而布設的六十餘座小寨被他一掃而空,有時候他甚至一天攻取四五座寨子,而他的進攻速度,完全取決於行軍能力,而不在於金人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