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的員工隻要勤勞肯幹,都有升職的機會,海底撈幾乎所有的高管都是服務員出身。工作上有成效的員工,在海底撈就能得到認可。海底撈為員工租的宿舍都是正式的公寓,條件很好,而且離店麵也不會很遠,這是為了保障員工的休息時間。
在這樣的企業工作,員工自然會更加努力,因為自己的工作能得到認可。就像海底撈的管理者、馬雲這樣的管理者一樣,管理者隻有使員工獲得內心的幸福和快樂,才能讓員工甘心留在企業奮力工作。滿足員工的價值感,讓他們在企業中感到自己被承認,才能激發他們麵對競爭時的自信心,才能令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在每個阿裏巴巴人身上植入阿裏巴巴的DNA
去年一年,我們在市場推廣方麵的投入幾乎為零,但我們在人才發展方麵卻投入了幾十萬美元。
大部分網絡公司現在都隻是在盲目作戰,並不知道如何去進攻,從哪裏去突破,如何去訓練組織他們的隊伍。而在阿裏巴巴,職員的平均年齡隻有26歲,我告訴他們要了解客戶、了解公司,用中國俗語說就是“知己知彼”。
去年秋天,我們創建了公司內部的“阿裏學院”,要求每個新員工必須參加學習,公司徹底地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麵教導他們。這樣的話,三年之後,我們將擁有一個更為強大的平均年齡30歲的人才隊伍。
——馬雲接受《日經》雜誌采訪
馬雲管理案例
當馬雲還是一名老師時,有人問他最大的財富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學生”;而當馬雲變身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時,當有人再問他同樣的問題時,他的答案也變為“員工”。如何讓這寶貴的財富能夠實現“增值”,是馬雲時刻思考的問題,因此他提出了“把錢存在員工身上”的理念。
早在2003年,馬雲就曾說過:“我們4年來屯兵西子湖畔,在那裏訓練人馬,訓練我們的隊伍,了解客戶,了解市場,我們的員工達到1400名,可能是當今中國互聯網企業中員工最多的公司。”這是馬雲的心裏話,因為他知道,沒有人才就沒有現在的阿裏巴巴。
把錢投在員工身上,讓這部分財富實現“增值”,馬雲並不隻是口頭說說而已。對於被聘用的員工,馬雲采取的是“請進來,送出去”的策略,所謂的“請進來”,就是吸納優秀的人才進入阿裏巴巴工作;所謂的“送出去”,就是指阿裏巴巴會經常與國內外的一些高校合作,把員工送出去學習。為了實現這一策略,馬雲采取剛性的製度,並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公司成立之初,阿裏巴巴就投入了大量的“原始資金”,在2001年互聯網產業集體“過冬”的蕭條時期,阿裏巴巴甚至還投入100萬元作為員工的培訓資金。
馬雲之所以如此重視培訓,是因為他知道,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是最好的投資,培訓是最大的福利。在阿裏巴巴,每一位新入職的員工都要參加為期兩周的企業文化方麵的培訓,無論你是普通員工還是高管,都不能缺席。通過培訓能夠幫助新員工迅速了解阿裏巴巴的曆史、現狀、價值觀等,培訓期間學員們一起上課、拓展、遊戲,從而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培訓期間,隻要馬雲身在杭州,他就一定會親自給新人們上課。
除此之外,阿裏巴巴還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設有“百年誠信”“百年大計”“阿裏夜校”“阿裏課堂”等培訓項目,提升不同員工的業務能力。2004年9月10日,為了加強對員工的培訓,阿裏巴巴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英國亨利商學院聯合成立“阿裏學院”。2008年10月31日,馬雲與杭州師範大學合作建立了杭州師範大學阿裏巴巴商學院。阿裏巴巴的內部員工通過學習這些平台上提供的寶貴的教學資源,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對於馬雲這種大手筆的員工培訓的做法,有些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並認為這屬於是賠本賺吆喝的行為。對於別人的不同意見,馬雲予以了反駁,他說:“我們在培養員工、培訓幹部上花了一大筆錢。有人問是公司先賺錢再培訓還是先培訓再賺錢,我們提出‘Yes’理論,既要賺錢也要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