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中高層管理:找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成功的人(4)(2 / 2)

馬雲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今天的贏家,並非他有什麼超過常人很多的智商,或者多麼多麼好的機遇,而是他一直以來就懂得鍛煉自己,錘煉自己的眼光和胸懷。馬雲深知,作為一家企業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夠擁有超乎常人的眼光和胸懷,那是無法帶領企業走得更遠的。

馬雲能夠從一個英語教師成長為一個世界頂尖的CEO,最重要的就是很舍得對自己的腦袋和眼光投資。

馬雲管理智慧

李嘉誠曾說過:“用人是經商的一大學問,要招到自己喜歡的能人,重用有本事的人,讓人才站出來,顯示自己的才能。”一個有遠見的領導者,不僅會使用現有人才,而且還會適時地挖掘人才,尤其是具有潛能的人才,以此來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馬雲同樣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關鍵就在於一個管理者如何去挖掘員工的潛力。他說:“你用6個月如果還找不到替代你的人,說明你招人有問題。6個月你找不到人,說明你不會用人。領導要能把人身上最好的東西發現出來。你要找這個人的優點,找到這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優點,這是你的厲害之處。如果有一隻老虎在後麵追你,你的奔跑速度自己都想象不到。為什麼能跑這麼快?有老虎追你。每個人都有潛力,關鍵是領導要找出這個潛力。”

放眼望去,那些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的企業,並不見得就是因為資金短缺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業領導沒有正確的管理和用人方式,致使人才流失。

GE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曾說:“在正確的崗位上找到正確的人去做事,比開發一項戰略要重要得多。”因此,GE一直奉行在內部培養企業領導者這一原則。雖然GE公司每年隻向4%左右的員工提供管理開發培訓,可是這一小部分人的選拔卻是向基層的每一個員工敞開的。GE的哲學是:每一個進入公司的員工都是領導者,他們領導自己的思想、行動和主張,員工要想在公司獲得成功,就必須朝領導者努力。

另外,在GE公司,從全球CEO到全球業務集團總裁、地區總裁、人力資源總監等,每一個重要崗位都實行的是“接班人計劃”,有些中層管理崗位必須不斷地有兩三個人作為後備管理人選,以便為將來的工作調動做好準備。

正是由於這種管理模式,GE公司在一百多年的曆史中出現的9位CEO全部都是內部培養的,並且它還為業界培養了155位CEO。GE公司一直以來都被奉為人才培養的楷模。

同樣,馬雲也深知,沒有差勁的員工,隻有差勁的領導者,因此作為老師出身的他,十分注重對有潛質的員工的培養。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阿裏巴巴,而且也是為了電子商務事業。馬雲希望自己能夠把阿裏巴巴變成中國企業界的“黃埔軍校”,能夠為中國互聯網和世界互聯網產業培養上百個CEO。當有人問他最喜歡金庸筆下哪一個人物時,他說:“風清揚,我自己感覺我特別欣賞他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是一個出手無招的人。因為我想做任何事兒,要把所有的招數消化了以後很自然地使出來。另一個原因,我覺得風清揚,我比較欣賞他的為人,他是一個老師,他自己並沒有現身江湖,而是通過他的教育培養,讓令狐衝橫行江湖。那我覺得我自己是老師出身,我最希望的是我的同事、我的學生能夠超越我。因為這兩條,我特別喜歡風清揚。”