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中高層管理:找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成功的人(1)(2 / 3)

在管理學中,許多大師都提出了“用人所長”這一觀點,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精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以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就要做到“用人之長,避人之短”,使整個團隊發揮最大的能動作用。

在馬雲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金庸的題字:“善用人才為大領袖要旨,此劉邦、劉備之所以創大業也。願馬兄常勉之。”這是金庸在2000年時贈送給馬雲的,馬雲很喜歡這幅字,他說:“我掛在辦公桌前麵,這是給自己看的,掛在後麵是給別人看的。天天看到這個,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提醒。”

而在《贏在中國》這檔節目中,馬雲進一步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跟你一起創業,而是要尋找這些夢之隊:沒有成功、渴望成功,平凡、團結,有共同理想的人。等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再請進一些優秀的人才,對投資、對整個未來市場開拓才有好的作用。尤其那些35~40歲已經成功過的人,他們已經有錢了,他們成功過,一起創業非常艱難。”

在很多管理者眼中,總是覺得“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他們往往會不惜血本請一些在海外鍍過金的人來擔任公司的高管,這些高管有著很好的理論經驗,但因為缺乏實踐經驗和對公司不了解,往往就會“水土不服”,無法帶動公司進步。

但最後的事實證明,正是那些老員工,才是最適合公司的人。就像馬雲說的那樣:“把飛機的引擎裝在拖拉機上,最終還是飛不起來。往往是拖拉機還沒有飛起來,就已經四分五裂了。”

在互聯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阿裏巴巴還能夠在群雄中突圍,並且逐漸發展壯大,促成這種勝局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在阿裏巴巴這個團隊中,每個人才都能夠被安排在恰當的工作崗位上。

由此可見,打造一個團結的平凡團隊,讓適當的人處在適當的位置上,承擔適當的責任,這對一個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次,甲公司的老總和乙公司的老總在一起聊天,甲說:“我們公司有三個員工實在讓我受不了,我準備開除他們。”

乙問:“他們有什麼毛病讓你不能忍受?”

甲說:“一個喜歡吹毛求疵,看什麼都看不慣;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杞人憂天;還有一個遊手好閑,喜歡四處跑。”

聽了甲的話,乙想了一會兒,說:“這樣吧,你讓這三個人到我的公司上班吧。”

這三個人到了乙公司後,乙公司的業績不僅沒有下滑,反而直線上升。甲公司的老板感到很奇怪,一打聽才知道,乙公司的老板讓喜歡吹毛求疵的人負責公司產品的質檢,讓杞人憂天的人負責保衛工作,讓遊手好閑的人負責外聯和銷售,這恰好都是三個人喜歡做的事情,因此也就更加賣力地工作,乙公司的業績自然上升了。

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曾說過:“‘垃圾’是放錯位置的寶貝。在一個公司中,沒有不適合的員工,隻有主管把人放錯了位置,以至於該員工無法發揮其專長,這也就要求一個管理者在管理團隊時,要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的優勢,把他們放在合適的崗位上,以便使其優勢得到強化,使其劣勢得到削弱甚至消除,從而使團隊的力量達到最強!”

把你的團隊的怨氣都發泄出來才會走得更好

聰明是智者的天敵,自認為很聰明的人,很難成為智者。傻瓜用嘴講話,聰明人用腦袋講話,有智慧的人用心講話。所以永遠記住,千萬別把自己當聰明人,最聰明的人永遠相信別人比自己聰明。把你的股東、你的團隊想得比自己聰明,這樣你才會走得更遠更好。

——2006年《贏在中國》馬雲點評

馬雲管理案例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會對團隊成員之間的矛盾視而不見,他必須能夠善於做好協調溝通工作,並且在矛盾衝突萌芽之際,就立即采取措施將矛盾化解,甚至將阻力變為助力。

馬雲深知,即使是親如兄弟姐妹的團隊成員,也難免會產生矛盾,如果任矛盾長期積累下去而不去想辦法解決,那麼必然會降低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所以從剛一開始創業,馬雲就給團隊定下了一條原則,那就是團隊中任何兩個人發生矛盾,必須由他們自己互相麵對麵地解決。隻有在雙方都認為對方無法說服自己的情況下,才引入第三者作為評判。

2000年,在這支優秀的團隊中,就曾爆發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風波。

入駐華星大廈後,為了能夠讓阿裏巴巴發展得更加規範化,馬雲開始著手建立各種規章製度,很快,負責此事的彭蕾就將規章製度起草了出來,但是在具體執行時,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