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適時沉默,是一種明智的行為
《談話的藝術》的作者、心理學教授格瑞德·古德羅解釋說:“沉默可以調節說話和聽講的節奏。沉默在談話中的作用就相當於零在數學中的作用。盡管是‘零’,卻很關鍵。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
在商業或私人交際中,無言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一個印刷業主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購買他的一台舊印刷機,他感到非常高興。經過仔細核算,他決定以25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並想好了理由。
當他坐下來談判時,內心深處仿佛有個聲音在說:“沉住氣。”終於,買主按捺不住,開始滔滔不絕地對機器進行褒貶。
賣主依然一言不發。這時買主說:“我們可以付您350萬美元,一個子也不能多給了。”不到一個小時,買賣成交了。
在日常交往中,沉默往往會給你帶來益處。在某些場合,沉默不語可以避免失言。許多人在缺乏自信或極力表現得禮貌時,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不恰當的話給自己帶來麻煩。
正確的交流由兩方麵構成:既被人關注,又關注別人。安靜、專心的傾聽會產生強大的魔力,使談話者更加心平氣和、呼吸舒暢,連麵部和肩部都放鬆下來。反過來,談話者會對聽眾表現得更加溫和。
006. 人人喜歡表現,就讓他盡情表現
人們喜歡那些肯耐心聽別人說話的人,而不是那些爭著要發表自己高見的人。而學會聽人說話這門藝術,卻不能一蹴而就,真正懂得它的人,畢竟是少之又少。
因此,如果你想學好說話這門課程的話,便要記住:基本功夫就是先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鼓勵別人談他自己。
試用一些很短的評語或問題來表示你在用心聽,即使你隻是簡短地說:“真的?”或“再告訴我多一點。”
假如你和一個老朋友吃午飯,他說因為和妻子大吵了一架,他整個星期都睡不好。要是你像大多數人一樣,怕聽別人私事,你可能會說:“婚姻生活總是有苦有樂——你吃魚還是五香牛肉?”你這樣說,是間接叫他最好別向人發牢騷。假如你不想澆他一頭冷水,那就不妨說:“難怪你睡不好,和妻子吵鬧一定令你很難受。”你的話可讓他舒解不少心中抑鬱,心情便會好得多。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自我開導,總需要把自己的煩惱告訴善於聆聽的人。
007. 掌握聽的方法規則,提高交往效率
無論你與人交往的目的是什麼,都要掌握聽人講話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即掌握聽的規則,從而提高交往的效率。
□ 不要逃避人際交往
作為一個聽話者,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如果你不明白對方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你就應該用各種方法使他知道這一點。在這裏,你可以向他提出問題,或者積極地表達出你聽到了什麼,或者讓對方糾正你聽錯之處。
□ 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所說的話上
既然每個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你在聽話時就要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起來,要努力把環境幹擾壓縮到最小,避免走神分心。積極的姿勢有助於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所說的話上。
□ 努力理解對方的言語和情感
假設一個工作人員這樣說:“我已經把這些信件處理完了。”而另一個工作人員卻這樣說:“謝天謝地,我終於把這些該死的信件處理完了!”盡管這兩個工作人員所發出的信息的內容相同,但後者與前者的區別在於他還表達了情感。
□ 觀察講話者的非語言信號
既然交往在很多時候是通過非語言方式進行的,那麼,就不僅要聽對方的語言,而且要注意對方的非語言表達方式,這就是要注意觀察說話者的麵部表情、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觸、說話的語氣、音調和語速等,同時還要注意對方站著或坐著時與你的距離,從中發現對方的言外之意。
□ 對講話者保持稱讚態度
對講話者要保持稱讚態度能造成良好的交往氣氛。講話者感到你的稱讚越多,他就越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你對講話者表現出消極態度,就會引起他的防禦反應,產生對你的不信任感和警惕性。
□ 表達出理解,並以行動回答對方的要求
在與人交談時,要努力弄明白對方的感覺如何,他到底想說什麼。如果你能全神貫注地聽對方講話,不僅表明你理解他的情感,而且有助於你準確地理解對方的信息。
對方與你交談的目的往往是想得到某種可感覺到的信息,或者使你改變觀點,或者迫使你做某件事情等。在這種情況下,采取適當的行動就是對對方最好的回答。
008. 刨根問底,讓人不堪忍受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刨根問底,這往往讓人不堪忍受。與人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是非常需要的,你進入他個人生活太多,反而讓他感覺與你交往是種負擔。
與人相處,不該知道的就不要知道。知道多了反而惹事生非。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保守秘密的東西,都有不想讓別人知道某些事的權利。如果你的朋友因一個不願讓他人知道的事鬧得情緒很低,而你又敏感地從他的神色上猜出了他的心思,於是就問對方遇到了什麼麻煩,可對方覺得告訴你不好,不告訴你又怕得罪你,他會非常地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