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旋風(2 / 3)

戰場上的風暴隨即帶動政治上的風暴——欽宗秘密與金人議和後,由於金人不相信欽宗,所以這次他們所要的戰爭賠款全要求用金銀支付,不要銅錢。國庫內金銀數量不足,欽宗下令收繳百姓家中的金銀——也就是說:讓百姓為皇帝的錯誤付款。

百姓忍了!

隨後,從民間搜刮的金銀仍不足以滿足金人要求,欽宗決定拿百姓的子女抵償——也就是說:把百姓視若珍寶的兒女當豬狗一樣論斤賣於金人,以支付因他父親的錯誤造成的錯誤成本。當然,這次欽宗皇帝身先士卒,他先把自家姐妹當做豬狗賣了。

這下子動靜鬧得太大,議和的消息隱瞞不住了,汴梁城民怨沸騰。隻是因為姚平仲剛剛帶領勤王軍隊入京,才將民怨壓製下去——這個時候,其實何蘭煌以及陝西已經陷落於西夏人手中,隻是因為戰爭造成的交通不暢,消息還沒有抵達京城。

欽宗皇帝見到姚平仲入京,加上京城百姓齊聲唾罵他懦弱,而時穿那裏也高調反對任何議和舉動,他又像父親那樣出爾反爾了,欽宗決定撕毀與金人的議和,並派姚平仲去偷襲金人大營。姚平仲剛剛出城,接到宗望帶領新渡河的三萬金人已趕到汴梁城的消息,他不敢戰鬥,轉身逃往城中——就此,金人再不信任欽宗,對賠款催促越來越嚴厲……這是後話了。

欽宗議和的消息傳到濮州,這是黃河已進入淩汛期,早在等候這個消息的趙師俠立刻按照時穿的布置發布文告,宣告金國為敵國,大宋與敵國之間永不妥協、永不議和。但凡議和的官府,東道兵馬永不承認;對於所簽署的和約,東道兵馬絕不認可。

緊接著這份文告的是《告淪陷區全民書》,在這份文書裏,燕王府宣布授予他們抵抗權,要求他們拿起刀槍抵抗金兵以及金人任命的官吏,並承諾官府將對百姓的戰爭損害予以補償。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凡淪陷區百姓三年免農稅,商稅三年減半……

燕王府並沒有對地方的行政權,這份文告就是僭越。但燕王府似乎走的更遠,隨後燕王高調宣布開府,並公布燕王《布政疏》。文稿中承諾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作為具體策略:燕王府執政官由閣部大臣推薦,燕王隻保留任命權,決不幹涉閣部大臣的推舉。

被任命的執政官將任期四年,四年後重新由閣部推舉;每位執政官可以連任兩屆——無論任何理由,謀求第三屆任期的執政官,天下共誅之。

這份文告雖然說得是燕王府官吏設置,但實際上見過文告的人都知道燕王說的是他繼位為皇之後的策略——燕王將交出人事權,以避免犯下先皇任用私人,禍害國家的先例。

不僅如此,燕王這份文告中還談到財權——燕王承諾放棄加稅權,領地內收稅多少全由執政官與閣部大臣做主。與此同時,燕王宣布放棄對王府財政的支配權,今後王府的花銷由執政官在年初撥款,王府則按照這筆撥款花銷,如果臨時有特殊情況,則須向閣部申請,由閣部酌情審批。

燕王還承諾王位繼承權由執政官按照禮法確認,而後按繼承順序公布天下,前五順位繼承者由閣部撥款榮養,之後的繼承者則出府別居,自己掙錢養活自己——譬如趙師俠以前的生活方式。

當然,為了讓王室子孫不至於要飯,燕王要求閣部給予一個特例——王室產業予以免稅。除此之外,也別無優惠,這些王室產業照樣參與市場競爭。

《布政疏》裏對執政官如此放權,為了保障王位,燕王要求軍權獨享——軍中所有將領由他任命,同時,限定軍人不得幹政……

可想而知這份文告給予天下的震動,而這份文告一發布,也意味著燕王與欽宗徹底決裂,雙方彼此互不承認。隨後,欽宗指示汴梁城內的趙姓宗室開革燕王,燕王方麵則予以淩厲反擊,明確要求欽宗退位,並宣布將淪陷區百姓納入自己治下……

黃河南岸,燕王與欽宗文字往來,筆戰打得不可開交,黃河北岸由於淩汛,暫時與南岸處於隔絕狀態,但這沒有影響到嶽飛刮起的旋風。

宗澤渡河之後,帶來燕王府最後一道文告:南岸的文官推舉張叔夜為燕王府執政。與此同時,時穿被燕王任命為王府“大劍直都指揮使(大劍直:官名,相當於元帥稱號)”。時穿接過這份官身之後,立刻轉任宗澤為大名府“權知府”,而後將宗澤帶來的隨從全部任命為官吏,撒出去,跟在嶽飛隊伍之後接收地方。

這些隨從原先並沒有執政經驗,加上時穿現在屬於武官,所以他讓這些人從九品推官開始做起,其餘的官銜都是代理。當時,燕王府剛剛發布《告淪陷區全民書》,按理因道路不通時穿不應當知道這份文告,但時穿安排給官吏的第一件事就是審核百姓的戰爭損失,而且叮囑官員:寧肯從寬,不要從嚴。

這批官員撒出去後,可以想見當地衙役以及士紳的歡迎。百姓的損失朝廷會給予補償,這樣的朝廷怎麼不歡迎,哪怕朝廷現在沒錢,無法發放賑濟款,那也不怕,隻要朝廷肯認賬就行。

於是,開德府各縣紛紛打開城門,迎候新官履任,那些偏遠地區,官員一時沒有到位,當地士紳急的帶上魚鱗冊趕往開德府,哭著喊著要求委派新官。

稍後,嶽飛掃蕩各個金人小寨的戰利品逐步運回開德府,繳獲物中既有糧草也有牛羊——這些物資被當作第一批戰爭補償款,以燕王府的名義發放下去,整個開德府馬上穩定下來。而這時嶽飛的隊伍已經滾雪球似得擴大到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