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中高層管理:找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成功的人(1)(1 / 3)

馬雲說:“你為200人、300人承擔責任,你是總經理;你為13億人承擔責任,你是總書記。能力和責任是不一樣的,你願意為多少人承擔責任,能承擔起多少人的責任,這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責任。”

做不好士兵的人永遠當不了將軍

我認為公司裏最大的財富是老員工。我的COO,25年前從倫敦商學院畢業,在通用電氣工作了16年,在BTR工作了6年,他的經驗告訴我們,MBA必須和現實結合,必須有實踐經驗才能獲得成功。

MBA不是職業經理人,我本人對職業經理人這個提法有很多很多的看法,包括我現在請來的職業經理人,他們也認為我們不需要經理人。

千兵易得,一將難求,MBA要培養的是一個領導人。中國有5000年的文化,我們一直以人為本,如果把人拋棄了,純粹是中國時代的一套,肯定不行。大家可以想想,今天全世界這麼多.com裏,純MBA建立起來的公司並不多。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做不好士兵的人永遠當不了將軍。

——馬雲在2002年中國企業高峰會上的演講

馬雲管理案例

在阿裏巴巴剛開始創業時,馬雲並不相信跟隨自己創業的這些人能夠做到公司的高層,能夠協助他一起管理企業的最高事務。他曾對自己的創業團隊成員直言不諱:“你們可以做到中層,但無法勝任高層管理。”所以,在阿裏巴巴創辦初期,取得了高盛500萬美金的融資後,馬雲從海外知名院校請了一大批MBA。馬雲認為這群MBA能帶領阿裏巴巴走向一個新的高度,但他沒想到自己估計錯誤了,這些花了大價錢請來的“海歸”“高學曆人才”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並不如自己的團隊成員那樣能幹。

這些優秀人才不停地和馬雲談策略、談計劃,但真正地實幹,卻並未讓馬雲感到滿意。馬雲記得曾經有一個營銷副總裁來找他談一個項目,那位副總裁給馬雲看了下一年度的營銷預算。馬雲一看大吃一驚,他問那位副總裁:“什麼?要1200萬美元?我隻有500萬美元了。”那位副總裁並沒有體諒馬雲,他說自己做的計劃從來都不會低於1000萬美元。

像這樣不切實際的高管在那批被請來的MBA中還有很多,他們能夠滔滔不絕地說出很多宏偉的計劃,但就是不能落在實地,無法為阿裏巴巴盈利。在一段時間之後,馬雲思考清楚了這個問題,他逐步將當初招聘進來的MBA們“請走”,隻留下了5%不到的人在阿裏巴巴工作。這之後,馬雲對MBA意見頗多,甚至有一次,他在商學院說出這樣的話:“教授總是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但是你覺得商學院的客戶是誰?是我們的這些企業和用人單位。企業的聲音要聽!”

馬雲還說:“我希望MBA調整自己的期望值,MBA自認為是精英,但精英在一起幹不了什麼事情,我跟MBA坐在一起,發現他們能用一年的時間討論誰當CEO,而不是誰去做事。”看到這些高薪請來的“人才”並沒有給阿裏巴巴帶來新氣象,這讓馬雲總結出了一個管理道理:適用的才是人才。

馬雲回憶起那時阿裏巴巴的情況,說:“首先我承認我水平比較差,但是難道他們就沒有錯嗎?因為這些MBA一進來就跟你講年薪至少10萬元,一講都是戰略。每次你聽那些專家跟MBA講得熱血沸騰,然後做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從哪兒做起。”

而且讓馬雲感到頭疼的是,他始終認為小企業家成功靠精明,中企業家成功靠管理,大企業家成功靠做人。但是這些MBA給馬雲的印象卻是“基本的禮節、專業精神、敬業精神都很糟糕”。這樣的人又怎能帶好團隊?此時此刻,馬雲感到了危機,他知道,如果再不開除那些MBA,那麼阿裏巴巴也就沒有了。

馬雲認為在人才方麵,所謂的精英分子未必就適合企業,其實平凡人在一起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因此,馬雲將自己的團隊命名為“唐僧式團隊”,“唐僧這樣的領導,對自己的目標非常執著;孫悟空雖然很自以為是,但是很勤奮,能力強;豬八戒雖然懶惰一點,但是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沙和尚從來都不談理想,腳踏實地地上班。因此,這四個人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國最完美的團隊”。

從那以後,在招聘員工時,找最適合的,而不是最天才的,堅信凡人在一起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成為阿裏巴巴一直堅持的原則。正是因為這種與眾不同的用人理念,才使得馬雲的團隊挺過了互聯網最不景氣的時間。

馬雲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